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的翻譯項目合作模式

上周請支支幫忙做了一個小問卷。雖然之前對大家的喜好有所感知,但是俗話說得好,數據才能說明問題。

問題是:你為什麼關注我們~~~

大家最感興趣的,其實就是兩個問題——怎麼學翻譯,怎麼做翻譯。這一篇就算對這個問卷的一個答覆吧。恰好公眾號很久沒有寫翻譯技巧本身了。一直覺得看問題看本質,遇到困惑了也回歸初心。所以嘍,初心就從最基本的譯文說起吧 ;)

原文: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陳波先生表示,益海嘉里是中國糧油品類的行業領導者,產品觸達全球40億人口,惠下單各方面的實力及其獨有的商業模式獲得了益海嘉里的一致認可。相較於其他B2B電商平台,惠下單是開放的第三方服務平台,是在尊重企業現有分銷體系和市場流通環節的利益前提下,真正賦能企業和經銷商、提升其能力的共享平台。惠下單對快消行業的理解更深刻,具備更強的可接受度、可實施性。

初譯:Mr. Chen Bo, CEO of Yihai Kerry Group, said that Yihai Kerry is the leader in Chinas grain and oil industry and its products has reached a global population of 4 billion. Also, its strength at all aspects (各方面的實力,改為strong presence) and unique business model has won the unanimous recognition of Yihai Kerry. Compared to other B2B e-commerce platforms, Huixiadan is an open third-party service platform and a sharing platform(兩個platform重複) which truly empowers enterprises and distributors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on the premises of(前提下,句子太長,容易混淆邏輯) respecting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market circulation links(市場流通環節,改為更簡潔的intermediacies 中間方) of enterprises. The deeper comprehension(區分comprehension和understanding的差別) of Huixiadan to FMCG (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 industry makes it more acceptable and applicable to the market.

大家能看出來嗎,原文的問題,有辭彙層面的、句法層面的、商業語境和功能層面的,僅依靠「語言技能」並不能保證達標。在「什麼是好的翻譯——審校有感」中,小翻也曾經寫過不同層次的關注點。

這個例子中,客戶的反饋是——「第一版本的譯文沒有突出重點和邏輯。」——企業的真正優勢在哪裡?這一段新聞稿本身想要強調的是什麼?為什麼益海嘉里會認可HXD?翻譯中沒有表述出來。如果字對字的翻譯,會造成的一個結果是「尾大不掉」——譯文的一句話這麼長,怎麼還沒結束?第一遍小翻讀上去的感覺也是,關鍵詞一個接一個地往外跳,但是彼此之間沒有cascading層次感。譯者或許應該學著捋順關係,錯落有致地去release釋放信息。

校對:Mr. Chen Bo, CEO of Yihai Kerry Group, said that Yihai Kerry is the leader in Chinas food and oil industry, feeding a global population of 4 billion. With its strong presence and unique business model has won aligned recognition from Yihai Kerry: Compared with other B2B E-Commerce service providers, HXD is an open service platform that gives full play to brand』s existing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protects interests of different intermediacies on the market. It is because of its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FMCG market that HXD is able to deliver such a feasible and practical solution to empower brand owners and distributers for a win-win.

因為小翻工作平時也比較忙,倒也不是經常有機會做審稿的工作,偶爾做一次,仍然會有些感慨——「見意忘形」、「區分文本功能和語境」、「想客戶所想」的理念,如何才能反應到譯者的作品中呢?

當然啦,這些問題都和現在翻譯市場上的困境分不開。有的時候我自己心裏面也想,花了這麼長時間把邏輯整理清楚,去做一個input和output的思考,但是客戶願意支付的費用,對自己來說實在是不划算,同樣的時間,做點其他的事情,回報(錢、能力增長、經驗積累)更大。

對於那些比較成熟的譯員,都有自己的穩定客戶群體,也有比較高的價格,單人單篇,慢工出細活,其實是可以很好地養活自己的。

對新譯員,尤其是那些還在學校,有幾年時間可以認真提升自己的翻譯學生們來說,能做什麼去改變這樣的困境呢?故意「隨便翻翻」也只會讓行業陷入惡性循環而已——錢少,交質量差的翻譯,以量取勝,客戶不滿意,沒有持續客源,放棄轉行。

如果有什麼建議的話,那就是一點——在學校學翻譯的時候,不要只是「翻譯」。自己「偷著學」一點其他的。自己去提高「投入產出比」。接一個項目,做一件事情,把它做好,換個角度鍛煉自己全方位的能力,多思考一些,成長多一些。

經過了很多大大小小、或被認可、或被投訴的項目之後,我們也想從產業端,嘗試構建一種模式。不過要先感謝上外高翻學院的姚錦清教授??,他給小翻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議,甚至這個模型本身,也是我們受姚教授的啟發和鼓勵,才能應用到項目當中。比心,感謝??

看出來了嗎,對合適的大項目,採用團隊形式,分工完成

一個翻譯團隊中,會有這樣幾個角色:

1)術語——通讀全篇,查閱資料,確定術語。保證統一性、權威性

2)初譯——參考術語清單,完成第一遍翻譯。組內互相校對,掃除基本錯誤。完善術語。

3)二審——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 完成對初譯稿件的校對,風格統一。反饋給初譯可改進之處。

4)清稿——只看目標語,提升可讀性、進一步潤色提升。

5)項目組長——對接客戶,完成分工管理和時間管理。定期組織項目總結。

有同學會問,這還是在「翻譯」啊?沒有其他本領的增長啊。

那就用下面這張圖,解釋一下我們的角色吧。

之前在《機器翻譯會取代我們嗎》這篇文章中提到一個想法——真正好的翻譯,其實是「problem-solver」,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會遇到無數的問題。面對問題,你有沒有能力動用手頭所有的資源(時間、知識、技能),在時間壓力下,比較圓滿地去解決它?「它」可以簡單到是「某個查不到的術語」,也可以抽象如「之前沒遇到過這種情況不知道該怎樣處理的迷茫和恐懼」等心理困境,更有可能是「規定了deadline但是對方卻爽約等完全不在自己控制範圍內的突發情況」。

希望你可以想好Plan B,碰碰壁,去解決它。

看得遠一點——多了解、多問項目情況;對自己要求高一些——用各種技能解決好自己面對的問題,多問多分享多總結。幾個項目做下來,就有了經驗和track records。產出上翻譯質量提高,客戶也就更有可能支付有競爭力的價格,形成良性循環。

今後公眾號上會增加一些譯文賞析,跟大家分享我們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思維。也會每兩周定期發一篇原文,徵集大家的翻譯,然後做一些點評,共同進步——用行動和堅持,回報大家的信任:)

鞠~~~躬~~~


推薦閱讀:

專四沒過,如何彎道超車?
提前講完的Live,是不是知乎首次?
翻譯行業標準是什麼?
如何提高本地化部門的存在感與話語權?
泛心論(一):西方哲學史中的泛心論|斯坦福哲學百科

TAG:翻译 | 团队合作 | 职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