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買到適合自己的寶石(購買的常見誤區及問題之五)——優化之後的寶石還值得買么?

最近終於忙得能歇一歇腳,

那就談一談寶石是不是「真的」以外,另一個大家關心的話題,

是真貨的話,寶石是不是「處理」過的,或者說是否「優化」過,到底有沒有影響。

先說個例子,見過有人要買「純天然」「無處理」的碧璽珠串,國內檢測機構證書對於這類珠串不會寫明「是否經過了處理」,商家為了促進成交,也會避而不談,或者歪曲事實。

事實上,灌膠填充是碧璽珠子加工過程中必要的工藝。碧璽本身脆性大,直接切割打磨很容易碎裂,特別是圓珠,一旦出現一點裂縫,很可能裂隙延伸進而崩裂,對原料是極大浪費,後期佩戴也會增加風險。這裡的「優化」既是不得已之選,也是明智之選。

寶石資源本來就稀缺,而今,許多優質出產地礦床也近枯竭。市場上日益增長的需求和大自然的饋贈不成比例,供需不對稱的發展一方面促使優質寶石價格上漲,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寶石的優化處理手段更為精進,讓一些不夠完美的寶石,經過美化,改善凈度和顏色。

所以對於消費者,看中「天然」無可厚非,但是過於偏執地追求這一點,反而會使自己蒙在鼓裡,縱容不良商家信口開河。理性看待「優化」,尊重預算,尊重價值,在合理範圍內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寶石,才是挑選應有的態度。

一、什麼是「優化」

所謂「優化」,寶石學嚴格稱之為「優化處理」,且分為兩類:「優化」和「處理」。

「優化」說的是能夠被人們的接受的傳統改善方法。比如綠松浸蠟,普通紅藍寶熱處理、祖母綠浸無色油、瑪瑙染色等。改變的程度比較低。

「處理」說的是尚未被人接受的改善方法。比如染色翡翠、輻照藍鑽、擴散處理藍寶、玻璃充填紅寶等。改變的程度相對較高。

前文碧璽圓珠的例子,灌膠填充屬於「優化」範疇,也是保護碧璽的必要方式。這裡多說一句,從之前對於珠寶的定義看,圓珠碧璽的「價值」受限於 「耐久性」,市場一度瘋炒價格,且附之於各種「噱頭」,但市場冷靜,價值回歸後必會落到合理的區間。

目前常見的優化處理方式有但不限於以下這些:

熱處理

擴散處理(表面或體擴散)

高溫高壓處理

輻照處理(含熱固色或退火處理)

裂隙充填、熔合充填處理(油、蠟、人工樹脂、玻璃等)

激光處理(含化學處理)

染色處理(含熱固色處理)

塗覆、鍍膜處理

以紅寶石為例,我們可以詳細了解這些處理。

1、熱處理

加熱是傳統,但是穩定又「有用」的處理手段,加熱讓紅寶石內部二價鐵離子氧化成三價鐵離子,過濾掉藍色調,使紅色更濃郁。

同時,可以使得內部包裹體熔化,改善凈度,使得晶體更為通透。

加熱處理謂之為「優化」,屬可接受範疇,如果遇到特別漂亮的普通熱處理的紅寶石,可以入手。

2、浸有色油

將紅寶石放到油里經長時間浸泡,有色油滲入紅寶石裂隙中,一方面彌合裂隙,一方面可以改善顏色,放大鏡下能看到明顯的顏色沉澱,同時這種方法不夠穩定,有發生「褪色」可能性。

一般進行這種處理的紅寶石品質本身一般,不建議入手。

3、染色

將紅寶石淬火後放入低溫燃料中加熱浸染,使表面著色。這會在高倍放大鏡下可以看到色塊沉澱。

對於紅寶石來說任何「染色」處理都不建議購買。

4、擴散處理:

把鉻元素通過化學反應擴散到在寶石表面,使寶石顏色更加紅艷,這種方式處理的紅寶石穩定性雖然不錯,但是只有寶石表面能處理到,所以在寶石切磨拋光的過程中,顏色很可能會被磨掉,因此這種方法也不被人認可。

擴散處理的紅寶石放大觀察會發現它的表面和內部顏色不一致,送去拋光顏色會變淡。

5、填充處理:

在真空環境下,把填充的物質加熱融化成液態或者玻璃態,有時候還會加入著色劑,浸入紅寶石的縫隙中,雖然這樣做顏色和凈度都有所提高,且效果也很穩定,但對寶石本身改變太大,會嚴重破壞他們的價值。

填充處理的寶石在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填充物移動留下的痕迹和氣泡,紫外線照射下會發現紅寶石部分呈紅色熒光,裂縫處呈黃色熒光。

以市場佔有率相對高的GRS證書為例,是否天然或者處理標註在「comment」這一欄里。

如果沒有處理會寫:No indication of thermal treatment。

如果有優化處理,會寫:

H:普通加熱沒有殘留物,加熱使得內部二價鐵離子氧化成三價鐵離子,熔化內部包裹體,改善顏色和凈度,可以接受;

