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13:你在看一座城市嗎
「抽離的,斑駁的,具象化的城市血肉,伴隨著城市用建築舒展開的歷史,大街小巷的雞鳴犬吠車水馬龍,和煙熏火燎的老招牌,行走的行人,吵鬧的鄰里,這些都是一個城市的印記。在所有一眼望去便知道答案的俗世,和直射下來的刺眼陽光沐浴里,你會看到不可見的和超脫的氤氳,像是走進朗香教堂的時候,四面八方投下來的片段式的光線。」
文章配圖是廈門市的世貿雙子塔項目,當初項目上線就很多人反對。曾經從廈大望出去,是一望無際的湛藍的天,而現在雙子塔建成矗立後,天際被割裂成了三部分,再也不復往日的晴空。跟這個項目一比,北京的招牌又算得了什麼呢?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氣質,我在廈門生活了四年,來來往往的遊客吞吐和永遠不停歇的叫賣聲構成了這座城市的主旋律。島外的人聲要少了許多,思明區永遠都是喧鬧的、熱絡的,就像廈門一整年幾乎不間斷的潮濕天氣。
作為一個北方人,不喜歡南方的潮濕幾乎是一種必然。然而就像我給自己寫的墓志銘里說的那樣,由北到南,又由南回北,這大概就是我自己給自己批的讖語,而命運又在向著這個方向去發展。冥冥中真的自有天意嗎?前幾天到得北京,住在有暖氣的房子里,那種抽走所有水蒸氣的乾燥幾乎讓我喜極而泣。年齒漸長,越來越耐不得冷,還未到得冬天,便迫不及待地開始補充冬衣,一口氣買了四件極厚的外套,仍嫌太少。
由南回北,由南回北。讖語也好,flag也好,終究要應驗。我總是會想起來我刻意走過的那些過著平凡的生活的地方,每座城市都有的本地人慢悠悠過活的地方,不管是北京的老衚衕,上海的老弄堂,還是廈門的八市,泉州的東街,呼市的賽罕等等等等。頗有些地方,隔壁是遊人來往如織,轉過街角便是吃茶聊天的閑適,就好像一腳入世,一腳出世,一條街隔絕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卻又無法完全隔絕彼此之間的萬縷千絲。
一座城市的肌理和內息,有著一萬個組成的元素。你在旅遊攻略上看到的答案,並不一定是你想要的,而你想要的,要靠你自己抽絲剝繭去尋找,要靠雙腳一步步去丈量。光鮮的、奪目的、閃耀的,並不一定是真正屬於這座城市的外表,而城市在跳動的心臟,在一代代傳下去的起居習慣里,在街頭巷尾的街坊店的口味里,在大媽大爺在早市上的挑挑揀揀和砍價里。在剝落了牆皮的老建築里,似乎仍舊能夠看到城市當初的樣子——它面對一萬個人,擺出一萬張臉孔,一萬個人路過它,側目或直視,它一直還在那裡等著你去發掘它。
我不是一個喜歡光鮮的人,與其追逐聚光燈下的生活,倒不如平淡地落入俗世之中,與三教九流販夫走卒打交道。仗義每多屠狗輩,俗世的生活最讓我得意的,反倒是沒有心機的率性來往。人活著已經夠累,剝去了外殼,內里都是脆弱不堪的千瘡百孔。我總要找到一個地方去補充我的能量,讓我再次恢復然後重新披掛。就像每個夜裡亮著的夜宵的燈光,水霧蒸騰之下的幾瓶啤酒,毫無顧忌地大聲談笑,無論是哪一點,都足以讓人再升起第二天再面對那些本不屬於本心的事物。
來去無蹤,行蹤無定,穿梭在街頭的愜意,就好像化身大地母親的兒子,不斷地從大地上吸取力量。你有一千種信仰,和一萬種祈禱的方式,我卻只追隨自己的內心裡的平安喜樂。你在不斷地看一座你居住的城市,和你曾經流連過的城市,你在不斷地思考,信念卻越來越堅定,終有一天會形成堅固不可破的壁壘。
你,在看一座城市嗎。
推薦閱讀:
TAG: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