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讓我過癮,給我收穫的50本書

去年這個時候,寫了一篇給自己的讀書總結:2016年,讓我變得更好一些的50本書

這不,一年又過去了。去年讀的書對我幫助很大,今年幫助更大,甚至有很多是非常直接而現實的幫助。那些煽情的廢話不多說了,開始寫今年那些讓我沉默、思考、燒腦、領悟、愉悅的50本書吧。

1.《眾病之王——癌症傳》

幾乎是我看到書名就買下來的書。

有一種歷史,不講述王侯將相,而是把鏡頭鎖死在一樣具體的事物上,跟隨它的角度去看待時代的演化。我非常偏愛這一類的書。

面對癌症這樣無情的殺手,作者卻沒有選擇冰冷的視角去彙報數字,而是充滿溫情和關懷去講述一個個故事。「某年某國家死於癌症的人數多少多少人」,這樣一個宏觀而刻板的數據也許會出現在大歷史書中,但這本書中,你會看到一個個家庭的破碎,一個個靈魂的重生。

而終究到底,它不是一本小說,而是嚴肅的科普傳記。它討論了不同時期人們看待癌症的方式、治療手段的進化、癌症是怎麼發生的、政府和醫療該如何面對它等等問題。

這是一部眾病之王的傳記,也是不屈的人類與之抗爭的傳記。

挺過癮:☆

有收穫:☆☆

2.《大敗局》

有人說吳曉波的書是寫給企業家看的,我卻不以為然。《大敗局》不是一本過氣的創業指導書,而儼然是一本捧在手裡呼呼發熱的武俠小說。

拿下央視標王的秦池、創建第三年銷售300億的巨人集團、廣告貼滿中國城鄉的三株、保健品之王太陽神、零售帝國亞細亞......那些沉睡在我們記憶中的名字,在這本書中被如數家珍的鋪成一幅長長的捲軸。

在那段激蕩的歲月,一個個商業帝國拔地而起,又在熊熊烈火中轟然倒塌,你能在瓦礫之中的墓碑上讀到狂妄,讀到貪婪,讀到豪邁,讀到黯然神傷。

一將成名萬骨枯,埋在地下的,亦是英雄。

90年代的中國商業史,像極了三國,一口氣讀完,掩卷長嘆: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挺過癮:

有收穫:☆☆☆

3.《騰訊傳》

有不少人不喜歡吳曉波其人,我也不喜歡,但這不妨礙我愛讀他的書。

和《激蕩三十年》、《大敗局》相比,《騰訊傳》少了一些大氣,吳曉波有點像一位絮絮叨叨的老人,翻開日記一點點給你講述一位朋友的故事。

這本書的特點就是「細」,比如說到創建騰訊的時候,小馬哥在哪天、和什麼人、在哪家咖啡店說了哪句話,起名字的時候有幾個備選,父親幫他註冊公司的時候因為前幾個註冊不下來才選了第四個騰訊,等等,很有趣,不枯燥。

另外,雖然書名是騰訊傳,但卻捎帶講了我們耳熟能詳的企業的發跡史,網易,九城,搜狐,新浪,百度,3721等等——騰訊在與他們比肩的時候,甚至是最不入流的公司(給傳呼機做通訊業務的)。

這本書解答了我很多的小問題,比如,都說騰訊抄襲ICQ,當時有OICQ、CICQ、PICQ,為啥只有騰訊起來了?當OICQ用戶量100萬的時候,公司賬上只剩1萬塊,馬化騰開價300萬沒人買,全世界沒有一個人看得懂這玩意怎麼掙錢,後來騰訊又怎麼活下來的?

幾天時間通讀98年到今天的中國互聯網簡史,我覺得這幾十塊錢很值。

挺過癮:☆☆

有收穫:☆

4.《光榮與夢想》

有人說,把1932年到1972年這40年的美國史搞懂了,你才能搞懂美國;而搞懂美國,你才能搞懂現代世界。

這話有點誇張,但我們這個時代很多天經地義的事,確實在1932年之前是根本不存在的。民主、分權、新聞、政治,彷彿人類只用了幾十年,就忽然進入了新的文明形式。美國的發跡正如一個表面光鮮的企業家,背後是不可為外人道的掙扎與流血。

我喜歡近鏡頭的書,越近越好。這本書從不用形容詞來給時代打標籤,而是用記者貼臉式的鏡頭感來描述:

教師建議一個小女孩回家吃點兒東西,孩子回答說:「我不能吃,今天該我妹妹吃。」

一位寡婦為了不看到食物上的蛆蟲,一定要摘了眼鏡才吃飯。

杜魯門回到白宮,你能聽到他兩顆睾丸碰撞的聲音(讀到這兒我笑噴了)。

有宏觀的歷史情懷,也有微觀的優美文筆,這書值得以後再讀一遍。

挺過癮:

有收穫:☆

5.《瘋狂人類進化史》

「進化」這個詞進入中國就沒給翻譯好,更貼切的翻譯應該是「演化」,兩者的區別在這本書里被說的特別的透。

「進化論」這樣形容人類的故事:人類先是進化出直立行走的能力,離開了森林進入平原,又褪去了毛髮加強了散熱能力,才能在草原上長途奔襲追逐獵物;後來為了抵抗日晒,又進化出大量黑色素吸收紫外線。

而「演化論」這樣描述上邊的故事:森林中有一類猿類,它們體態弱小,毛髮稀少,被同類趕出了森林,它們因為可以長時間直立且散熱比較快,反倒更適應平原生活。不過,只有其中一小部分變異產生了黑色素,雖然這一群更丑了一些,不過它們因為更低的皮膚癌發病率,基因被傳了下來。

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演化沒有目的性——生物無法為了適應環境改變下一代的性狀。我們不是「成功」的進化出直立行走和光滑的皮膚,而恰恰是森林中變異的失敗者。

現實中你看不到「進化」,而「演化」卻可以看到——比如很多品種的狗,在幾百年前都是不存在的,它們本來是近親交配的失敗產物,但卻因為更適應環境(人類喜歡它們),反倒比它們在草原上兇猛的近親活的更好,後代更多。

這本書也告訴我,在演化的過程中,千萬別瞧不起那些失敗的人和技術,環境一變,它們會捲土重來幹掉你。

挺過癮:☆☆

有收穫:☆

6.《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這本書前三分之一是強忍著放棄的想法讀下來的,講述一個性格古板、不近人情、跟不上時代、一點都不可愛的偏執老頭兒打算自殺,卻一次次陰差陽錯的被打擾沒能得手的故事。

直到歐維站在那個墓碑前,說出那句話的時候,我才驚覺渾身起了雞皮疙瘩——如果你讀到這兒,一定知道我說的是哪句話。

歐維最後死成了嗎?最重要的劇透就不說了,讀完它,你會回來感謝我的推薦。

挺過癮:

有收穫:☆☆☆☆

7.《彷徨之刃》

如果有人問我,花時間讀小說有什麼用?我一般會回答:享受時光而已嘛。

但這本東野師傅的小說,真的不僅僅講了一個故事。

讀這本書的時候,剛出生的小女兒躺在我的身邊,我清楚的記得我是如何寒毛豎起、渾身顫抖的讀完它的。

這本書用三個視角講述了同一個故事:強暴少女致死後慌忙逃跑的不良少年、不相信警察和法律而私自復仇的少女的父親、以及同時追捕二人的警察。

從父親發現女兒被虐殺的真相那一刻開始,我就不得不在法律和道德之間掙扎不定,一個冰冷而鑽心的問題不停的叩問我的內心:少年保護法是正確的嗎?如果它保護的是你的孩子呢?如果它保護的是殺害你孩子的人呢?

最終的結局並不重要,故事從一開始就註定沒有完美的結局。重要的是合上書之後對社會和法律的思考。

挺過癮:

有收穫:☆☆

8.《虛無的十字架》

作為《彷徨之刃》的姐妹篇,沒有絲毫猶豫就買了下來。這一本討論的是比少年法更廣的一個問題:有沒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既能夠改造罪犯,又能夠撫慰死者家人的傷痛?如果一個人天生是殺人犯,關上他十年出來繼續為非作歹,法律是不是無效的?

即便不考慮東野圭吾在死刑方面的思考,這也是一本能讓人一口氣讀完的好書,不愧是一代推理和懸念大師。

挺過癮:

有收穫:☆

9.《冰與火之歌》

美劇不更新,劇情等不下去,一咬牙買了原著。讀完三章就覺得不會回去再看美劇了。這麼厚的一套書拍成電視劇,當然會略掉一些細節,但讀了才知道,略過了這麼多。

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美劇《權力的遊戲》講述了三個家族的故事,原著《冰與火之歌》講述了九個家族的故事。

除了好看,還是好看,任何時候拿起來讀一章,都好看。

挺過癮:

有收穫:☆☆☆☆

10.《醉步男》

嗯因為是一個獨立的中篇,沒有成冊的封面圖,用了作者的另外一本《看海的人》做封面,這本也很贊!

哎呀,讓我怎麼形容這本怪異到極點的故事呢,逢人就推薦,卻又很難說清楚。

一個上班族經常有種奇怪的感覺,街角好像突然多出來一家店,或是一個公寓,自己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過。

有一天他在酒吧遇到一個怪人,聲稱是自己的大學同學兼室友,自己所有的私密信息對方都了如指掌,但自己卻完全不認識這個人——不是想不起來了,而是自己的室友里根本沒有這個人。主人公怒氣沖沖走出酒吧,卻又不相信對方是神經病,忍不住折返回去問個究竟。

這是今年我讀到最燒腦的一本中篇小說,沒有之一。網上就能找到電子版,也不長,非常值得花上兩個小時把它看完。反正我讀了之後去把小林泰三的書買了個遍。

挺過癮:

有收穫:☆☆☆☆

11.《可口可樂傳》

沒有人不知道可口可樂——這一點本身就是奇蹟,在全世界,知道這個單詞的人僅比知道「OK」的少。不信你去問問老人,微信背後的公司是啥?或者問問年輕人,寶潔公司有哪些產品?