H(a):表示熱處理並有微量殘留物,可能是癒合裂隙殘留硼砂等助熔劑,寶石本身漂亮的話,這一階也屬於可接受的範疇;

H(b):熱處理少量殘留物 (癒合裂隙有硼砂等殘留物) ;

H(c) 代表 熱處理 中量殘留物 (裂縫或洞痕癒合處有硼砂或玻璃狀物質等殘留物) ;

H(d)代表 熱處理明顯殘留物 (裂縫或洞痕癒合處有硼砂或玻璃狀物質等殘留物);

H(Be)代表 以輕微元素進行之熱處理,例如鈹擴散處理。

從H(b)開始,出手就要綜合衡量價格,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相同外觀品之下,價格會低很多。

另外要說一點,

優化處理和造假是不同的概念,比如黃水晶加熱後顏色加深,就是優化,但是把紅色和綠色碧璽粘合,來冒充西瓜碧璽,那就是造假了。

二、t該不該買「優化」過的寶石?

是否可以入手「優化處理」的 寶石,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衡量:

1、美觀度

質次的天然寶石經人工優化處理後,其潛在的美得以呈現。如產自斯里蘭卡的一些半透明、乳白色剛玉,經高溫熱處理,可變為著色穩定漂亮的藍寶石;黃色不透明的鋯石經氧化條件下加熱處理後,轉變成具較強色散無色透明的鋯石;人工合成的鈦藍寶石晶體經二次加熱和恆溫處理後,可出現微細針、絲狀包體,沿三組方向析出且定向排列,使晶體弧面可見清晰的六射星光效應。

2、耐久性

次品質的天然寶石經人工優化處理後,在隨後的加工、銷售及佩帶過程中,寶石的顏色、結構及光學性質是否會發生明顯的變化,是否經得起時間考驗。如熱處理紅寶石的顏色相對穩定,並不隨佩帶時間的推移而發生明顯的改變。

3、安全性

天然寶石經人工優化處理後,不應對人體產生任何傷害,特別是一些經輻照和染色處理的寶石。但是市場上確實存在明顯帶有放射性殘餘的輻照處理寶石飾品在半衰期內出售,或者處理不到位的翡翠C貨等,佩戴極可能帶來類似於皮膚過敏甚至更嚴重的隱患,需要警惕。

4、合理價格

價格比同等品質的無優化寶石價格低,或如果遇到了不失為好的選擇。舉個例子,填充的碧璽圓珠便宜的1克二三十塊錢,沒填充的1克可能要賣幾百。但幾百一克的但1克五六百塊錢的碧璽也不能保證完全沒有填充,所以懂得拿捏合理的價格會幫助完美買到合適的寶石。

三、寶石品種不同,優化的容忍度不同

不同的寶石,優化處理的手段也不相同,比如祖母綠常見的是注油,而紅藍寶常見的是加熱、

同一種手段,對不同的寶石意義也不同,比如玉髓和石英岩,玉髓染色是「優化」,而東陵石等石英岩染色就是「處理」。

對於常見的紅藍寶來說,普通加熱是可以接受的範疇,而且品質一般的寶石加熱後改善凈度提升顏色,同等外觀下價格更低,不失為好的選擇。

對於多裂隙的祖母綠,注無色油這種優化手段也得到了鑒定領域和普通消費者的認可。當然,如果是注有色油,則認為是「處理」,鑒定證書會標註清楚。

以五大寶石中最脆弱的祖母綠為例。

常見的優化處理方法主要有:注無色油、染色處理、注樹脂、覆膜處理等。

第一個屬於優化,國內證書可以無需說明,而類似於GRS證書一般會分為None(未注油),Insigificant(微不足道),Minor(少量),Morderate(中等)和Significant(嚴重)。GIA的分級是:None,Minor(F1),Moderate(F2)和Significant(F3)。

後面三個方法都屬處理。鑒定證書必須標註清楚。

對於這種特殊的寶石來說,其開採過程中為例保護警惕,就被浸泡在油里,油脂瀰漫在裂隙中,一方面提高了凈度,另一方面保護石頭的同時降低脆性,提高耐久性。

當然,我們在實際交易中也有少量無油祖母綠,如果顏色佳,火彩好,大小合適,值得收藏,當然,無油的價格甚至是無油中油的翻倍了。所以好寶石記得一定要配好證書,如Gubelin、SSEF、GRS、等),千萬不要買到假無油。

如果追求性價比,微油或者中油都是不錯的。

今天這篇頗有一點艱澀,下一期我們寫「怎樣在預算里買最高級的寶石」會輕鬆愉快很多。

如果你有關於寶石優化處理容忍度的問題,也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

推薦閱讀:

還在頭疼黃鑽的顏色怎麼挑?(最通俗易懂,了解黃鑽顏色)
鑽石,翡翠,彩色寶石,那個適合做婚戒?
俄羅斯萬億克拉的鑽石礦滿足全球寶石市場3000年需求為什麼現在公布,有什麼後果?
淺談寶石學(一)
吳師傅:天然水晶並非都類似玻璃!

TAG:宝石 | 珠宝 | 首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