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有高貴品質

如果你沒有高貴的品質,無論你如何修行,如何學習,也不可能變成一個高貴的人。

開光在即,來了很多出家人和在家居士,無論多忙,大家都要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寺廟的磁場、氛圍和其中每個人的起心動念是息息相關的。磁場的好與不好又決定了每個人的心態。磁場好,外來的人會覺得這裡很清靜。如果大家心裡充滿了貪嗔痴,外來的人就會覺得這裡很不清靜。

為什麼有些人屢教不改,一個錯誤一直在犯呢?這說明他不想改。如果真想改,對自己的言行舉止、所作所為怎麼會管不住呢?一個人想提升自己,首先要改掉壞習氣,養成好的習慣,端正自己的心態。可是有些人經常犯的都是些低級的錯誤。如果你犯的是高級的錯誤,我還佩服你。實際上影響我們修行和自我提升的就是這些不良習慣。

我們都是普通人,我們就應該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無論哪個做大事的人都是先從小事做起,然後才成就了大事。

有人提議:開光要請高人來教我們。我們寺廟本身就有些對佛教業務很通達的人,為什麼我們不去請教呢?學習有主動和被動,你謙虛地向他人請教,這是主動的學習。領導逼迫你學,是被動的學習,是一種懶惰的表現。你學了,是你自己受用,你通過學習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和素質,這個能力和素質能幫助你實現你的願望,成就你的理想。

按基督教的說法,上帝給予了你生命,賦予了你高貴的品質,也賦予了你低俗的品質。如果你沒有高貴的品質,無論你如何修行,如何學習,也不可能變成一個高貴的人。如果你能管住自己的身口意,即便上帝給了你負面的力量,你也能把它轉化為高貴的品質。上帝賦予你的力量,你既可以用來行善,也可以用來造惡,善惡來自同一個力量。

就像六祖與神秀說的開悟偈子一樣,神秀說:「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六祖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把兩個人說的話放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修行法門。他們一個講因地,一個講果地。無因,得不到果;無果,看不到因。因果同一體,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的層面。

對於修行,每個人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首先要身體健康,要提升自身的活力,激活自身的能量,同時還要能降伏這股力量;要能起能落,能入能出,進得了狀態,也出得了狀態;要能調動生理的力量,管住自己的身口意,使這股力量不用則潛伏,用之則有,舍之則無。

有的出家人沒有立場,沒有原則,無情無義。真正有立場,有原則的出家人都有情有義。愚昧的人「與人為善」,什麼都不計較,什麼都不在意。結果怎麼樣?沒有信譽,沒有保障,讓人沒有安全感。一個學佛的人,尤其是一個師父,就像大山一樣,像大海一樣,什麼都能包容,能給人以堅實的安全感。

一個真正學佛的人要做到如如不動,來到他面前的人都覺得他可信賴,靠得住。一個人的品質和心態什麼時候體現出來?在做人做事的時候,而不是一個人關起門來的時候。不起用,看不到你的價值、你的品質、你的能力。為什麼佛法最後落在戒定慧、體相用上呢?戒定慧和體相用之間有什麼區別?最後的慧和用就是一個意思,慧就是用,用就是慧。

做和尚的目的就是學佛、成佛。可是有誰知道何為學佛,如何才能成佛,怎麼做才算是佛呢?連這些都不懂,難怪你學不了佛,更成不了佛,永遠不會是佛!佛法是心法,不是相法。既是心法,一切都看動機、出發點和目的,絕不能被表面現象所蒙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被假相所迷惑。

作者:東華禪寺方丈萬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踐行佛法、用生命去體證生命本質的智者。

15歲信佛、18歲出家、29歲證得生命本源,30歲復建東華禪寺、3次7年閉關、16年建寺安僧、8部著作、1.2萬場開示、千萬餘字的開示錄、16年間向社會捐款捐物4791萬多元……

從童真入道、閉關證道,到建寺安僧、講經說法,六度萬行,歷經了三十餘年,找到了一條能讓人類證悟本源的解脫之道。

本著普度眾生的使命,將一生心血《東華禪》無私付予芸芸眾生,殷切期望天下蒼生通過學修《東華禪》融通人生四大關係:我與家庭的關係,我與社會的關係,我與國家的關係,我與自然的關係,從而獲得幸福圓滿的人生。

推薦閱讀:

你的低谷時光里,藏著你的逆勢成長
不是讀大學沒用,是你沒用
從哪一刻起,你認識到此生找到了自己的事業?
《冷暖人生》(電視節目):反映中國現實的清明上河圖

TAG:品质 | 人生 | 佛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