還有很多事我們不知道:聖誕老人是可口可樂註冊的,植入廣告和明星代言是可口可樂發明的,《商標法》在可口可樂訴訟侵權之前不存在。

如果撇開品牌,可口可樂就是一家賣糖水的公司,但巴菲特說,這家公司的品牌價值至今還是被嚴重低估。

品牌這東西可不是什麼上天給與的恩賜,而是通過一個個小創意逐漸經營起來的,讀懂可口可樂創立、發展、崛起和佔領全球市場的全過程,才能讀懂現代商業。

挺過癮:☆

有收穫:☆☆

12.《未來簡史》

隨著科技、政治的進步,困擾人類幾千年的三個大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即將被逐一解決,下一步,人類將面臨新的三個問題:獲得永生,追求幸福,成為「神人」。

作為《人類簡史》的升級版,作者尤瓦爾赫拉里對自己的這本書評價說,「我並不是在預測未來,而是用歷史的視角提供一種看待未來的方法。」

書中很深刻的討論了人文主義、自由主義、人工智慧、人類的虛構能力、數據主義,即便是尤瓦爾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也是很有意思的體驗。雖然在國內是一本被過譽的書,但還是很值得讀。

現在有《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的打包版,沒看過可以一起買來讀。

挺過癮:☆

有收穫:☆

13.《接觸》

卡爾·薩根一生只寫了一部科幻小說,一出手就是巔峰。這本書表現出來的想像力,幾乎甩了所有同時代的作家一個數量級,前無古人。

織女星傳來了一組信號,是前100個素數,用偏振的方法破解了信號之後,居然是一段希特勒演講的視頻。信號被再次過濾之後,得到的是一張沒人能看懂的「大機器」製造圖,於是人類開始按照說明書製造一台無人知道作用的機器......

故事的最後,作者的想像力發揮到了極致:如果有一個最古老、最終極的外星文明,它們會用什麼方式來傳遞信息?所有的秘密被隱藏在宇宙中最最基礎的一個數字:π裡面。我專門寫了一篇長文來講述這個神奇的、包含宇宙一切可能的「合取數」,算是對卡爾大神的致敬。A4紙,謀殺案,和囊括宇宙的數字

挺過癮:

有收穫:☆☆☆

14.《萬萬沒想到》

這本書是前物理學家萬維鋼博客的精選,主旨即副標題所說:用理工科思維看待世界。如何使用統計學、行為經濟學、物理學來看待生活中的那些錯誤的常識。

這是一本反直覺、反雞湯、反謠言、反陰謀論的書,給我最大的收穫不僅僅是思維模式,還有跨界寫作的方法。

世界本來就是模糊而相通的,學科的分別是人為界定的,世界什麼樣子,取決於你用什麼角度去觀察。

挺過癮:☆☆

有收穫:☆

15.《高手——精英的見識和我們的時代》

還是萬維鋼所寫,不知道為啥,在地鐵上看的時候我總是很不好意思的把書名遮起來,它太像一本成功學書籍了。

這本書是萬維鋼的雜文集,並沒有一個「成為高手」的邏輯,裡面討論了聲望、道歉、天才、進化論、信息管理、道德妥協、數據和演算法、天體物理等。雖然我覺得《高手》這名字起得不好,但也實在想不出什麼書名能把這些內容囊括進去。

還是理科思維冷靜的筆觸,把一系列生活中的「既有印象」來個邏輯縝密的大反轉,裡面的小故事和科學實驗很多,讀起來很有意思。

挺過癮:☆☆

有收穫:☆

16.《別相信任何人》

許榮哲在他的《小說課》一書中舉了個例子來說明怎樣鋪設懸念:一個女人早上起床,迷迷糊糊以為自己剛剛過完20歲生日party,沒想到在廁所的鏡子里看到了一個40多歲的女人面孔。正當她驚嚇不已的時候,一名身穿睡衣的男人在身後抱住她,告訴她患上了失憶症,每天早上醒來就會把之前的記憶全部忘掉,已經持續了20多年。男人是她的丈夫,多年來一直照顧她。

丈夫上班離開後,女主人公在家中的衣櫃底下翻出一本日記,第一頁寫著:「不要在其他人面前打開」,第二頁寫著:「不要相信你的丈夫」,

這個把人胃口吊到頂的故事就來自於這本書。

挺過癮:☆

有收穫:☆☆☆☆

17.《爆裂》

湧現優於權威、拉力優於推力、指南針優於地圖、違抗優於服從、實踐優於理論、多樣性優於能力、韌性優於力量、系統優於個體,這是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主任寫給讀者的、未來社會的九大生存原則。

