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影后用「鋼琴課」引狼入室,藏在婚外畸戀背後談「女權」?

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jinrongdushenv

文 | 四娃

不少好萊塢電影的敘事模式充斥著大人物的故事而女性只是作為英雄「救美」的配角或滿足人們觀看欲的對象參與其中,不過在婦女運動的推動下開始不斷出現以女性作為故事主題或是女人是主角的影片,更是形成了女性主義電影流派。而女性主義題材也不再是女人世俗意義上與男人的對抗,而是內心獨立且能夠在精神上自足的女性經過掙扎之後與現實達成和解的過程。狹義上來說無疑是女性闡釋有關女性議題的電影,而廣義上講可以是女導演拍攝的不一定是女性議題的電影,也可以是男導演所拍攝的探討女性題材的電影。

國內有不少作品或多或少地帶著女性主義的元素譬如被吐槽疑似同性戀的「畫皮」,雖然大部分塑造的都是些反常規反傳統甚至有些桀驁不馴的女性形象,但故事的結局往往又讓她們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宣傳誰說女子不如男的「花木蘭」用代父從軍脫離了傳統意義的封建社會女子形象,但平安歸來後卻仍舊回歸伺俸父母相夫教子的傳統,以至於難以擺脫根深蒂固的社會價值下的男權思想。真正能完美跳脫女性悲劇命運實現自我解放的恐怕還屬這部以性和情慾為主題的「鋼琴課」,影片對於好萊塢電影中被類型化的女性形象是個不小的衝擊,但它的影響力遠非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以及8.0的豆瓣高分所能覆蓋的

奧斯卡影后用沉默表達情慾

儘管影片將背景定位於19世紀中葉這個遠離現代的時期卻仍然打動人的原因,大概與其外表包裹的愛情拯救力量以及很多唯美而不猥褻的性愛場面脫不開關係,在紐西蘭知名導演簡·坎皮恩(Jane Campion)的編排下兩人云雨纏綿的床戲場面猶如中世紀的油畫散發著難以言表的情慾味道。與「霸王別姬」同獲最佳影片金棕櫚獎外又成為奧斯卡的奪標熱門,若不是遭遇斯皮爾伯格的史詩之作「辛德勒的名單」恐怕成績會更加卓越。影片維持了導演從女性角度出發的獨特電影美學視角和情感內涵的獨有風格,雖然此後編寫的劇本「裸體切割」因大膽的性愛場面飽受爭議卻並不影響其被奉為屈指可數的頂尖女性導演。

導演利用自己對紐西蘭獨特的感情和理解將故事安置在了尚未被開化的紐西蘭,稱其「蠻荒」不為過甚至裸露的身體和額上的紋身都散發著最原始的生物氣息。影片中空曠無人的海灘以及古藍色的海面與暗紅色的天空,潮濕幽暗的森林與艾達的匆匆身影,瀰漫著黑暗的海底沉浸著鋼琴以及透過樹林可捕捉的陽光等精緻優美的畫面配合充斥敵意諒解的愛情故事頗具有古典氣質。細膩的內視拍攝手法更是用指縫中看到的世界,從海水中仰望而見的船身模糊的海面甚至是黑暗琴箱中觸摸琴鍵的手指暗喻女主封閉的內心,配合由英國作曲家麥克爾·尼曼所作的主題配樂「The Heart Asks Pleasure First」則唯美的恰到好處。

當然影片的獎項與榮譽還要得益於奧斯卡影后霍利·亨特(HollyHunter)近乎完美的表演,此人因在「廣播新聞」中飾演了電視台新聞製作人簡·克雷格的角色而名聲大噪,將古板脆弱又有點自以為是的女記者表現得淋漓盡致並因此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提名。本片中飾演的艾達持有外界人所說統統是廢話的觀點而從六歲開始選擇了沉默的生活方式,與外界的溝通主要靠女兒羅拉和紙筆應付而表達隱藏的情緒則通過鋼琴。沒有台詞的角色也因內心感受要通過眼神及肢體語言的刻畫充分表現了霍利·亨特的潛在演技讓其奪得奧斯卡影后桂冠,扮演佛羅拉的安娜·帕奎因(Anna Paquin)也本色出演拿下奧斯卡最佳女配。

白富美與土著居民的婚外畸戀

說到關於鋼琴的電影總會不禁想起那講述鋼琴天才傳奇人生的「海上鋼琴師」,美好的結局外加不再代表單純道具的鋼琴無疑讓本片有別於那部義大利經典電影。影片中的鋼琴是人物關係發展的紐帶,表達出艾達內心對愛情的渴望和生活的需要,也是讓她衝破父權制社會藩籬抗拒傳統女人悲劇命運的陣地。

開場通過外面世界在指縫中若隱若現的幾組鏡頭暗示了女主封閉的精神狀態和被操縱的命運,同時對因家人所迫帶著私生女弗洛拉漂洋過海遠嫁給紐西蘭地主斯圖爾特的處境和心境都有了很好的交代。女主的婚姻悲劇從與未曾謀面的丈夫初相遇就因是否搬琴發生激烈的爭執而埋下伏筆,高貴的態度拒人於千里之外雖然保護了自己卻也成了島上人眼中的異類,甚至連丈夫也無法接近她的靈魂。

影片重要的劇情轉變幾乎集中在後半段無疑違背了電影製作中設置懸念與矛盾的原則,不過通過音樂代替語言表達情緒的暗語也讓其擺脫了語言敘述故事推動情節的套路。鄰居貝恩斯就是在女主迫不及待的奔向鋼琴盡情彈奏出心中孤寂的過程中,被投入而動情的音樂所打動並愛上了這位冷傲的女子。

