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的急於求成,暴露了你的低水平認知

作者:田心(富書專欄作者)

01

三個月前,單位新來一個小姑娘小晴,論形象、氣質、學歷、能力,都很出眾。

對待工作積極主動,所有人都很喜歡她。

但沒過多長時間,大家發現小晴的很多做法都帶有明顯的功利性,比如她主動幫助同事完成任務,其實是想表現自己工作能力「很強」,是想「間接邀功」。

有同事曾善意地提醒她「初入職場踏踏實實做好每件小事最重要,不要急於求成」,但小晴不以為然,只想著早日升職加薪。

一次,一心想著大展身手的小晴未經部門領導同意,擅自把自認為非常完美的工作報告呈遞給上級領導。

結果因為存在不足之處,上級領導又返給部門領導修改。此後,小晴在部門領導眼中的形象也大打折扣。

初入職場,對未來發展充滿期待,有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膽量,固然是件好事。

但總是迫不及待地、甚至是不合時宜地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無疑暴露了你盲目自信、好大喜功的貪婪慾念。

《論語·子路》有言: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踏實工作,才是你擺脫人生平庸的第一步。

當你的實力不足以撐起你的野心時,保持一顆平常心,客觀認知自己,逐步完善自我,才是更高階的生存智慧。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說過:人類想要不被淘汰只有一條路:一輩子不斷學習,不斷改變,不斷打造全新的自己。這種改變不只是知識,還包括自我認知和性格。

認知水平高的人,能夠客觀、準確地認知自己和外部環境,自信但不自滿,有野心而自知,不疾不徐,一點點靠近目標。

而認識水平低的人,常常本末倒置,只專註終點、急於求成,反而錯過最佳路徑而得不償失。

02

上周末,和朋友在一家餐廳吃飯,聽鄰桌兩個姑娘聊天,討論相親結婚的事兒,覺得挺有意思。

A姑娘說:上周我相親了5次,都不太滿意。我都二十八了,沒有驕傲的資本了,我決定遇到差不多的就抓緊結婚。

B姑娘勸說:你別太著急,過好現在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結婚有結婚的甜蜜,單身也有單身的自在啊。

A姑娘滿眼焦慮,回應B:其實,我覺得你也應該抓緊了,你比我大一歲,再不抓緊,好男人都被別人挑走了。

B姑娘一臉無辜,趕忙轉換話題,「時代焦慮症」讓很多年輕人的生活陷入焦灼狀態,尤其是被年齡漸長的惶恐所裹挾。

於是,有些人盲目追尋愛情,彷彿告別單身,人生就算是功德圓滿了。這種人常常因為追求速度而忽視了生活質量,因為揠苗助長而忘記了體味成長的快樂。

大仲馬在《基督山伯爵》中寫到:這個世界上無所謂幸福與不幸福,只有一種狀況和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

我們每個人都扮演著多重生活角色,而幸福其實就在於真誠對待每個角色,在每個角色中都有所收穫、有所成長。

幸福是一種心態。單身也好、結婚也罷,只是不同的生活狀態,如果你不能保持自我、享受當下,那麼即便婚後有另一半的陪伴,你也只是進入另外一座圍城、陷入另外一番焦慮罷了。

蘇菲瑪索曾說過:女人最可悲的不是年華老去,而是在平淡生活中的自我迷失。

認知水平高的人,不會隨波逐流,不會人云亦云,也不會輕易欽羨別人的生活。

他們清楚知曉自己想要什麼,保持高度自立、洒脫自由的生活方式,赤城地熱愛當下的每一天,只為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

03

最近,中年大叔張嘉譯開啟了屏霸模式。

他是《急診科醫生》中穩健成熟的何建一,是《獵場》中果斷幹練的金融專家曲閩京,也是《我的體育老師》中的萌大叔馬克,各種角色駕馭得爐火純青,以精湛的演技斬獲了一大批粉絲。

觀眾真正認識張嘉譯,應該是在《蝸居》之後,那年,他已經39歲。可他從不認為自己是「大器晚成」,而是覺得自己一直都很「火」。

張嘉譯對「火」的定義就是有戲拍。

他說:每一部戲都是在體驗生活,都是在磨練自己的演技。年輕時生活閱歷淺,對人物的理解都浮於表面,很多人設豐富飽滿的角色往往駕馭不了。

他的理想是到45歲的時候,一定要演出來,到60歲的時候,成為表演藝術家。

張嘉譯在藝術面前,始終像個虔誠的孩子,只有一個想法,就是吃透每一個角色。

反觀現在很多人,才年紀輕輕就想馬上事業有成、年薪百萬,於是以犧牲健康、放棄自我為代價。

急於求成的人,往往只看重眼前的一磚一瓦和個人的利弊得失,這種人通常格局都比較小,也常常貪婪無度,怨罹不休。

而大格局的人往往以戰略眼光看問題,以長期行為為主,這是一種膽識、一種氣魄、更是一種更智慧的生活態度。

認知水平高的人內心具有堅定的信念和深遠的追求。

他們具有長遠眼光,不會被生活的瓶頸所桎梏,也不會被年齡限制而牢騷滿腹,年齡在他們看來從來不是人生的障礙,心態和能力才是決定人生成敗的關鍵。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做人有多大氣,才會有多成功。耐得住寂寞、靜下心來為自己充電,認真勤勉,日積跬步,才能出類拔萃,一鳴驚人。

04

心理學認為,許多成功人士不斷擴展自己的能力,他們運用的工具就是認知。

人與人之間的所有差別,都可以從認知上找到根源。一個人的不同人生遭遇,也在於認知。

比如,股神巴菲特連續多年居於世界首富,核心是他在10歲時就發現了財富增長的法則,並在接下來的生活中得以成功運用。

而實際上,其中的數學原理,小學水平就能弄明白,但是90%的人卻並不知道。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所有囚犯的囚禁條件是一樣,但安迪逃了出來,而且命運與眾不同,原因在於他的認知。

他知道,即便拿一個小小的釘鎚,總有一天會把幾米厚的牆壁鑿穿。

認知是指個體對事物的認識、判斷、評價,與一個人的知識積累、實際經驗、思維智慧等有關。

認知水平低的人,往往存在認知局限和認知盲區,缺乏自我覺察能力和反省能力,過於執著於一念,常常急功近利、因小失大,導致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而認知水平高的人,懂得轉換思維,放大格局,開闊視野。

他們不會輕易掉進人性的深坑,不會為自己的人生設限,也不會盲目追求金錢和名利上的成功,而是能夠跳出利害的圈套,只聚精會神地專註事物本身。

《認知突圍》一書中寫道:認知是所有行為的內在邏輯,而行為是認知能力的外在表現。

簡單來說,你有什麼樣的認知,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認知水平不同,做事方法、行為特徵亦迥然。

傅盛說:「所謂成長其實就是認知升級。」

不斷提升通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更加深刻地認知人性,爬出人性的陷阱,思維開掛,認知升級,你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生贏家。

作者簡介:田心,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80後,一生兩個追求,一是走自己的路,二是做有趣的事。惟寫作與運動不可辜負,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簡書@田心。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推薦閱讀:

民科和真正科研的深層次區別有哪些?
一篇顛覆認知的雄文:權威的演化邏輯,統御規模化力量的基礎
為什麼人類常做火雞??式的歸納
改變認知模式,其實是一種治療
Low的不是人 ,而是你的認知

TAG:认知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