這些原則源自一個簡單的假設:未來充滿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你永遠不知道顛覆你的東西在哪裡,改變你命運的人是誰。

因為不確定,才有黑天鵝,螞蟻才有和大象一搏的機會;因為不確定性,跨界的通才才會優於一棵樹上的專才;因為不確定性,任何一張地圖拿在手裡,都不如找到走出迷霧的方法。

書寫的稍微有點晦澀,但裡面生動的實驗和案例能給人很大的啟發。

挺過癮:☆☆

有收穫:☆

18.《創業不死法則》

不知為何會陰差陽錯的把這樣名字的書從書架上拿起來,它太像成功學書籍了——如果說今年讓我評選一本被書名耽誤的好書,這本一定名列榜首。

這又是一本當代商業英雄們的傳記——凡客誠品陳年,噹噹網李國慶,瓜子二手車楊浩涌,西少爺孟兵,易到用車周航,大眾點評龍偉,餓了么張旭豪,快手宿華,e袋洗張榮耀......他們有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頗有成就,曾經犯過錯誤搞砸過事情,後來又能挺過來。

用一個字來說明這本書的主旨,就是「坑」。偽需求的坑、燒錢的坑、內訌的坑、風口的坑、產品的坑、生態的坑、資本的坑、政策的坑,創業路上,全是坑。

失敗就是創業者生涯的一部分,他們的命運,就是在一個個坑裡爬出來,向死而生。

挺過癮:☆☆

有收穫:☆

19.《尖叫感》

先是買了kindle版,實在不過癮,又買了紙質版,推薦給團隊里的每一個人看(然而只有一個人看了…)。

我們活在一個無處不營銷的時代,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信息爆炸時代的營銷概括起來就是兩句話:用最短的時間讓別人看到你,讓別人在最長的時間裡記住你。

拜訪客戶第一句話,面試的第一個回答,給領導的一條簡訊,一條朋友圈或者微信,一條公眾號推送,全是營銷。

深諳此道的作者,把幾百個案例掰開揉碎一個個攤開,讀完才發現,全是深深的套路。

挺過癮:☆☆

有收穫:

20.《太空漫遊四部曲》

劉慈欣說,「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

先是聽懷沙講解了這幾部書,不過癮又買了kindle版慢慢讀。整個故事圍繞著一個神秘的石碑展開,它出現在猿類第一次使用工具、人類登月、人類抵達木星等幾次最重要的時刻,書到一半才知道,石碑並不是觀察者,而是引導者。

克拉克的風格是「硬」,在每一個細節里都把科幻寫的堅硬無比,詳細到用幾頁篇幅去描述宇航員在太空中怎樣上廁所。

克拉克紮實的科學功底使他成為公認的預言家,在線視頻、智能手錶、搜索引擎、互聯網等現代技術全是他在幾十年前就寫進小說的,穩准狠。

挺過癮:☆

有收穫:☆☆

21.《那些讓你更聰明的科學新概念》

「全世界最聰明的網站」Edge聚集了一大票的牛人,包括《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繪製人體基因圖譜的克雷格·文特爾、創辦《地球目錄》的斯圖爾特·布蘭德、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內曼、《黑天鵝》作者納齊姆·塔利布等等。

創始人布羅克曼每年會在網站上貼出一個「Edge年度問題」,邀請網站一百多位精英各自回答。牛人們每年在這個大問題下的回答,都成為一場思想的核聚變反應。

這本書來自於他在2011年提出的問題:哪一項科學新概念能提升人們的認知水平?

每一位精英的回答只有一兩頁,讀起來輕鬆,隨手翻開一頁,都是一趟燒腦的旅程。

挺過癮:☆☆☆

有收穫:☆

22.《哪些科學觀點必須去死》

同上本,還是來自於Edge的年度問題,這一本對應的是2014年的問題:你認為哪個科學概念該退休了?

挺過癮:☆☆☆

有收穫:☆

23.《如何思考會思考的機器》

同上本,這一本對應的是2015年的年度問題:你怎麼看待人工智慧?

