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 聽過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
韓寒有部電影,叫《後會無期》。
電影上映的時候,我還跑去看了一遍,好像還是一個人跑去看的。
總體來說,我覺得電影還是不錯的,尤其是相對於國產片而言。
影片留下來很多經典的台詞,比如:
喜歡就會放肆,愛就會克制;
小朋友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在大城市,有關係有勢力,就會比別人更公平;陽光沙灘用英文說就是:sun of beach;要學會分辨,然後再去信任;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
當然,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則是:聽過許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為啥呢?
因為職業病啊,這不就是個體學習、成長與職業發展相關的主題嘛
01 聽來的道理,終究只是別人的道理
為何這麼說呢?
這得從「學習」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談起呀。
我們大多數人對「學習」的理解往往是膚淺的、片面的,比如我們普通人的爸媽,如果我所料不錯,你小時候應該一直被教導在學校要好好學習對不對?
但是他們沒告訴你學什麼,怎麼學?
這很正常,普通父母不可能引導孩子系統、科學地學習,只知道要好好學習,考試考出好成績,然後讀大學,找工作,過好生活。
什麼是學習呢?
你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知道了以前不知道的東西,這是學習;
你參加乒乓球或羽毛球協會,和人打球,球技不斷提升,這是學習;你被人打擊,鬱悶非常,但有自我意識和自我調整,逐漸提升抗打擊能力,這也是學習。你在團隊活動中,由開始的單打獨鬥到後面的團隊配合再到後來的領導鼓舞他人,這個不斷提升的過程也是學習。
所以說,學習的本質其實就是變化,你與周圍的人或環境互動,這種互動引起你內在的反應和變化,這時候學習就發生了。
從這個角度來講,「活到老,學到老」就很好理解了。
人剛出生的時候,很顯然是無知的,大家都一樣。別說剛出生,就現在我看那天天玩遊戲的農村小學生,都像個二傻子似的。(當然,估計他看我也像個二傻子)
這時候我跟他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樣的大道理,他肯定不耐煩,甚至心理暗罵我一聲傻逼。
我說的道理有錯嗎?
絕對沒有!
學習的本質就在於變化——從無知到有知,從陌生到熟練。
所以屌絲要逆襲,要由弱變強,學習則是必經途徑(註:學習並不等同於看書或是上大學),因為不學習則沒法改變,而你一旦真正產生變化了,學習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可是你這時候給他講這些沒用啊,超出了他的狹隘經驗和認知——受他的年齡段、周圍的環境和人群,以及生活經歷和體驗等的限制。
從人的一生來講,雖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但是各個階段都有各個階段大致的模式與任務。
著名的職業規劃專家舒伯曾經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生涯彩虹圖(好吧,必須承認,這個「著名」也就局限於業內吧,大多數人估計是不知道的)
這個彩虹圖很形象地展示了生涯發展的時空關係,時間指的是不同的年齡和階段嘛,空間則涉及了角色、身份與職位的變換。
我們可以看到,一出生,每個人都是子女的角色嘛,一直持續到60歲左右(父母離開);5歲開始上學,擁有了學生身份,一般到40來歲結束吧;至於工作,更多地是從25歲開始,直到65歲退休;30歲則差不多步入婚姻殿堂,同時成為一個持家者了。
註:角色之間有重疊,也有過渡和銜接。
一般來說,前一個階段為下一個階段奠定基礎,要保證銜接過渡地順暢,各個階段都應當完成各自的任務。
比如,從職業發展的角度來說,一般意義上來講,好的企業招聘要求都是好大學的學生(不少要求211、985院校的),而要進入好的大學,高中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從這個角度來說,雖說有招聘歧視之嫌,但也未見得就不公平。(有關「公平」的評價,其實本身就很主觀,大多數時候是立場決定態度,屁股決定腦袋。)
以終為始倒推的話,我們就會發現,人這一生確實有一些關鍵節點,這些關鍵點上的際遇很可能會給人帶來大的轉變。當然,每一個轉折點上,你的選擇權究竟有多少,實際上更多地是取決於你上一階段的努力和準備。
