本田與商湯牽手共謀自動駕駛,為何相中這家中國AI獨角獸?
日前,中國最大的AI獨角獸商湯科技與本田達成長期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深耕自動駕駛技術、加速智能汽車的研發進程,共同發力L4級自動駕駛方案。所謂L4自動駕駛技術,就是在特定道路和環境下,人不需要對所有的系統要求進行應答的自動駕駛技術,目前還沒有一家公司實現這個技術的商用。本田是世界十大汽車品牌之一,在汽車行業未來的戰略制高點上,與一家來自於中國最大的新銳AI公司合作,引發了業界的高度關注。
本田+商湯為何成了自動駕駛新CP?
自動駕駛是汽車和科技行業未來的重大機遇,這個市場正越來越擁擠,谷歌、百度、特斯拉、Uber、寶馬、本田、福特、尼桑、蘋果、滴滴等來自汽車和科技界的巨頭都在布局,其外還有其他來自於不同環節的玩家,比如晶元公司、雲計算平台、感測器公司、硬體方案公司、機器視覺公司等等,不過,目前自動駕駛市場的競爭格局還沒有成型。
此前在自動駕駛上最進擊的汽車巨頭是特斯拉,它的Autopilot功能很炫酷,在一些視頻中特斯拉的司機可雙手脫離方向盤,然而在出現幾宗安全事故後,特斯拉已要求用戶手不能離開方向盤,因此,Autopilot只能算是L2輔助駕駛,屬於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延續,特斯拉在自動駕駛上還沒有領先。
制約自動駕駛走嚮應用的元素很多,比如技術成熟度、軟硬體成本、政策法規等等,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還需要大量的努力。有行業專家表示:「無人駕駛汽車、智能駕駛汽車行業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計劃,需要很多參與者長期對整個社會、整個工業做出巨大努力。」本田與商湯的合作就體現出這樣的趨勢,兩者希望通過機器視覺技術來取代雷達感測器方案進而降低成本。
商湯專註於機器視覺和深度學習原創技術,其機器視覺技術已經應用到市政監控、面部識別、交通監測等領域,現在它與本田合作,將擅長的機器視覺技術與本田的車輛控制技術結合來實現L4自動駕駛。市面上流行的自動駕駛方案分為兩類,一個是基於雷達感測器+高精地圖的方案,其中Velodyne的感測器最知名,得到了百度與福特聯合投資,不過目前雷達成本還是比較高,高精地圖的大規模採集和維護也需要極高的成本,目前業界還沒有經濟的解決方案。還有一個是基於機器視覺的方案,讓汽車擁有媲美人類的識別能力,可以看路、看交通標誌、識別障礙物等等,不需要高精地圖和高端雷達感測器,不過,機器視覺技術能否讓汽車擁有滿足自動駕駛的視覺能力,還需要商湯們去證明。
本田為什麼會選擇商湯這家成立只有三年的公司?