挺過癮:☆☆☆

有收穫:☆

24.《外星人防禦計劃:地外文明搜尋史話》

去年推薦了一本本《時間的形狀》,這本是作者汪潔的新書。

老汪是用故事講科普的老手。

這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述人類尋找地外文明100多年跌宕的歷史,第二部分討論了費米悖論:宇宙中星球那麼多,按照計算應該有很多的外星文明,我們為什麼一個都沒看到?第三部分是作者發揮想像力,一本正經的寫了一份「外星文明侵略目的分析及防禦計劃」,再配上一篇作者原創的科幻小說《悟空之戰》。

一口氣讀下來,很滿足。

挺過癮:☆

有收穫:☆☆

25.《創新之光》

這是一本關於發明的書。

手電筒、空調、衛生紙、汽水瓶蓋、剃鬚刀、假肢等等如今耳熟能詳的東西背後,都有著一段精彩的故事。

商業和逐利心長久以來被視為造就不平等的惡勢力,而這本書中講述的故事,告訴我追逐利潤的商業行為才是推動技術進步的第一力量。正是一代又一代白手起家、追求自我實現的企業家,造就了我們今天舒適方便的生活。

挺過癮:☆☆☆

有收穫:☆

26.《文明之光》

從《浪潮之巔》就開始追隨這位google的科學家,產量不高但每本都是精品。這套《文明之光》更是把吳軍紮實的文字功底和淵博的知識展現的淋漓盡致。

《文明之光》涉及的領域太廣了,從科技到人文,從物理到法律,每每讀完一章,都忍不住停下來思考:此書講述的叫「文明史」,原來讀的那些叫「國家史」。文明和國家是兩個不同維度的視角,前者顯然更加宏大。

這套60萬字的書還沒有讀完,我想我會時常捧起來重溫其中的某一章,在文明的光芒中沐浴靈魂。

挺過癮:

有收穫:☆

27.《二手時間》

1991年到2012年,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是發展前進的20年,但對於一個特殊地區的人來說,這卻是充滿失落和怨恨的20年。

《二手時間》是一本典型的「用小故事窺視大時代」的紀實文學。用口述的方式記錄了蘇聯解體後,痛苦的社會轉型中普通人的生活。對於曾經的老大哥,現在的我們對「蘇聯」兩個字了解的竟然是如此之少,這本書結結實實的補上了一課。

有時候,生活比戰爭還要艱辛。

挺過癮:☆☆

有收穫:☆☆

28.《光電帝國》

從宇宙中俯視地球,它永遠是亮的。當有一面背向太陽時,地面就會亮起點點的微光,聚集成一片燈海。托馬斯·愛迪生、尼古拉·特斯拉、喬治·威斯汀豪斯——如果沒有這三個人,我們的星球不會是這個樣子。

電力發展史上的巨人和他們之間的戰爭,這是一部記錄點亮世界的英雄們的恢弘史詩。

挺過癮:☆

有收穫:☆☆

29.《神們自己》

我曾經寫了一篇1萬字的短篇科幻小說像阿西莫夫致敬:愛因斯坦的一百億年

這本斬獲了雨果、星雲、軌跡三個科幻界頂級大獎的著作,在我睡前打開閱讀的時候一發不可收拾,最後幾乎是撐著眼皮讀下去的。

整本書分成三個部分,描述了兩個平行的宇宙。兩個宇宙中的強相互作用力是不同的,另一個宇宙中質子更容易結合在一起,原子核保持穩定所需的中子更少,所以鈈-186 在他們那裡是穩定的,但是到了我們這裡就會對外輻射釋放能量。同樣,我們的鎢被傳送到平行宇宙之後也成了不穩定的東西,對外釋放能量。兩個宇宙之間建立了一個「電子通道」,可以互相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他們互相成為了神。

而最大的幸福總是伴隨著最大的危險到來,當看到那句平行宇宙傳來的消息:「通道不停不停我們不停通道你們停請停你們停所以我們停請你們停危險危險危險停停你們停通道……」,我驚得再次睜大了眼,扭頭一看,外面天亮了。

挺過癮:

有收穫:☆☆☆

30.《永恆的終結》

又是我的最愛,又是阿西莫夫。

讀過《神們自己》,平行宇宙題材的小說就不必再讀了。

讀完《永恆的終結》,關於時間旅行的小說也不必再讀了。

如果阿瑟克拉克的小說特點是「未來的說明書」,那阿西莫夫就是「魔鬼的想像力」。用一句帶有極度偏見的話來說明我對阿西莫夫的喜愛:人類科幻作家的想像力,到阿西莫夫為止。

挺過癮:

有收穫:☆☆☆

31.《被占的宅子》

有一段時間,我非常痴迷怪異且戛然而止的短篇小說,也許是受到前面說的《醉步男》的影響吧,那種一趟廁所讀完一個故事,渾身雞皮疙瘩的感覺實在是酸爽。

在科塔薩爾的世界裡,離奇、荒誕、古怪的事情就好像一輛緩緩駛來的公交車一樣正常不過,長大到50公斤的手、嘴裡吐出的兔子、遇見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故事裡,你從不必驚奇和追問,作者的態度是:你聽不聽,我都無所謂,事實就是這樣,我覺得應該讓你知道。

