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和王菲合唱,關體面何事|樂談Soundtopia

這兩天馬雲和王菲的合唱歌曲突然火了,引來眾說紛紜。對於這個事情比較主流的態度有兩種,一種是覺得這事兒簡直見鬼了,王菲高曉松謳歌董冬冬為了錢自降身價,馬雲這是在用錢侮辱藝術;另一種是把這事兒當個笑話看,樂呵完了也就過去了。在資本和藝術纏鬥不休的今天,這兩種態度都特別有代表性,但也特別值得思考。

我們先來看看第一種態度。持有這種態度的朋友,大多是想說,藝術是有門檻的,是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掌握足夠精湛的技巧,才有資格進入的。馬雲憑著自己能賺錢,就可以享受到頂尖級別音樂製作團隊的服務,這是資本的敗壞,是藝術的諂媚。有些朋友還拿巴菲特、蓋茨等西方世界的富豪作比較,說他們雖然喜歡唱歌,但只是純當愛好,從來不灌錄唱片,體現出他們對藝術行業的尊重。

這種態度很可愛,也挺有想法的。然而,我們無法主觀地去臆測巴菲特和蓋茨不錄唱片是出於尊重,也不能斷言馬雲錄唱片就是不尊重。事實上,非職業音樂人出音樂專輯簡直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有人當官當得好好的,一言不合就發原創單曲,比如美國原來的司法部長阿什克羅夫特;有人籃球打的好好的,音樂也做得不錯,比如效力於NBA波特蘭開拓者隊的當家球星利拉德,自2016年以來他已經發行了兩張個人專輯,首張專輯還打進了美國Billboard銷量排行榜。一般來說,大家可能會更擔心他們玩音樂會耽誤主業,還很少聽說職責他們侮辱藝術行業的。反過來說,還有很多音樂人自己還做生意,也沒聽說他們侮辱了生意。

實際上,流行音樂早就成為了工業化的一部分,是作為工業產品來生產和消費的。一條流水線下來,一首歌出來了,放到市場上有人買,這首歌就賺錢了。我們不否認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裡面會有藝術價值,但歸根結底,唱片商把它生產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賣得出去。本來就是市場取向的東西,有人愛聽,願意花錢,連龐麥郎都被捧紅了,誰又能指摘什麼呢?

更何況,這件事本身就是在商品市場下的一個優秀的營銷案例。馬雲本人就是一塊招牌,他說的話都有人願意付錢來聽,唱兩句歌就更不用說了,何況他KTV水準的唱功十分親民。名氣、噱頭、產品乾貨,包裝宣傳,該有的條件都具備了,沒有人買賬簡直是天理難容。

有朋友可能就說了,既然這麼賺錢,比爾蓋茨為什麼不去發唱片?巴菲特為什麼不去發唱片?我完全不懷疑,如果這兩位發音樂唱片(最好是和賈斯汀·比伯合唱),對音樂市場造成的影響也一定蔚為壯觀。但是如果你去看看比爾蓋茨、巴菲特甚至馬雲每分鐘能賺到的錢,再去看看發一張唱片算下來每分鐘能賺到的錢,你就會懷疑馬云為什麼要做這麼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答案只可能是,他心裡有一個歌手夢。如果是在中國好聲音的舞台上,他一定是回答「你的夢想是什麼」最有底氣的一個人。

所以,在流行音樂市場的語境里,資本本來就是主角,藝術本來就不在場。說資本侮辱藝術,完全不在點上。那麼,許多朋友這種義憤填膺的態度,究竟是在說什麼?在我看來,這種態度與其說是在痛恨資本,不如說是在痛心市場。這個市場上產品的質量究竟得有多爛,才能讓一個跟音樂沒關係的人、一個跟當下音樂風格毫無關係的曲子,成為市場上最令人矚目的焦點?這個市場沒有門檻,是因為這個市場里的供給方和需求方都沒有下限。當然,我們也不能把責任推給市場上的任何一方,因為造成現在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沒有人告訴他們如何提高下限。

這一事件的另一種主流態度則相反,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這也是娛樂時代的常態,潛台詞是,那麼認真幹嘛,樂呵樂呵就完了。我可以猜到,絕大多數人其實根本就沒在意馬雲和王菲到底在唱什麼,很多人估計都沒有完整地聽完這首歌,可能還有一些人只是看了新聞標題,壓根就從來沒聽過這首歌的哪怕一個音符。

