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未知的可能性,新浪新聞客戶端的下一站
今年3月的最後一天,知乎「重磅發布」了一款新產品,名字叫做「明日頭條」。兩個月後,蘇寧易購打造一款「明日頭條」資訊App的消息也是沸沸揚揚。沒想到,八個月後,新浪新聞客戶端推出了一個新功能也叫「明日頭條」,將在新聞熱點提前分發,新浪新聞客戶端到底要怎麼玩?
明日頭條,新浪新聞客戶端的嘗試與探索
從介紹來看,「明日頭條」功能並不是主打第一時間的即時新聞資訊,而是「明日事今天就能知道」。提前預知未來將發生的信息,無論形式還是內容,市面上尚無產品推出類似功能,從這個角度來說,明日頭條算得上功能上的創新。
目前,它內嵌在新浪新聞客戶端的「頭條」菜單欄下,以卡片的形式固定在信息流首屏位置。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新浪智能媒體平台會篩選出具備可延伸閱讀特點的內容,如體育賽事、娛樂資訊、國際熱點、財經新聞,明日頭條根據時間延續的前後關係把它們串聯起來,再根據用戶興趣做個性化分發。
明日頭條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新浪新聞客戶端今年的核心功能之一,明日頭條配備了優秀的產品經理和資深開發人員進行設計開發,之於新浪新聞客戶端意義重大。」那麼這個功能對新浪新聞客戶端意味著什麼呢?
1、形成內容差異化優勢
對於新浪新聞客戶端來說,明日頭條是其內容表現形式方面的一次創新和嘗試。如今新浪新聞客戶端雖在行業名列前茅,但相比於今日頭條、騰訊新聞來說,仍是一個後來者。在產品處於高度同質化的內容分發市場,新浪必須要體現出自身更多的差異化才會有取勝之機,而明日頭條功能的推出正是提供了這種可能性。
新浪背靠著微博的3.76億月活躍用戶,在娛樂、體育等領域具有馬太效應。無論是明星名人相關的重大事件、形成廣泛影響力的社會或行業事件,很多時候,微博已經是獨家和重大新聞的首選發布平台。
「明日頭條」功能的誕生,似乎在藉助這股天然的優勢。「明日頭條」主打的這套前情預告+熱點跟進的模式,在傳統新聞報道領域並不常見。但是在娛樂圈和體育界,預告就像一枚「定時炸彈」。而隨著明日頭條的內容往更多領域擴展,新浪新聞客戶端的差異化優勢將會非常明顯。
2、是否有彎道超車的可能性
這種將熱點新聞預先告知給用戶的模式,真正顯得新浪在內容分發市場與眾不同。值得一提的是,當用戶點擊「明日頭條」欄目中的某篇內容瀏覽後,會被打上「明天更新後續內容」的標籤,通過持續性熱點事件的挖掘,「明日頭條」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用戶粘性。
互聯網的下半場是存量市場的競爭,競爭的本質就是爭奪用戶的使用時長,停留越久,流量越優質,廣告轉化效率越高。隨著用戶的增長,明日頭條的內容會越來越多,涉獵會越來越廣、相關性會越來越高、時效性會越來越強、延續性會越來越好,從而避免無效推薦、過度推薦,真正給用戶帶來有期待的閱讀體驗。
3、更多商業化變現的機會
內容分發平台當下最終的收入來源是信息流廣告,何謂信息流廣告?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嵌在信息與信息之間的原生廣告。
信息流廣告成為新寵有兩個必然因素:其一,用戶獲取信息是強需求,他們每天會投入大量時間閱讀信息流資訊;其二,觸屏手機的交互方式是上下滑動的,這就催生了原生廣告在文字信息流中的存在。不過信息流廣告也是有天花板的,因為用戶每天閱讀資訊的時間是相對固定的。
而明日頭條的出現則為內容分發平台的商業化提供了另一種可能。我們仔細看明日頭條的資訊內容,就可以發現這個欄目不止有明星娛樂,還有體育賽事、電影藝術、股市金融、時政新聞等。新聞發生的時間也不限於明天,而是從明天到之後的一段時間。
這樣的設置,將會為大型活動或者事件報道打下基礎,類似於世界盃或者演出,就很適合用這個來關注消息。而一旦用戶形成在「明日頭條」獲取未來資訊的使用習慣,明日頭條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預告平台。隨著領域的擴張,明日頭條將具備不錯的商業前景,新浪的商業、科技、時尚、娛樂等領域合作夥伴舉辦重大活動時,都將可以藉助明日頭條發布預熱消息。
信息流的未來終局會在何方?
當越來越多的內容分發平台都開始強調「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推薦時,機器演算法的進化過程加快,它們變得更懂用戶,但各大平台的產品反而高度同質化了。如今我們打開所有的信息流產品,看到的內容千篇一律,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所以改變早已迫在眉睫。
改變的一種思路是對內容維度進行豐富,當圖文內容逐漸飽和之後,通過快資訊、短視頻、直播等形式豐富內容場景,一切用戶關心的內容形態都可以在信息流中找到,這也是為何我們能看到各家平台邊界不斷擴張的原因所在。
事實上,如今絕大多數內容分發領域的玩家都採用的是這種模式,為了激勵平台上的內容創作者生產更多形式的內容,平台開始重金扶持原創內容的生產。誰搶到最多的優質內容,誰就可能爭到最多流量,誰也就最有可能在這場大戰中獲勝。
內容形態即使再豐富,信息流本身的改變卻不多,低俗、標題黨、娛樂八卦仍然吸引了絕大多數注意力。個性化推薦看似降低了獲取信息的成本,但這也可能使我們畫地為牢,我們所獲取的一切信息與知識都不斷在迎合自身的喜好。演算法越來越聰明,這種迎合就會變得越來越變本加厲,最終使我們失去了探索未知的可能性。
新浪新聞客戶端似乎更具媒體基因,這也是其希望能夠更多從信息流本身突破的原因所在。「明日頭條」以及早前推出的「即時推」都是希望能夠改變信息流的推薦弊端,在原有個性化推薦的基礎上,加強了平台與用戶之間的互動,讓機器能夠主動感知到用戶興趣的變化。
例如明天中國足球隊和韓國隊將有一場大戰,一位從來不關注體育的用戶可能會對比賽結果產生興趣,這就是期待閱讀的需求。但在既有的個性化分發體系下,這位用戶很可能會因為這短暫的興趣,被機器演算法認定為是一個具有體育興趣標籤的用戶,進而推薦大量他不感興趣的體育資訊。
推薦引擎能夠捕捉到用戶的興趣標籤,但卻無法感知到用戶興趣的變化。用戶會突然對某件事產生興趣,也可能會對即將要發生的事情產生興趣,然而很多時候這種興趣有著明顯的時間界限。當然,兩種不同進化方向沒有對錯之分,但「明日頭條」的嘗試卻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推薦閱讀:
※你為什麼從新浪離職?
※微博粉絲數據被後台篡改 渣浪類似的行徑還有很多吧?真的沒有解決的辦法嗎?
※在新浪用標配的 2G 內存開發機編程是種怎樣的體驗?
※新浪微團的路怎麼走?
※一道新浪的 PHP 面試題,代碼輸出是否跟運行環境相關?
TAG:新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