懶洋洋的周末午後,端起來讀上幾段,離開熟悉的地球,盡情享受不正常的世界觀吧。

挺過癮:☆

有收穫:☆☆☆☆

32.《最後一個故事,就這樣啦》

讀完《被占的宅子》,一下子沒了廁所讀物,於是四處搜索,又找到了這本埃特加·凱雷特的短篇集。

「一個男人的漂亮女朋友到了晚上就會變成一個熱愛足球的粗漢;一對不斷縮小的父母;一個思想會化為形狀的世界;一條悲觀主義的會說話的中東魚」,看到簡介這樣寫道,我就直接下單了。

沒什麼用,有意思,好看。

挺過癮:☆

有收穫:☆☆☆☆☆

33.《趣味生活簡史》

去年的《萬物簡史》出現在我的年度書單上,作者比爾·布萊森的這本《趣味生活簡史》也第一時間買來讀。作者開玩笑的把這本書稱為「穿著拖鞋和睡衣寫完的書」,書寫的都是家裡的東西——廚房、保險絲盒、餐廳、地下室、書房、花園、樓梯......每一樣我們天天相處的東西,都有一段妙趣橫生的歷史。

戰爭、科技、政治、工業革命,這一切在世界上發生過的大事,都會最終投射到你的家裡。

讀完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應付熊孩子的問題:這個東西是怎麼來的?

挺過癮:☆☆

有收穫:

34.《美國眾神》

IMDb評分8.7,年度神劇《美國眾神》的原著小說。這是本特別難定義的書:以科幻小說的身份拿下雨果獎、以恐怖小說的身份拿下星雲獎、以奇幻小說的身份拿下布萊姆·斯托克獎,總之是各路機構搶著給它發獎。

在故事裡,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神靈,它們靠人類的想像誕生,又靠人類的崇拜存活。跟隨各國移民來到美國的眾神,不僅要互相掐架,還要和現代新誕生的WIFI之神、媒體之神互掐,怪亂暢快的閱讀體驗。讀完感嘆,不會寫懸疑小說的科幻作家不是好的推理寫手。

副標題特別帶感:你崇拜什麼,你就是什麼。

挺過癮:

有收穫:☆☆☆

35.《最後一個地球人》

依然是大劉的偶像阿瑟克拉克的書。如果人類滅亡,你猜有幾種可能?克拉克通過《地球末日三部曲》設想了三種可能,前兩本還沒有讀,這本是三部曲中的最後一本。

外來文明如果來地球,最有可能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他們要毀滅人類,最可能用什麼方式?

人家外星人不遠萬光年跑過來就為了搶你點資源?油錢都不夠好吧!克拉克可不是寫出這樣故事的三流作家,他給地外文明毀滅人類描述了一個最不可能、又最真實的理由——成為下一個物種的嬰兒。

挺過癮:

有收穫:☆☆☆

36.《廣島》

1945年8月6日8點15分,廣島上空投下一顆沒人見過的新型炸彈,不到1秒之後,城市被夷為平地,日本很快投降,二戰結束。

用這句話就能概括一切了?NO,鏡頭太遠了。

這本書用冷靜客觀的視角,近距離記錄了6個普通人在原子彈爆炸後40年中的生活,管中窺豹,審視人類歷史上釋放過最可怕的魔鬼,和一代人難以磨滅的創傷。

希望這個魔鬼永遠不會再次被釋放。

挺過癮:☆☆☆

有收穫:☆☆

37.《貓鼠遊戲》

一本書或一部電影最大的價值,就是讓你用最小的代價過一遍其他人的人生,主人公的人生離你越遠,讀起來就越暢快。

這本書主人公的人生,就是絕大數人永遠不可能去體驗的——15歲從父親手裡騙到3400美元,在連初中文憑都沒拿到的情況下偽裝了六年飛行員、一年醫生、一年律師、三個月大學教授,在20歲的時候成為FBI歷史上最年輕的通緝犯,被譽為20世紀最厲害的騙術大師。最有趣的是,這本書的作者就是主人公自己——這不是小說,而是真實的回憶錄。

後來斯皮爾伯格、湯姆·漢克斯、萊昂納多合作把這本書拍成了電影,也非常好看。

挺過癮:

有收穫:☆☆

38.《我們如何走到今天——重塑世界的6項創新》

假如未來人工智慧成為世界的主人,在它們的歷史教科書上不會出現亞歷山大、羅馬和佛教,而會出現硅、半導體和圖靈機。從不同的視角看待歷史,人類也許並非主角。

這本書的主角是:玻璃、寒冷、聲音、清潔、時間和光,站在它們的視角來寫就自己的歷史——如何從自然界走進人類的生活,並把後者改頭換面。它們不依附於人,卻又與一代代聰明的腦袋息息相關。

