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思考與執行》的一些筆記
01-29
我參加的求橙夢想班(為了自己學點東西,做了個「求橙夢想班」),前段時間請了阿里總參謀長曾鳴的前助理,有鄰聯合創始人朱亮來做了一個有關「戰略思考與執行」的交流,記錄了一些有趣有用的點,分享給大家。
- 戰略思考的本質是「從未來看現在」,即終局思維,但多數人更擅長從現在看未來。比如2010年左右,淘寶應該怎麼打?思考10年後消費者網購的終局,是C2C平台主流、B2C平台主流,還是根本不會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面,而是有一堆小的B2C?沒人能做出肯定的答覆,於是,淘寶做了一個極其大膽的動作:一拆四,變成了淘寶(C2C平台)、天貓(B2C平台)、一淘(購物搜索,蓋在各種B2C之上作為流量入口)、共享平台(可以共用的基礎設施)。這種大賭大贏的做法一直是阿里的特點,需要的前提條件非常多。
- 2000年以前,阿里最早期,馬雲心中只有三個關鍵詞和努力方向——WTO、互聯網、中小企業,這個視野和認知已經很不草根了,於是,兩三年間做了100多個產品,最後才收斂到B2B的幾個核心產品——網站(Market Place)、誠信通(內貿會員)、中國供應商(外貿會員)。
- 2003年,馬雲堅定的進入C2C,做淘寶,一個原因是孫正義和他提到ebay,在我看來,還是視野與認知、信息高地,雖然當時很多人反對(主要理由是B2B剛盈利,還不穩,不宜這麼早擴張業務),但還是做了。
- 也是很早的時候,阿里的戰略團隊分析出電子商務的達摩五指:信用、MarketPlace、搜索、支付、工具。雖然不知道具體做什麼業務,但心裡一直記著,後來收購Yahoo,做獨立搜索,把支付寶從淘寶獨立出去,做阿里軟體,無一不是在踐行。
- 2005年合併雅虎中國,給出了很多股份,但Yahoo給阿里的貢獻並不是已有的業務,而是以下三點:人才,對搜索的理解(讓淘寶可以從容面對後來的海量商品),對廣告的理解(淘寶終於找到了現金牛)。
- 2008年(?)左右,阿里開始出現基礎設施和生態圈的思維,有了開放平台、API的理念,很多事情不用自己做,而是引入其他角色一起玩,典型應用有淘寶的開放平台,不再自己做軟體來給賣家用。
- 阿里軟體的全程,我是親身經歷的,先試工具(CRM、進銷存、財務……)然後做SaaS平台(需要雙向搞定買家和賣家,很難),最後落地到為淘寶賣家服務(只需要搞定單邊的ISV獨立軟體開發商)。當然,這只是一部分,當年阿里軟體也是一拆三了,有一部分去了B2B為中小企業做增值服務,有一部分變成了阿里雲。
- 阿里媽媽的經歷類似,開始空對空做雙邊市場,太難了,後來服務淘寶賣家(相當於廣告的買家)。
- 再說說終局思維,阿里在大約10年前開始認為,中國電商終局和美國會不同,因為基礎設施的不足,這些補齊的角色可能是一家通吃,而不像美國那樣,支付、物流等各領域有各自的巨頭。
- 2009年,開始做阿里雲,意識到雲計算和數據的重要性,去IOE轟轟烈烈,曾鳴為此研究電力發展史(發電機、電網、電器……這些模塊,到底哪個到了終局是最重要的模塊,貌似是電網),另有一個判斷——公有雲 > 私有雲。
- 阿里雲的早期,解決了一個很落地的痛點——淘寶的那堆機器在夜間的計算能力富餘,很浪費,於是給動漫公司做渲染。很精準的切入點,擴展到B2B當年找的切入人群也很有意思——廣交會門口,進不了門的人。
- 戰略會開完了,馬上要做三件事:人才盤點、組織架構調整、績效考核設定。
- 最後,如何培養終局思維,有三點:更大時空範圍的思考;獨立且本質的思辨;高人指路、站在時代前沿。
- 最後的最後,送一個金句:不謀全局不謀一隅,不謀萬世不謀一時。
對求橙夢想班感興趣的可以點擊這裡查看詳情。
__________
iamsujie,前阿里產品經理,寫過《人人是產品經理》、《淘寶十年產品事》、《人人都是產品經理2.0》,現在做創業者服務,『良倉孵化器』創始合伙人。
推薦閱讀:
※美食類App「下廚房」原型分享
※RussellCloud Python研發工程師/產品設計師(全職/實習)(10K-20K/月)
※To Be A Product Manager | Day 41
※【可能性 | 產品與大設計】推薦閱讀(0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