在與商湯合作之前,本田就已經開始自主研發自動駕駛技術。在加州公路管理局今年所允許的自動駕駛公共道路測試者名單中,本田赫然在列。在6月初的Honda Meeting 2017全球媒體大會上,本田公布了自動駕駛思路和進展,它希望通過自動駕駛技術實現「零事故和讓所有人享受自由移動的樂趣」的目標,其時間表是2020年實現適用於高速公路的自動駕駛技術,2025年確立面向私人的L4自動駕駛技術。本田在自動駕駛上有自己的計劃,不過,要實現目標依賴當前的感測器+高精地圖方案是不現實的,特別是成本問題很難被解決,因此尋求新的解決方案就是本田要做的事情。
商湯科技儘管還不是BAT這樣的巨頭級公司,但在AI領域卻一騎絕塵。2014年成立以來極速增長,特別是機器視覺領域更是形成了自己的殺手級技術能力,自主建立了原創深度學習平台和深度學習超算中心。在此之前,商湯已經與英偉達、美國高通公司、OPPO、vivo、華為、小米等科技巨頭達成戰略合作,並擁有國內外400多家知名企業合作夥伴,涵蓋安防、金融、汽車、智慧零售、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機器人等多個行業,證明了自己的技術實力和合作交付能力。也正是基於其領先的技術實力和發展潛力,商湯科技接連受到國內外資本青睞,在今年7月宣布完成了4.1億美元的B輪融資,11月宣布獲得了美國高通公司的戰略投資,市場估值已超過20億美元。
在B輪融資後商湯科技就曾透露將加強在無人駕駛上的布局,與本田的合作對於商湯科技的自動駕駛業務布局來說堪稱里程碑。除了汽車之外,商湯科技的機器視覺技術已經應用到多個場景,OPPO R11s和vivo X20的面部識別,部分城市應用的超高密人臉識別方案,背後都是商湯科技的機器視覺技術在驅動。可以看到,人工智慧技術不只是可以被應用於下棋,AI技術特別是機器視覺技術正滲透到衣食住行等各個場景中,給我們的生活提供巨大的便捷。
商湯是中國AI技術全球領先的活樣本
商湯科技走出國門與日本汽車巨頭合作,證明了中國在AI時代彎道超車的能力。
與互聯網技術中國是應用級創新不同,AI技術方興未艾時中國科技公司就已經意識到AI將是互聯網下一幕的趨勢,並積極投入核心技術的原創。百度在2013年就成立了深度學習實驗室,與谷歌進程基本保持一致。AI獨角獸商湯科技也是在2014年就已成立,成了第一批摘到AI果子的創業公司。而在自動駕駛業務上,中國公司同樣與世界同步,百度積極布局,同時長安等中國汽車廠商也早已涉足。中國政府也已將AI寫入國家戰略,從政策產業層面來支持AI的發展。
中國在AI領域的人才富有競爭力,不論是質量還是數量都不輸美國。麥肯錫在報告《中國人工智慧的未來之路》稱,「中國與美國是當今世界人工智慧研發領域的領頭羊。」僅在 2015 年,兩國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相關論文合計近 1 萬份,而英國、印度、德國和日本發表的學術研究文章總和也只相當於其一半 。
中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市場,給AI提供了大量的樣本數據和應用場景,可以更好地訓練演算法。與美國科技公司只重視底層AI技術研發不同,中國AI公司更接地氣,在堅持原創技術探索的同時也十分注重將AI技術落地到不同生活和生產應用場景中,進而反過來通過場景反哺技術的進化,比如商湯科技,有150多人的博士團隊,發表大量的AI領域論文,但同時也成功地將AI技術應用到五花八門的場景。
中國在AI上已經實現彎道超車。《金融時報》近日的報道便指出,「高科技曾被認為只是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的專屬遊戲,但如今中國正在顛覆這種偏見,在人工智慧研發領域,中國已經令人意外地與美國共挑大樑。」中國在AI上的崛起,已經得到美國科技巨頭的重視,AlphaBet(谷歌母公司)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不久前在一次演講中指出,中國7月份公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要求在未來幾年趕上美國,並最終成為全球首要的人工智慧創新中心,「我認為我們在今後5年里仍會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的趕超速度會非常快。所以,5年後我們可能就會差不多處於同一水平。」
現在, 中國科技巨頭特別是AI巨頭已經開始將AI能力輸出給海外市場,商湯科技與本田的合作就表明,中國AI巨頭的野心已不只是本土市場,而是要與谷歌們在世界舞台上角逐,這將進一步擴大應用場景,進而反過來促進中國科技公司在AI技術上的進步,形成正循環效應。
推薦閱讀:
※[讀論文] Single-Image Depth Perception in the Wild
※論文推薦:GAN,信息抽取,機器閱讀理解,對話系統 | 本周值得讀 #35
※模型壓縮那些事(一)
※深度學習實踐:使用Tensorflow實現快速風格遷移
※2017 ICCV 行人檢索/重識別 接受論文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