市場經濟會培養一種廣義上的自由主義價值觀,這種觀念最根本的態度是,別人愛幹啥幹啥,只要不干涉我,我無所謂。當然,只要我不干涉你們,你們也別來管我幹啥。我本人是很欣賞這種態度的,因為它在保證集體意識的前提下默許了人的個性自由,並且在主流的正義旗幟下暗含了一種「管我鳥事」的隨遇而安的人生觀,我很喜歡。

但自由市場不是平等市場,倒往往意味著大戶可以自由地玩弄散戶。我其實也根本無所謂馬雲和王菲到底唱了什麼,水平如何。但問題是,既然我不關心,為什麼要讓我知道這件事呢?微博、微信、朋友間的問候、同事間的尬聊,所有我們正常的通訊渠道,突然一下子被我們根本不需要的信息給淹沒了,我們除了接受它們毫無辦法。而這可以僅僅被「談資」這樣空洞的概念所解釋的嗎?難道人們看不到在這種議程設置背後像看到肉雞一樣發著光的資本的眼睛嗎?在這種被動的事實面前,我們的自由觀念顯得毫無意義。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我們對於這個事情的麻木和無所謂,可能正因為我們受到了太多我們本來就不關心的東西的欺騙。正是因為庸常的作品一遍又一遍地消耗我們的注意力,我們幾乎很難再被任何東西所吸引,因為我們相信他們沒有什麼值得讓我們驚喜的地方。就像狼來了的故事裡一樣,我們是普通的村民,而傳媒和資本是牧童。牧童喊多了「快來人啊」,村民們也就慢慢無法分辨來的到底是不是狼了。其實這個問題我在之前的文章已經提過多次,參見這篇文章。

某種程度上,無論是憤憤不平,還是高高掛起,這兩種態度其實都是很消極的。我們如果不希望馬雲再出現在音樂排行榜上,我們不能光指望道德約束和譴責。唯一的辦法就是參與到改變這個市場上的進程中去,減少他們出現在市場供給和需求兩端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有人可能對此持有很悲觀的態度,比如尼爾·波茲曼就認為我們會把自己娛樂至死,也就是說,馬雲們出場的機會會越來越多。然而,我們應該看到,技術的發展會給我們帶來另外一種可能性。

現在的音樂硬體和軟體已經發展到足夠親民。一個沒有受過音樂科班訓練的普通人,自己動動手指,也能夠在平時用的平板電腦上根據素材「創作」出一段像樣的音樂作品來,只要他願意。對這些硬體和軟體的使用不需要特別嚴格的、長時間的訓練,如果你能學會用Word打字,你也能用這些軟體來創作音樂。當人們發現自己也可以創作出市面上充斥著的類似的作品的時候,關於音樂產品本身的革命就會到來。當你意識到,嘿,這種東西我動動手指就能做的出來的時候,你還會願意去為市場上那些類似的東西花錢嗎?音樂人們最好還是多花點心思來讓我付錢吧。

當然,技術進步並不能完全代替對於藝術品味的教育,因為有技術沒品味的人不在少數。但是技術進步和技術普及能夠讓更多人不再被一些雕蟲小技所蒙蔽,從而達到曲線救品味的目的。如果有一天你動動手指就可以創作出屬於你自己的《風清揚》,你可能就會覺得這種音樂也沒什麼聽頭。什麼,馬雲唱的?好吧,那就給點面子聽一聽,畢竟還要指著他過雙十一。

以上插圖來源於網路,侵刪。

文字編輯:小白

Copyright ? 2017 Soundtopia. 保留所有權利。


推薦閱讀:

向王菲學營銷,你不知道的天后營銷術
【試遣余衷】很遺憾,王菲已不能代表這個時代。
剁手之夜馬雲出道:你我本無緣,只因我有錢
這首歌因李健翻唱而走紅,卻成為了失戀人最不能聽的歌...
你要學張柏芝?用兒子拍視頻,把靠譜男人往情敵身上推嗎?!

TAG:马云人物 | 王菲 | 流行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