於是貝恩斯用80畝地和基友斯圖爾特達成交易,試圖用威脅女主指導彈鋼琴的方式換來更深層次的接近,而女主與丈夫的婚姻也因用其心愛的鋼琴當做生意籌碼的市儈和粗鄙走到了絕望的境地。豈料粗獷而野性的男人在看似骯髒下流甚至有些褻瀆鋼琴的「琴鍵換性」交易中成功走進女主的內心,以至於得到鋼琴的艾達仍舊欲求不滿,不光一度用丈夫當做解藥甚至最終與貝恩斯達到了靈與肉結合的高潮。

可惜的是白富美與土著居民的這場婚外畸戀第一時間就被丈夫發現,影片並沒有激烈的狗血橋段而是用了蒙太奇的手法來表現發現外遇的時刻。鏡頭採取斯圖爾特的主觀視角以門縫為前景展現沉浸在情慾中的艾達和貝恩斯,導演很聰明的用溫馨柔和的暖色調搭配襯托屋外人心情的藍灰冷色調錶達嫉妒與背叛的糾結。

發現妻子偷情的斯圖爾特產生了強烈的佔有慾,在試圖強佔其未果後三番五次阻擾兩人會面,而艾達用琴鍵作為愛情信物的表白無疑讓怒火中燒的丈夫大發雷霆甚至砍掉了她的一個手指。好在影片的結局還算圓滿,失去了手指的艾達並沒有屈服反倒讓斯圖爾妥協並成全兩人遠走高飛,船上的女主要求沉琴並隨著套在腳上的繩子一同跌落水,在快要窒息之時還是掙脫繩子選擇了重生。

藏在愛情背後談女權主義

平心而論,倘若將「鋼琴課」視作愛情片來看其實犯了與「霍亂時期的愛情」「朗讀者」等影片缺乏足夠豐富細節和必要交代的通病甚至無法支撐故事的邏輯性與合理性,男女主感情關係的留白也是借著「留白」的名義讓無力表現的內容矇混過關。然而用鋼琴的命運表現女主轉變的絕妙隱喻無疑讓影片最大的招牌上升到女性主義的覺醒,被封印在木條箱中漂洋過海的鋼琴象徵著女主被婚姻束縛漂洋過海遠嫁他鄉,因為難搬運被丈夫遺棄在沙灘上的鋼琴與心愿被無視而內心孤獨無依只能遠眺沙灘上的女主不謀而合,被女主拆下一個琴鍵作為傳情信物的殘破鋼琴無疑代表其願意為愛情付出被丈夫剁下手指的代價,而最終沉入寂靜無聲海底的鋼琴則意味著女主的前半生被埋葬即是消亡也是永存。

相比將「反男權壓迫」視為抽象而單調的同題材電影,本片在女性主義電影中毋庸置疑的地位在於並非通過風驟雨式的革命與男人對抗,而是內心獨立且能夠在精神上自足的女性經過掙扎之後,在生存環境和精神世界的衝突中尋求平衡並獲得和解。起初有著精緻的五官和似水柔情的女主把所有的情感都深藏而喜怒哀樂均不形於色,以至於不需要倚靠男人的輕撫和同情甚至把所有精神寄託都留給了那架冰冷的鋼琴,不被條條框框束縛與白眼質疑的她相對那個時代的女性來說無疑具有獨立意識。不讓丈夫接近卻把肉體的溫存和女人的溫柔統統留給了看似「嫖客」一般的土著男人,而在這段備受爭議的愛情背後也是勇敢追求愛情擺脫掉世俗安排的體現,卻又不似「霍亂時期的愛情」那般熱血沸騰。

所以在此部電影中更應該關注的不是衝突而是和解,比如兩個男人選擇放下武器免去更大的傷害,比如女主的沉著丈夫的寬容和情人的擔當以及充滿理想主義色彩卻逃不開詬病命運的結局。很多影迷朋友認為女主和鋼琴長埋海底才符合追求愛情與自由的女性形象,至少最完美的歸宿不該是和粗俗的男人幸福終老。不過在四娃看來艾達雖然有著良好的家庭背景和會彈鋼琴的高雅卻還是個平凡的女子,比如即便有音樂天賦還是因生活所迫嫁給只想賺錢不懂生活情趣的陌生男人,比如不能抗拒丈夫的要求以及對於「琴鍵換性」交易的妥協。所以將腳套在了沉往海底的繩索上表達了鋼琴曾是她賴以生存的東西,然而當她找到值得託付的人並為此付出代價後還是萌發了求生的意志,甚至願意告別心中的枷鎖。

最終,艾達帶上了金屬手指繼續教人彈琴並與貝恩斯生活甜蜜,雖然兩人之間的感情並非真正的愛情甚至從道德看來屬於出軌行為,但不得不說情人比丈夫的優勢在於更懂得尊重女主的夢想也讓她露出了唯一的笑容。在當時的背景下無疑是有覺醒和獨立意識的女性選擇了自己嚮往的生活,而開始學說話則象徵著女性話語權的回歸也更加明確地傳達女性不應該淪為時代和社會權力犧牲品的主題。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可刪除)

關注「葫蘆娃電影」微信公眾號,一起小打小鬧吧!


推薦閱讀:

性、兄弟、財務危機、政治風氣,誰搞垮了奧斯卡推手韋恩斯坦?
《戰狼2》這麼好的成績,咋一申奧就尷尬了呢?
史上最烏龍奧斯卡頒獎禮,罪魁禍首竟然是他……
Warm Weekly | CK找金家五姐妹拍廣告,小田切讓演繹Ground Y,優衣庫發布最新聯名
第89屆奧斯卡獎超完整點評 -- 從最佳影片的烏龍說起

TAG:钢琴课电影 | 婚外情 | 奥斯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