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OS下玩轉機械鍵盤總結——硬體篇
早期玩機械鍵盤是買廠貨,後面走進了客制化的坑。
博士畢業前是這樣玩的:
階段一:從無到有
追求簡約和功能的平衡,買了84鍵的PCB,做板子的哥們叫傑少,我圖便宜要了一塊工程板,自己額外買了些拆機的黑軸和衛星軸,一堆透明鍵帽,焊了個玩意兒出來:
階段二:外觀調整
由於是工程板,所以沒有殼子,用的時候感覺PCB板子軟啪啪的,所以現學了CAD畫了一個殼子,拿實驗室師兄買的3D印表機「拉」出來了一個殼子用:
組裝起來就變得很有模有樣了,沒有了「工程板」的影子:
階段三:手感調整
用了一段時間,發現黑軸手感有點重了,而且拆機的軸殼體有點搖晃,用著不爽。我又沒錢再買一堆紅軸也懶得拆了重焊,所以買紅軸彈簧和軸間紙把每個軸都換成了穩定版的紅軸:
階段四:鍵位功能調整
有三個需要重點調整的地方:
- 左 Ctrl 和 CapsLock 鍵需要互換;
- 左cmd鍵和左option鍵需要調整為mac下的順序;
- 雖然84鍵盤有方向鍵,但右手需要向右下角跑才能按到,打字時右手頻繁地在主鍵盤區和導航區來回移動是一件很崩潰的事。
對於第1條,比較好辦,在編譯固件時直接對換就好了,當需要按CapsLock時並不需要移動左手小指,而是把整個左手掌「塌」下去就行了:
而第3條是需要更改使用習慣的。我的思路是這樣的:
與按CapsLock同理,把右手掌塌下去的位置安放Fn鍵,把左手默認指位的「食-中-無名指」鍵設置為Fn1層的上下左右,即:
把方向鍵放在SDFE上比放在ASDW上更好,因為:1. 不需要頻繁移動左手;2. 給Home留出來一個A鍵安放。
為了讓右手的「手掌大法」用得更舒服,我直接把Fn鍵給人為地加高了,雖然鍵盤的一體性被破壞了,但還算有點特色:
工程板到底是工程板,用了兩年,最右一側鍵失靈,雖然導航鍵可以用Fn實現,但非打字情況還是直接按比較方便。
階段五: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網上買來BFACE的板子和殼子,拆掉軸體,焊到新板子上,加上混合的鍵帽,還帶騒氣的小燈,大不一樣了:
在鍵帽選配上,為了保證字元區的觸摸手感,用了PTB材質的鍵帽;為了照顧有點肉的衛星軸大鍵,用了更輕一點的透明鍵帽。
需要說明的是,現在的板子是 BFACE的,而不是 AMJ 的了。AMJ 還是沿用 kai 叔的 tkg 方案,BFACE 是韓國人搞的,功能差不多,但沒有 tkg 花樣多。
前幾天鍵盤偶爾抽風,不定期某個鍵連出,我是又懷疑電路焊接,又懷疑macOS 系統,又懷疑鍵盤固件,最後搞明白了,是電動車電池充電干擾了電腦的電壓,致使鍵盤的電壓不穩而出各種毛病。
外接鍵盤,還是要好好伺候才行。
最後上一張桌面全家福:
硬體篇到此為止。
前四個階段的成本(包括板、軸、線、帽等)大約為500元,新買的板子和殼子一共350元。
下面兩個帖子有我當初做鍵盤時的詳細過程和手掌大法的來源。
[1] 自組84鍵加3D列印底座
[2] 60%鍵盤方向鍵解決方案
推薦閱讀:
※手作研究所 | 給夏日送上一串天使小風鈴
※做了個PSK31 Beacon
※下半年所有的節日你都是派對焦點——印第安頭飾製作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