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000塊吃一頓飯,值得嗎?

這是「解題者」解決的第 13 個問題

閱讀本文需要 8 分鐘

Problem #13:「如何判斷要不要買超級無敵貴的東西?」

大家好,我是最近在生病的肖璟。

後台有讀者反映等我更新等得很焦慮,我自然是非常的喜聞樂見。不過為了不辜負你們的期望,我還是咬咬牙爬起來寫東西。

今天的題目不是為了拉仇恨,畢竟這頓飯不是我掏的錢。

事情是這樣的。某天馮唐在麥府校友群里推薦了一家日本料理店,評曰:「北京第一」。於是我便心心念念想著哪天去拔個草。

無奈我是個超級隨機的人,而它家只有八個座位,所以每次我臨時想到有這麼家店時,電話過去都被告知客滿。

只有八個座位的壽司店

鑒於最近囊中羞澀,接近年底了股市也有點反反覆復,所以前不久土豪 E 小姐說請我吃這家店的時候,我自然是口水橫流地直點頭啦。

入座後侍應端上菜單,除了酒單外就只有一個選項——「特選套餐:1,500 人民幣 /位」。畢竟以前做諮詢的時候也算見過世面,於是我從容地轉過頭跟 E 小姐說——

「謝謝老闆款待!」

鄂師傅精湛的廚藝著實令人嘆為觀止。他對食材甚是挑剔,各種日本空運的海鮮,連我這個在海邊長大的美少年也為之食指大動。

圖/ giphy

好吧我有點離題了。

回到最一開始的問題——「 30 塊的盒飯也可以填飽肚子,而我們卻花了 3,000 塊吃高端日料,值得嗎?」

換個問法就是:「如何判斷要不要買超級無敵貴的東西?」

要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我們的錢都花到哪裡去了?答案很簡單:要麼存起來了,要麼花出去了,前者是投資,後者是消費。

投資可以獲得被動收入,也就是你躺著也能賺到的錢,與打工、創業等主動收入相對。

消費則可以給你帶來兩種收穫:

一是讓你獲得主動收入,比如購買食物,不吃飯你就會餓死,這是你繼續活著、創造價值的前提,從這個角度說消費本質上也是投資,是對自己的投資;

二是讓你獲得功用(utility),這是一個經濟學概念,你可以把它理解為慾望的滿足,比如純粹的享樂。

基於這個框架,我在判斷要不要買超級無敵貴的東西時,一般有三個原則。

消費可以分為必要支出和非必要支出,這兩種支出都可以分別帶來主動收入和功用。一旦某個消費被我歸類為必要支出,我就會毫不猶豫地買單,應該花的就花。

必要與非必要的界限其實沒那麼清晰。比如說,我有一朋友喜歡花幾萬塊買個高級床墊,其實你用一般般的床墊也睡得著,看上去這確實像是非必要支出。但他會爭辯說,這個床墊可以極大程度地提高睡眠質量,讓工作、學習效率變高,是必要支出。

要區分兩者其實也不難:我們只要看看這個支出所帶來的主動收入是否大於支出本身,如果是,那就是必要支出。

到這裡,我可以開始問自己:這頓 3,000 塊的高級日料,在未來到底能帶給我們什麼收益?

我在以前文章《零基礎開始投資理財,你需要知道的都在這裡》中提及過好友飼主的例子:她月入幾千時,每個月都會去吃一頓人均一兩千的美食。

與之類似,這頓 3,000 塊的日料除了果腹與色香味的享受之餘,與鄂老闆、其他食客的交談讓我們多了不少談資(當然話題不會止步於日料本身),這些談資可以拓展我的朋友圈、啟發我的思考,我也可以進一步把我的思考分享給讀者(這也是我現在正在做的)。

這 3,000 塊的日料自然成了必要支出——它帶來的收益遠大於 3,000 塊。

等等,這麼說豈不是所有超級無敵貴的買買買都可以用一樣的邏輯?都可以名正言順地變成必要支出?