讀完的一個收穫是:創新從來不是天才的靈光一現,而是一系列微小的改變積累而成的,人們記住的一般是做出最後1%貢獻的人。

挺過癮:☆☆

有收穫:☆

39.《基因組——人類自傳》

對於基因,我們似乎很了解——它決定了我們是什麼。但多追問一下,又似乎什麼也說不上來,尤其是關於我們自己的、存在於23對染色體的基因。

我們的每一個細胞內部,都有一段長達30億個字母的編碼文件,我們的歷史、智力、本能、疾病、性格、壓力,甚至是自由意志與政治,全部秘密都寫在這個文件里。

與人工智慧這樣的明星科技相比,分子生物學總是藏在鎂光燈後邊的陰影處,也許是因為它太難被大眾聽懂,而馬特·里德利就是能把高深的科技知識講給大眾聽的高手。

正如整個互聯網都根植於0和1組成的代碼之上,我們的整個社會體系,也根植於作為生物本身最底層的代碼,而窺視這一秘密的人類,正把手伸向上帝專管的領域。

今年對我底層思維邏輯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挺過癮:☆☆

有收穫:

40.《一平米健身》

今年有了小孩,工作也比往年更忙碌,所以對健身有了幾條比較苛刻的需求:在家能進行,動靜盡量小,用的裝備最好出差也能攜帶。

不抱希望的四處查閱,居然真有量身定製的健身方式。這本由知乎大V斌卡寫下的好書,再適合我不過。

1平米,60秒,在家和酒店就能擁有小型健身房。買書的時候還可以成套購買一套方便攜帶的硬派健身器材(彈力繩、彈力帶、無繩跳繩套裝),基本上可以不用再查閱相關知識了。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堅持。

挺過癮:☆☆☆

有收穫:

41.《星空的琴弦》

康德說:有兩件事物我越是思考越覺神奇,心中也越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內心的道德準則。

這是一本人類探尋「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秘密的嚴肅史話,從古代天文學到哥白尼日心說,從開普勒三定律到牛頓的天體物理,從銀河繫到宇宙的尺度,從脈衝星到暗能量。汪潔花了四年時間給我講述了一個理性崛起的故事。

文明,就是從第一個仰望星空的祖先開始的。

挺過癮:☆

有收穫:☆

42.《魔鬼出沒的世界》

卡爾·薩根是科學圈裡的文藝男,他就是那個把刻著《高山流水》的金唱片塞進旅行者飛船的人,那個說服NASA在旅行者飛出太陽系之前調轉鏡頭,拍下最後一張地球照片《黯淡藍點》的人。

前面說他一生只寫了一本科幻小說《接觸》,他寫的科普書那可是不計其數,其中我最愛的是這本。

書中的「魔鬼」指代的是偽科學,薩根本人這樣說:當代社會找不到巫術和魔鬼的影子了,他們披上了科學的外衣,搖身一變成為了信仰療法和外星人。

在科學和迷信之間遊走著一隻變身的魔鬼,薩根就是通過這本書向它開炮。

祝願我們的世界擺脫惡魔的糾纏,充滿陽光。

挺過癮:☆☆

有收穫:☆

43.《血疫——埃博拉的故事》

自人類誕生,我們就與病毒進行著永無休止的戰爭。它們微小,它們眾多,它們離開宿主甚至不是生命,而是一個個基因片段。

它們,才是這個星球的主人。

這本書記錄了人類與其中的一個小分支——埃博拉病毒的鬥爭史,它對血疫的描述細緻入微到了恐怖的地步,居然連恐怖大師史蒂芬·金都說是他看過的最可怕的書。

然而,病毒本就是這樣的可怕,看與不看,它都在哪裡,伺機等待,捲土重來。

挺過癮:☆☆

有收穫:☆

44.《完全寫作指南》

從去年到今年,我每年都要寫十幾萬字,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苛刻。有一個對我來說最核心的問題:免費的時代,寫出來的東西到底給誰看?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場景寫作。不要在文字寫好後再去尋求讀者,而是在提筆之前就設計自己的讀者對象。——他們希望看到什麼樣的文字?該怎麼組織這些文字?

寫作幾乎是人人必備的一項技能,哪怕工作與寫作無關。大到一份述職報告,小到一條邀約簡訊,有人寫出來的東西讓人愛看,有的就會被束之高閣,差異全在套路里。

這是一本可以時常拿起來看的工具書。

挺過癮:☆☆☆☆

有收穫:☆

45.《灰犀牛》

去年有個流行概念叫「黑天鵝」,今年是「灰犀牛」。前者指代那些概率很低、而一旦發生就會影響巨大的事,比如911;後者指代的是那些像一隻表面溫和犀牛躺在身邊一樣,概率很高、危險係數也很高的事,比如很多公司里,大家心知肚明卻沒人願意管的負面狀況。

在工作和生活中,「灰犀牛」是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危機,前些天一位朋友和我列舉了公司很多不好的地方,長期看很約束自己的發展,但又很不願意馬上辭職,眼巴巴的看著那隻犀牛被一點點激怒,直到沖向自己。