可問題是,時間是順流而下的,無法逆流。很多人都是被狹小的時間和空間所限,無從看到更遠的將來、更大的世界,很容易就受周圍環境和人群的影響。
所以現在很多農村家庭的小孩子,反而是不愛學習的,整天沉迷遊戲,甚至早早地就輟學了。很多大學生,也是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就像前段時間《人民日報》痛批沉睡的大學生「你不失業,天理難容」一樣。
上課時,清醒沒有發獃的多,發獃沒有睡覺的多,睡覺沒有玩手機的多;
下課時,自修沒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沒有看連續劇多,看連續劇沒有遊戲多。不給範圍就不會考試,給了範圍也只是複印同學準備的答案。學技術不肯動手,學理論不肯動腦。你修完了《計算機基礎》,但真實水平卻連個PPT都做不好。
《人民日報》這次終於沒有睜著眼睛說瞎話,說的很有道理呀。
然並卵,即使知道了這些道理,大多數人該怎樣還是繼續怎樣。
因為人的知識學習過程是這樣子的:
- 知識是別人的經驗概括和教訓總結,它是死的,你見或者不見,他都在那裡,不遠也不近。
- 只有當知識被我們所記憶、理解、消化和吸收的時候,它真正被我們所掌握了,轉換成我們的認知了,他才能變活,對我們而言它才有意義和價值。
- 至於智慧,更是需要我們運用我們的認知(掌握了的知識),結合我們的工作或生活實踐,真正產生作用,有了新的認識和感悟,甚至融會貫通於心,才能逐漸變得「智慧」。
聽來的道理,終究只是別人的道理。
唯有我們自己親自去理解它、吸收和消化它,甚至是面臨真實情境,真正去應用它,我們才能有深入地認知,我們才能有所反應。
否則,聽再多道理,也過不好這一生呀。
02 大道理沒用,問題解決策略才有效
即便我們理解了很多道理,並且把它們變成了我們的認知,也是遠遠不夠的。
因為,再多的道理,歸根結底,它們終究還是碎片化的知識。
同樣回歸到「學習」這個主題。
所有的學習,基本上都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大類別: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
見上圖,左邊那欄是學習的三大類型,所有的學習幾乎都可以囊括其下,右邊的是對應的細分。(你可以看看你們專業所學的是不是都涵蓋在裡頭了)
認知:也就是我們通常講的知識的學習,知識被理解、記憶和掌握並內化就成了我們的認知;
情感:更多的涉及到我們的行為取向和喜惡偏好;動作技能:則是涉及到我們肢體運動的,比如打羽毛球、工程維修等。
「道理」很顯然是屬於認知領域,和知識相關。
知識是有不同的層次的,從最簡單的信息,到最複雜的問題解決策略,他們之間層次是遞進的。
- 第一個「信息」又叫「惰性信息」,一般是零散的、具體的,比如π=3.14159及你的名字等;
- 第二個「概念」,考慮的是抽象的,不是真的某一個事物,而是事物之間共同的要素或屬性,譬如「人」、「勝任素質模型」等;
- 第三個是「原理規則」,涉及不同概念之間的關係,譬如商品的價格和銷售量之間的關係等;
這三類其實本質上都是碎片化的知識。(「道理」也是一樣啊,都是零散的、不成體系的碎片化知識)
碎片化知識通過連續的新鮮內容,不斷刺激你的大腦,讓你始終處於「啊!我又有了新發現」的喜悅中,果真是漲姿勢啊,結果不小心就陷阱去了,就跟網癮少年一樣,這也就是我們難以抑制地刷微博、刷朋友圈、逛知乎的緣故,因為我們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又有了新收穫,好嗨森」的刺激裡面。
所以,才會【聽過許多道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
碎片化知識沒法給我們帶來真正的提升。要真正提升,我們一定要逐漸掌握系統化的知識,也就是問題解決策略。
「問題解決策略」,需要綜合運用信息、概念、原理等來針對某個較複雜的問題尋求解決之道,比如構建基於勝任力的招聘方案,設計科學合理薪酬體系等。(不同的專業和職業有不同的問題解決策略)
再比如,職業規劃,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本質上,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所以需要我們成體系化地學習和思考。
03 社群化的系統學習才能真正有所提升
知識可以分解,但仍然要有體系。
知識的習得和掌握不僅僅靠老師講解,更需要學員之間、學員與老師之間持續地、頻繁地互動與交流。
所以,我們計劃在公眾號上開設系列直播,並且打造主題鮮明、目標明確的學習社群。
體系化內容
對職業規劃和求職面試進行系統分析與講解,以幫助更多人了解職業規劃,掌握職業規劃的方法與技巧,並且在提升求職面試技巧的同時更好地進行自我測評、反饋與改進:
- 重新認識職業(世界):對職業及職業世界進行系統全面地概括和提煉;
- 職業分析的方法與技巧:更好地進行職業的探索與分析;
- 職業抉擇的依據與準則:不一樣地方法對職業抉擇進行系統分析;
- 興趣、天賦與職業發展:了解職業興趣的類型,並且更好地進行自我興趣探索與分析;
- 價值觀探索:明確職業價值觀類型,並進行自我探索;
- 知識、技能與能力:剖析能力本質,系統認知能力
- 性格分析:以信效度最高的大五人格理論為基礎,進行系統講解;
- 招聘需求分析:以目標為導向,邏輯推導出組織招聘需求及勝任素質模型;
- 簡歷製作方法與技巧:就如何製作優秀的簡歷展開細緻分析;
- 網申和筆試:網申的關鍵和筆試的邏輯。
- 無領導小組討論面試:尋根溯源,追根究底,不僅是面試技巧,更是可以藉此反饋、測評,增進自我認知;
- 結構化面試:就企業常見的面試題目展開分析,洞察其背後的目的及應對技巧;
- 行為面試:以寶潔公司的經典八大問為參考,系統分析與講解;
- 關係和人脈提升:認知關係和人脈的邏輯,明了關係的分類,掌握關係提升的方法與技巧。
社群化學習
就像前面所分析的,知識需要經過記憶、理解、消化和吸收才能轉行為認知,並在實踐中應用和總結,升華為智慧。
這個過程很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很可能在聽課的時候並沒有那麼多的感觸,可是在後門某個機緣巧合之下有了一些新的問題,這時候想起來需要向老師請教和諮詢,或者與同伴交流與討論。
怎麼辦呢?
進入我們的社群化學習。
凡是購買了系列課程的同學都可以進入我們的VIP社群,我們既可以在裡面討論交流,同時,以後也會有線下培訓和研討。
適合對象
講道理,課程的適合對象其實是非常廣泛的,但凡對於自身職業發展和個體人力資源開發比較關注的人都一定能從中有所收穫與成長。
因為我的課程是不可能停留在粗淺的「技巧」方面的,即便是面試,也一定把握它背後的根本邏輯,同時對「人力資源」本身進行系統分析,這樣才能幫助學員更好地進行自我測評、反饋與認知改進。
不過,還是要有一定針對性嘛,所以,我想了想。
這個系列課程最適合的是:1)在校大學生,尤其是對於職業和自身缺乏了解的人;2)初入職場不久的年輕人,或者想跳槽甚至轉行的人。
如果你已經工作相當長一段時間了,相對而言就沒有那麼大的價值和意義了。
當然,不著急,後面我們會推出職場學習與發展系統訓練,包括MTP課程,人力專項訓練營,同時也會邀請其他資深高管、諮詢及培訓人士前來。
至於課程質量,我也不能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就以知乎的其中一場live舉例吧:
這場live有300人參與了,評分是4.5分(5分制)。
以下是部分評論:
當然,也有極少數不好的評價,我一併截取上來:
這種就見仁見智了,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呀。
費用價格
以前有個人諮詢我,我喊他去聽我的直播課。
他回我,「是免費的不?」
我反問道:「不是免費的就不去聽嗎?」
他的回答是肯定的,只要收費的就不去。
對於這種,我也不曉得該說啥子,所以最終還是什麼都沒說。
這麼多課程肯定不可能是免費的,世上本就沒有免費的午餐。
現在,你去網上找個人幫忙修改簡歷,市場價一般是150元,找我做個個案諮詢,費用是500元/小時。
這個系列直播課,合計14個課程,我初步定價是在149元左右。
今天我心情好,特價99元。
為啥心情好呢,因為我今天生日呀,哈哈。
今天之後,人數每增加50人,漲價一次,直到149元為止。
99元,把系列課程全搞定,而且進入VIP群,甚至後面還有少部分免費線下培訓。
就這樣吧,多說無益。
購買方式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購買即可。
如果二維碼掛了,直接搜索公眾號「思維燈泡」,進入公眾號,底部菜單欄的「系統學習」點擊進入即可。
註:裡頭暫時是沒有課程的,所以務必添加助手小維的微信(siweidengpao1),同時憑購買截圖讓他拉你入VIP群,後期所有的直播課程我們都會在群里發布。
另外,前期付費進入了小密圈的朋友,不需要再重複購買,我們這個系列的所有課程都是免費對你們開放的。
還有少部分單獨購買了之前33元課程的,也煩請務必添加助手小維微信,可以選擇補足差額,也可以退款,感謝支持與理解。
推薦閱讀:
※理想工作的三個標準:創造力、影響力,自主力。
※未來5-10年內還需要英語翻譯這個職業嗎,還有同聲傳譯?
※今天的危機是明天的笑話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還有多少信仰可以堅持?
TAG:职业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