答案是「NO」。

未來收入一般是由現在的收入基數和成長速度決定。談資及其帶來的朋友圈拓展、思考啟發等效應,它們未來可以為你帶來的價值,自然也是因人而異。

確實,一頓高級日料可能可以給你帶來 5 千塊的主動收入,然而,倘若你的成長速度極慢,這 5 千塊收入要 10 年後才能兌現,你可能還沒等到這筆收入就已經餓死了。高估自己的成長速度,就像玩 RPG 遊戲,在等級只有 1 時花了身上所有錢買了件滿 99 級才能穿上的裝備,還沒升級就被秒掉了。

這其實類似於時間價值(Time value of money)的概念,假設你的貼現率是 8%,10 年後的 5,000 塊在現在可能只值 2,316 塊(5000/1.08^10)。

因此,如果你沒法對自身成長速度進行準確判斷,建議還是不要過度消費甚至負債消費。

畢竟我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對自己未來充滿毫無根據的蜜汁自信。而且根據達克效應(D-K effect),收入基數越低的人,往往越容易高估自己的成長速度(這也催生了惡名昭著的現金貸行業)。

當然,我不是什麼禁欲主義者,也不是一分錢都不會花在非必要支出上。畢竟 life is short,人生得意須盡歡。

不過要花得「值」。

前面提到,無論是必要支出還是非必要支出,我們除了獲得主動收入,還可以獲得功用,來滿足我們的慾望。

以前在聊低慾望社會時我提過,慾望本身是個好東西。

慾望是人類數百萬年演化而成的本能。滿足慾望會帶來快感,這其實是對人類生存、繁衍、進步的獎賞。我們甚至可以說,慾望驅使著人類的生存、繁衍與進步——食慾驅使你進食果腹,性慾驅使你繁衍後代,求知慾驅使你去探索新的知識。滿足慾望其實在驅動我們 make a better world。

而慾望因人而異,不同的人會對不同的功用有個心理估值,只要那個超級無敵貴的產品或服務的價格小於等於你的心理估值,我們就會覺得「值」,值得買的就買。

我特別喜歡好看的文具,所以我會花 200 塊買一本讓自己寫得很舒服的筆記本;我的好友 Z 小姐特別喜歡包包,她在存款只有兩萬塊時,也願意花 1 萬 7 買一個她看上的包包;我以前的老闆不曉得是出於獵奇還是什麼心理,會花 100 萬去拔個罐。(對的,你沒看錯,是 100 萬!)

回歸到 3,000 塊的高級日料,如果它帶來的色香味的享受讓我覺得值那個價,那也未嘗不可。(不過,還要先滿足第三個原則)

最後這個原則是財務健康的前提。

這個原則其實就是我在投資理財入門文章里提到的「理財思維模式」。

也就是說「每個月將 10 ~ 20% 的收入用於投資理財」,扣掉必要支出後,剩下的錢再花到非必要支出上。

而且我不建議你們負債消費。除了信用卡免息期內不用付利息,信用卡循環、分期或是其他消費貸款(現金貸、白條等)大多都需要利息,年化利率往往在18%以上。

最後例行來個總結:

為了吃一頓這麼貴的飯還給自己找那麼多理由,也是醉了。不多說了,我還是繼續享用吧。

鄂師傅又上了一道河豚白子。這是以前我沒怎麼聽過的食材。

入口滑滑的,嘗起來有點膩,於是我好奇地百度了一下,然後我的表情變成了這樣。

圖/ giphy

/ 今日互動 /

你吃過最貴的東西是什麼?

你覺得那是必要支出嗎?

如果不是,你覺得值得嗎?

參考材料/推薦閱讀

[1] David Bach, <The Automatic Millionaire Workbook>, Crown Business, 2005

[2] 羅伯特·T·清崎, <富爸爸窮爸爸>, 南海出版社, 2008

題圖/ unsplash

作者肖璟,寫過暢銷書,創過幾次業。理財教育者,曾供職於麥肯錫金融機構組,也曾在Google打過工。Linkedin、36氪、南方周末等一線媒體專欄作家。

公眾號/ imjietizhe

推薦閱讀:

接電話,見修養
你的臉就是你情緒的積累
什麼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戰機稍縱即逝,反派死於話多
夢想總是要有的,但你肯定實現不了

TAG:理财 | 自我成长 | 消费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