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動畫當有好音樂——我對《吹響吧!上低音號》碎碎念(續)
上一篇文章自然是未完成的,附上原文鏈接我對《吹響吧!上低音號》的碎碎念
動畫的第六話公布了參賽曲目——規定曲目《普羅旺斯的風》和自選曲目《三日月之舞》,但是絕大多數的觀眾熟悉後者而對前者有一絲絲的陌生,為何?
這其中自有京阿尼做出的取捨所在。
《普羅旺斯的風》是第一季動畫上映期間、真實世界的高中管樂隊要準備、要登台參賽的樂曲。但是兩季動畫中,不論是呈現個別練習、分部練習、競選、合奏練習、或者在賽會上演奏,都明顯偏重於自選曲。甚至在TV動畫中,《普羅旺斯的風》沒有一次完整的呈現。
很簡單,這麼做吃力不討好。
如果系列動畫更多地呈現這首樂曲在練習、正式演出、老師的指導與指揮等方面的情形,幾乎不可避免地會被比賽相關人員,以其自身對該樂曲與相關練習的認知,與動畫所呈現的樣貌進行比較。即使詳加考究推敲,不盡合乎常情之處恐怕難免。甚至就算真辦得到,也可能因為先入為主,收到不客觀的批評。
再者,兼顧兩首曲子,以《吹響吧!上低音號》的篇幅難以很好地把控的了。
此時,以發揮空間大的原創樂曲《三日月之舞》為核心展開故事,是比較好的選擇。
北宇治選擇這首曲子,也有劇情因素在其中。
在管樂隊中,最重要的就是小號和單簧管。
麗奈的演奏水平不用多說,香織也不遜色太多,可見小號這個聲部是比較強的。但是當我們回頭看《吹響吧!上低音號》的主要角色——久美子、明日香、夏紀(上低音號)香織、麗奈、吉川(小號)鎧冢霙(雙簧管 唯一)晴香(薩克斯)加藤(大號)小綠(低音提琴)
一般樂隊中人數相當多,但這裡的的單簧管鮮有描寫,雙簧管則只有鎧冢一個人,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北宇治吹奏樂部的木管很弱。再聯繫久美子入學一年前,「大部分一年級部員」退部事件,以及第二季第一集夏紀說的「退部的大部分是南中」,而南中木管很強,便不難理解木管的頹勢。
偏巧不巧,《三日月之舞》是首比較依賴銅管聲部的曲子。
再回到曲子本身,《三日月之舞》是動畫音樂負責人松田濱人特地為了動畫譜寫的原創樂曲。這首樂曲一方面展現出京阿尼對動畫完成度的高度重視、對音樂製作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其不僅作為動畫劇情中的參賽曲目而存在,也是部分純背景音樂的來源——如此表裡相互交織,益發構成密不可分的藝術完成織體。
第十集中,久美子找麗奈商借上低音號軟套,兩人對話間聽到香織在樓頂練習《三日月之舞》的小號獨奏樂段。一方面,這個獨奏樂段的人選之爭,是後面第十、十一兩集的核心劇情。另一方面,「讓音樂自行表現」就是《吹響吧!上低音號》的一項成功之處。欣賞以理解為基礎,理解建立在熟悉之上。為使觀眾更能聽辨出香織和麗奈吹奏的高下,必須讓觀眾先熟悉這段獨奏曲調。那麼,在二次競演之前的幾集,必須設法讓此獨奏樂段不動聲色地融入劇情多出現幾次。
因此別說二次競演準備期間,就連剛開始練習《三日月之舞》的第六、七集,以及第九集前半劇情時間系首度甄選前的部分,動畫都安排讓這段小號獨奏出現,使觀眾對其耳熟能詳。否則,第六集里香織的練習與麗奈久美子隨之而發的對話,第七集合奏練習結束後吉川不滿麗奈兀自練習同樣樂段的橋段,就會略顯得突兀;第九集香織又在樓頂練習獨奏樂段遇雨返回室內,途中迎面撞見也獨自練習的麗奈,執著樂器的手不由得顫抖的橋段,也會顯得較缺說服力。
《吹響吧!上低音號》沒有用多少的語言去闡述音樂,而是原原本本地把音樂展現出來,讓音樂自行表現,而我們觀眾則各取所需,一千個人便有一千種京吹。
因此我想到了第一季第八集的《找到了愛的場所》。說到底,這是一個有關青春、有關成長的故事,青山剛昌說他看動畫的時候「沒想到吹奏樂部這麼辛苦,那麼到底是青春的苦茶還是瑰麗的詩歌,就留給諸位思考了。
京都賽場上《三日月之舞》演奏到慢板樂段時,那難以名狀的音樂美令加藤感而動容。音樂的力量給予了幾位主角成長,那麼諸位:
去聽、去理解、去感受音樂吧!
我的碎碎念就到此為止了,等我買了這個咱再繼續。
推薦閱讀:
※京吹1-4話,踏上正軌與矛盾隱現
※【聖地巡禮】響け! ユーフォニアム - あの宇治に行きたい(中)
※你對《吹響吧!上低音號》第二季有何展望與期待?
※如何評價《吹響吧!上低音號》第二季第10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