這本書說的就是面對這種危機的心法。

挺過癮:☆☆☆☆

有收穫:☆

46.《隱藏的現實——平行宇宙是什麼》

人們總覺得科學家是一本正經的、思維固化的,其實他們是這個星球上腦洞最大、最有想像力的一群人。

比如,被影視界玩兒爛的平行宇宙,在科學家嚴謹的推理下有多少種?百衲被多重宇宙、暴脹的多重宇宙、弦的多重宇宙、量子多重宇宙、全息多重宇宙、虛擬多重宇宙、終極多重宇宙。這可是一本正經的科普書,不是毫無根據的胡編亂造。一趟火車就能讀完,腦洞開到天上......不,是天外面去。

挺過癮:☆☆

有收穫:☆

47.《我在現場——性社會學田野調查筆記》

這是一本真正深入到社會邊緣的紀實文學,它的主人公是紅燈區裡面1400 位小姐、媽咪、老闆、幫工等人,他們有自尊,有血肉,有需求,有絕望,他們是構成社會的一份子,他們在人們的竊竊私語中存在,卻從沒有人正兒八經的談論他們。

作者沒有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批評或同情,而是走進紅燈區,走到他們面前,和他們共同生活,把他們當成人來對話。

講開了,也就沒什麼神秘,他們不需要關愛或是教育,他們只是你我一樣的人。

挺過癮:☆☆

有收穫:☆

48.《槍炮,病菌與鋼鐵》

無論相信科學或是宗教,至少人們能達成一個共識:人類來源於共同的祖先。

那麼問題來了,不同國地區智力水平差不多的人類之間,為什麼會有那麼大的文明差異?難道人類移居到不同的大陸,智商在某些地區會急劇下線嗎?

這本書從一個獨特的視角給出了答案。

差異很可能從一開始很小的地方開始發生:有的地區在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還存在著可供馴化的野生動植物,這為農業產生帶來了可能,而剩餘糧食促使專門人員的出現,社會制度和一系列技術便在此基礎上得以萌芽和發展。

相反不巧的是,另一個地方的大型動物在文明開化之前就被獵殺一空,那後面的一系列可能性就隨之結束,他們只能永遠生活在狩獵文明中。

動物的馴化帶來了疾病的大範圍傳播,對鋼鐵資源的開採又促使了武器的進步,於是,攜帶病菌和槍炮的亞歐大陸民族就走向了征服世界的道路。

槍炮、病菌與鋼鐵,它們是人類文明差異化的基礎。

挺過癮:☆☆

有收穫:

49.《致命元素:毒藥的歷史》

前面那本《我們如何走到今天》說的是陪伴我們成長的6項技術,而這一本講述的是汞、砷、鉛、鉈、銻這些致命元素的故事。

它們是最兇狠的毒藥,能對人體造成極大傷害;它們也是推動時代的車輪,是寶貴的資源。

書中能讀到科技的進步和環境的惡化,讀到治病的良藥和謀殺的武器,一個個遙遠陌生的故事,講述的卻是每天在食物、化妝品、理髮廳、汽車尾氣和廚房裡能遇到的元素。妙趣橫生,收穫良多。

挺過癮:☆

有收穫:

50.《活出生命的意義》

雖然我知道有很大的可能性你不會讀它——就像多年來一直有人給我推薦這本書,而我因為它太過雞湯的書名也沒有讀一樣——我還是把它作為壓軸的一本書作為今年的結尾。

作者是一名在納粹集中營活下來的猶太籍心理醫生,書中詳細記錄了他在地獄般的集中營里的生活,和心理上的變化。從一開始充滿逃生的希望,到目睹80%同胞死於毒氣室的絕望,再到最後從死去的同伴身上扒鞋子的麻木。

這本書提出並嘗試回答一個問題:一個人到底為什麼而活著?一切的意義是什麼?

與其逃避這個問題渾渾噩噩的生活,不如直面它,想清楚,掙扎過,再海闊天空。

挺過癮:

有收穫:

————————————————————

上述的這些書,陪伴我讀過了一年中的睡前、飛機、火車、馬桶時光,時而沉思,時而拍案,最大的愉悅就是讀到某一本的時候,大呼想通了另一本書留下的疑惑。想法和點子串聯起來,才有那麼點思想的味道。

2017年我變成了一個什麼樣的人,大部分秘密都藏在這50本書里。

正如《美國眾神》的副標題所寫:

你崇拜什麼,你就是什麼。

2017年12月6日


推薦閱讀:

《影響力》:買房都是陷阱,賣房都是套路
五阿哥離《嫌疑犯X獻身》原著還差99個網紅臉
群體運動
盛田昭夫:索尼成長之路
如果薛之謙不能被寫入21世紀的歷史,不如讓我們閱讀20世紀的悲歡離合

TAG:阅读 | 阅读分享 | 书籍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