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後: 現在, 我們這些老江湖, 都不知道怎麼做廣告了
「現在,我們這些老江湖,都不知道怎麼做廣告了。」
---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公開承認,企業做廣告的套路變了。
.
不管承不承認,會做產品的,就是賣不過會做廣告的。
廣告很重要,娃哈哈最初也只是採用了低成本,快速生產,和廣告狂轟濫炸的策略,才贏取的市場地位。
但是,隨著主流消費人群的變遷,隨著互聯網逐漸取代傳統的電視、廣播、報紙等成為新的媒體陣地,多元化、碎片化和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產品供給側改革和產業升級不但成為時代需求,更是企業生存的必須。
根據達爾文的演化論,在競爭淘汰的自然法則下,最終延續下來的,不是最強大的,也不是更聰明的,而是更能適應環境變化的。
所以,現在過億的廣告費也換不來20年前一千萬的廣告效果,企業過去那種簡單粗暴的廣告投放+鋪貨的野蠻生長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
新時代,有新玩法;新的消費人群,也需要新營銷、新的廣告策略。
從放言「新零售」是胡說八道,到積極擁抱新經濟和零售變革,布局無人零售產業,宗慶後的前後轉變,與其說是與時俱進,不如說是形勢比人強,不得不如此。
潮流滾滾向前,從不會在意你是年輕,還是年老,過去是多麼的輝煌成功。
張朝陽在最近的演講中說,「一年過去了,我們這個時代依然還在移動互聯網暴風眼裡面快速迭代、縱深發展,用戶在手機上的時間是當年PC時代的10倍,當年一天也就是兩小時在PC上,現在一天到晚只要人醒著就在手機上。」
內容和形式已經是多維度的變化,企業、產品和廣告營銷似乎遠遠落後於時代的發展。
.
消費供給跟不上消費需求,是現在的一個矛盾。其根本原因還是企業的觀念沒有轉變過來,舊的思維框架限制了企業升級改造的進程。
當然除了思維依賴和路徑慣性,還有其他因素,但今天主要談及廣告營銷的因素,作者曾在《從商家找客戶, 到客戶找商家》一文中提及,現在正是互聯網真正落地應用的黃金時期。馬老師就說過,未來30年全球將迎來互聯網時代,經濟結構會發生深刻變化,沒有商業可以離開互聯網,也沒有線上線下之分,未來是線上和線下、傳統和創新、過去和未來融合的新實體經濟。
產品就是廣告,廣告就是產品。廣告打的多,不代表產品賣的多。
消費者已經厭倦了無休止的廣告推銷,廣告再也起不到過去那種鋪天蓋地的宣傳效果,如美特斯邦威、新飛電器等傳統企業耗費巨資投入到廣告上,卻效果了了。
.
什麼原因?
還是慣性思維,懶得動腦筋研究消費者和市場變化的企業,只能是淪為人傻錢多打水漂的典型。現在的消費者整天都在無孔不入的信息包圍中,大數據、AI演算法、用戶畫像等技術的應用,讓廣告推銷的信息嚴重打擾了消費者。
過度打擾的後果是,消費者很生氣,後果就是消費者產生了抗拒心理,不管是全覆蓋的傳統媒體廣告,還是精準投放的信息流廣告,統統槍斃掉。
不喜歡,不信任,不購買。
.
那麼,怎麼辦?
很簡單,消費者真正想要的其實是選擇權,過去是物質匱乏,有賣的就有買的,最多是廣告和渠道爭奪下多少,但現在物質豐富,就有很大的挑選餘地。所以我在《從商家找客戶, 到客戶找商家》一文中認為,過去是商家打廣告、建渠道找消費者,而現在是消費者主動篩選商家。現在的消費者重視選擇權,拒絕廣告推銷,討厭在購物過程中浪費時間,不想面對面交流。。。。。所以你看搜索點擊中,自然排名要更受信任;在電商平台上購物更是願意自主比較後下單;朋友圈好友的推薦更有信任度。
所以,消費場景,社群,互動,產品小眾化、個性化,品牌IP化,網路廣告和傳播等關鍵詞是企業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
產品想要賣的好,就要千方百計的和消費者發生關係,廣告要做的有溫度,有逼格,還要接地氣,不裝,不擰巴,不端著。
要知道,消費者腦海里的消費認知是有限的,一個產品品類,也就一兩個的空間,企業和產品爭奪的就是這兩個極端重要的資源,其中最重要的武器就是廣告營銷。
.
世界72億人口中,上網的有30億,活躍在社交平台上的就有21億,其中17億通過移動端刷社交網路。據預測,到2018年,世界上的社交媒體用戶將達到25億。如前面所說,廣告營銷的陣地已經從傳統媒體轉向了互聯網搜索營銷、微博微信互動營銷、整合營銷、事件營銷等內容創新營銷。
這是一個新營銷時代,對互聯網工具的應用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有近600億營業額的娃哈哈,船大難掉頭,產品、廣告缺乏創新,渠道關係正在重構,過去的成功經驗造成了娃哈哈前進的障礙。
市場瞬息萬變,企業的長存發展,離不開企業在產品、管理和廣告營銷各個層面的獨特創造,而不懂互聯網,就不懂消費者,就找不到切入點,就很難在未來制勝。
推薦閱讀:
※上海來福士廣場出現一台會「演奏音樂」的縫紉機
※這年頭,憑藉單純的愛與堅持,是否還能打動女人?
※作為一枚新鮮的社交文案,知乎上有哪些大V值得關注?
※今年給了阿黛爾5個獎的格萊美,一邊老去一邊自救
TAG:社会化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