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經濟衝擊,暴力衝突與奴隸貿易
這篇文章是李嚴筠同學為「量化歷史研究」公眾號寫的推送,轉載已經公眾號同意,拉到底部可以看公眾號簡介。
非洲是當今世界政局最為動蕩的地區之一,戰爭、內亂和社會暴力事件頻發。過去40年間,全世界30%的暴力衝突都發生在非洲大陸,並且衝突死亡人數是其他地區總和的兩倍。Fenska和Kala於2017年發表在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的最新文章試圖探究這一現象的歷史根源。文章關注於1807年禁止奴隸貿易的法案通過後,非洲奴隸貿易的縮減以及非洲種族內部衝突的增加。
1807年,英國議會通過了《廢除奴隸貿易法案》,這一法案對奴隸出口的影響立竿見影。起先該法案通過西非海軍在西海岸的巡邏來確保實施,1808年美國禁止奴隸進口又起了進一步的推動作用。但這一禁奴法案對非洲不同地區的影響效果並不相同:它只能有效地減少英國和赤道以北地區的奴隸購買;而赤道以南地區對奴隸的需求仍很大,因此不斷有奴隸被運往巴西。實際上,這使得奴隸貿易的格局在1807年後被重組:如圖1所示,西非奴隸出口下滑;相比之下,非洲中西部和東南部的出口在短暫的下滑之後極速擴大。
圖1 1807年法案頒布後非洲的奴隸出口走勢
作者根據各地與奴隸貿易港口的距離,將非洲大陸劃分為奴隸貿易的處理組和對照組:圖2中,紅色區域是「受到跨大西洋奴隸貿易影響」的地區,即距離奴隸交易港口1000公里以內的地區;藍色區域為「不受到跨大西洋奴隸貿易影響」的地區,即距離交易港口1000到2000公里的地區。隨後,作者使用了Brecke(1999)建立的1700年至1900年期間677次非洲衝突的數據,根據各事件發生的位置把衝突數據匹配到圖2的地理坐標系中。我們可以從圖2中看出:在距離奴隸交易港口近的地區,衝突更為頻繁。
圖2:衝突的地理位置與距奴隸交易港口的距離
表1的描述性統計展示了兩點:首先,1807年之前和之後,在接近奴隸交易港口的地區,暴力衝突的發生率都比遠離奴隸貿易的地區大;其次,1807年以後,暴力衝突的發生率在受到奴隸貿易影響的地區極速上升,但在對照組地區並沒有顯著增加。
表1 描述性統計
雙重差分(DID)的結果顯示:1807年以後,奴隸交易口岸附近區域內的衝突增長了1.5到2。這是一個幅度很大的影響,因為1807年以前非洲每年平均僅發生一次衝突。圖3直觀地顯示了回歸的結果,1807年之後的衝突數量增加迅速。這一衝擊的影響沒有轉瞬即逝,而是持了續近30年。
圖3 1807年前後處理組和對照組的衝突數量對比
那麼,是什麼促使了非洲內部暴力衝突增加?在奴隸貿易收縮的西非以及奴隸貿易擴張的中西非和東南非,衝突的數量都急劇增長,這又是為什麼呢?作者認為,在這兩個地區,奴隸貿易的重組都破壞了現狀,新的暴力行為應運而生。在奴隸需求增加的地區,奴隸貿易本身就是通過暴力執行的。例如,將戰俘作為奴隸運送出去。而在需求下降的地區,一些之前從奴隸貿易中獲利的國家發現其相對權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當局利用暴力衝突和戰爭的贓物來維護原有的地位。所以,無論奴隸貿易是增或減,都給非洲帶來了一定的經濟衝擊。而「適應危機」本身激發了衝突。
為什麼這種衝突的增長能持續至今?關於非洲衝突與鬥爭的文獻提供了幾種可能性。Besley和Reynal-Querol(2014)認為群體間的不信任和貧困是兩種可能的渠道。Chabal(2001)和Funada-Classen(2013)對安哥拉和莫三比克的研究也同樣強調1807年後的奴隸貿易惡化了種族間關係。這些歷史衝突與當今衝突相關聯,導致了非洲近代發展越來越差。這篇文章正是從奴隸買賣這個角度幫助我們更深入地了解現代衝突與發展的根源。
文章來源:James Fenske, Namrata Kala. 1870: Economic shocks, conflict and the slave trad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126, 2017.
「量化歷史研究」公眾號由陳志武(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香港大學馮氏基金講席教授)和龍登高(清華大學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及其團隊負責。以嚴肅而又不失活潑的方式,向廣大學界和業界朋友,定期推送有關七大洲五大洋的量化歷史研究經典文獻和前沿文獻。本賬戶同時作為「量化歷史講習班」信息交流平台,向大家及時發送講習班的最新信息和進展。喜歡我們的朋友請搜尋公眾號:QuantitativeHistory。
推薦閱讀:
※度量生活水平的其他指標:身高和年齡堆積
※被蹉跎的戰時玫瑰:二戰對女性教育、工作和家庭的影響
※經濟史研究中常用來估計經濟水平的數據都有哪些,各有什麼優劣?
※為什麼包容性制度會失敗?來自歐洲中世紀民主革命的啟示
※棉花何以吃人——私刑的經濟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