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陽雜俎·玉格卷》全文註譯(下)

本篇是《酉陽雜俎·玉格卷》原文註譯,「玉格」卷記道家奇聞,本篇多涉及神仙接觸和常人難得一遇的神秘異境。

一.慾望櫃

范零子隨司馬季主入常山石室。石室東北角有石,季主戒勿開。零子思歸,發之,見其家父母大小,近而不遠,乃悲思,季主遂逐之。經數載,復令守一銅匱,又違戒,所見如前,竟不得道。

譯文

本條出自《真誥》,《酉陽雜俎》謄抄時有刪減,譯文以《真誥》完整版原文為準。

范零子自幼好道,拜司馬季主為師,隨之入(浙江)常山石洞修行。洞中東北角有一口石櫃,一次,司馬季主出門,行前再三告誡不得擅啟。待師父走後,范零子忍不住打開來看,只見自己的家竟然在柜子里放著,父母家人俱在,只是一切比例縮小了,由此勾動思鄉之念。司馬季主回來後,許他回了一趟家。後來又令他守一口銅櫃,仍然嚴令不許開啟,范零子鄉關情切,再次違戒,仍如上次一樣看到了縮小版的家人,被司馬季主遣返回家,終究未能得道。

  • 司馬季主:楚人,西漢文帝時卜筮大師,早年在長安賣卜。《史記·日者列傳》通篇只記一人,就是司馬季主。據《雲笈七籤》,司馬季主後來入浙江委羽山大有宮,拜西靈子都為師。季主得道後,常讀《玉經》,服明丹之華,挹扶晨之輝,顏如少女,須三尺,黑如墨。諸葛亮曾為其碑刻撰文。
  • 匱:柜子。

二.時光洞穴

衛國縣西南有瓜穴,冬夏常出水,望之如練,時有瓜葉出焉。相傳苻秦時有李班者,頗好道術,入穴中行三百步,廓然有宮宇,床榻上有經書。見二人對坐,鬚髮皓白。班前拜於床下,一人顧曰:"卿可還,無宜久住。"班辭出。至穴口,有瓜數個,欲取,乃化為石。尋故道,得還。至家,家人云:"班去來已經四十年矣。"

譯文

衛國縣西南方有個「瓜洞」,不論冬夏,流水如常,波光粼粼,一眼望過去如同白絹,水流中時時有瓜葉漂出來。相傳前秦時,有個叫李班道法愛好者,隻身探洞,深入三百步,豁然開朗,有宮殿矗立眼前,殿內有床,床上堆著經書。見兩個老翁,鬚髮皓白,相對坐在床上。李班下拜,其中一人瞧了他一眼,說道:「你回去吧,此地不可久留。」李班遂出。到了洞口,打算摘幾枚瓜,然而手指剛剛觸及,瓜竟化成了石頭。李班匆匆出洞,沿來時路返家,家裡人說:「你這一去一返,已經過去四十年啦!」

  • 衛國縣:今山東章丘一帶。
  • 可:剛好。

三.時間摺疊

長白山,相傳古肅然山也。南有鐘鳴,燕世桑門釋惠霄者,自廣固至此峴聽鐘聲。稍前,忽見一寺,門宇炳煥,遂求中食。見一沙彌,乃摘一桃與霄。須臾,又與一桃,語霄曰:"至此已淹留,可去矣。"霄出,回頭顧,失寺。至廣固,見弟子,言失和尚已二年矣。霄始知二桃兆二年矣。

譯文

長白山,相傳正是古之肅然山。山中某峰南面常有鐘鳴聲。燕國有個叫釋惠銷的僧人,從廣固城至此,聞鐘聲前行,忽見一佛寺,門庭軒朗,棟宇雄麗,於是扣門求一頓午餐。一沙彌延入,取來一枚桃子給釋惠銷吃了。須臾,又拿來一枚桃子,對釋惠銷說道:「師兄在這兒呆的夠久了,快走吧。」釋惠銷一臉懵逼的 ,出了門,回頭一看,身後空空如也,寺廟消失不見了。回到廣固,見到自己弟子們,都說他離開已有兩年了。釋惠霄方得了悟,原來兩枚桃子,就是兩年啊。

  • 長白山:此處指山東長白山,在今山東濱州、淄博一帶,距段成式故里不遠。隋末「知世郎」王薄在此嘯聚起義,掀開隋末戰爭大幕。
  • 肅然山:在太山東麓。肅然山與長白山相去雖不遠,但應當不是同一座山。
  • 峴[xiàn]:小而高的山。
  • 燕世:不詳,前燕、後燕、南燕均曾佔有其地。
  • 廣固:建成於西晉永嘉五年,南燕曾為首都,故址在今山東青州。
  • 中食:午飯。
  • 淹留:滯留、久留。

四.鳴石擒仙

高唐縣鳴石山,岩高百餘仞,人以物扣岩,聲甚清越。晉太康中,逸士田宣隱於岩下,葉風霜月,常石自娛。每見一人,著白單衣,徘徊岩上,及曉方去。宣於後令人擊石,乃於岩上潛伺,俄然果來,因遽執袂詰之。自言姓王,字中倫,衛人。周宣王時,入少室山學道,此頻適方壺,去來經此,愛此石響,故輒留聽。宣乃求其養生,唯留一石如雀卵。初則凌空百餘步猶見,漸漸煙霧障之。宣得石,含輒百日不飢。

譯文

高唐縣鳴石山,有岩石高達七十多丈,用東西敲擊岩石,有清越之音。西晉太康年間,隱士田宣在此隱居,葉風霜月,常常敲石賞音以自娛。每次敲打,輒能看見一人,身著白衫,在那高高的岩頂徘徊,至清晨方離開。於是田宣藏伏在岩上,命人敲擊,不一會兒,白衣人果然又至,田宣猝出捉其衣袖,問他是誰。白衣人說,他姓王,字中倫,衛地人(河南北、河北南部一帶)。周宣王時,入河南少室山學道,而今常赴方壺仙山,途經此地,喜歡聽這鳴石之音,是故每每逗留聽賞。田宣便求養生之術,白衣人留下一枚雀蛋大的石頭,便告辭離去。凌空行百餘步,漸漸隱於霧靄之中。田宣得此石,含在口裡,可保百日不飲不食亦不覺飢餓。

  • 高唐縣:在今山東聊城。
  • 鳴石山:在今山東魯山國家森林公園,4A級景點。防不勝防的廣告,快給廣告費!
  • 太康:西晉武帝司馬炎年號,280-289年。太康年間,國家相對統一,晉武帝與民休息,發展生產,出現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難得的一段「治世」,稱「太康之治」。
  • 拊:拍。
  • 周宣王:姬靜,?-公元前782年在世,周厲王之子,周幽王之父,西周倒數第二任天子。周室衰微,到周宣王在位時,曾頗有復興之相,終遭鬼魂射殺。
  • 方壺:東海仙山。東海上原有五座仙山: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五山浮於海上,沒有山根,天帝擔心仙山亂漂,找了十五隻巨鰲,分作三班,六萬年一替,輪流背負。五座山都在一個叫作「歸墟」的地方。歸墟是一條無底之壑,在東海極東之地。九野之水、天漢之流,普天下的水系最終全部歸於此處,如同黑洞一般,是大海的海眼。然而有一天,一個超級巨人來附近釣鰲,把巨龜都釣走了,五座仙山失了依憑,其中岱輿、員嶠二山流落北極沉沒。於是世上只剩下方壺、瀛洲、蓬萊三座仙山了。詳見:專題:中國有哪些關於「巨人」的傳說?

五.東晉宇航員目擊事件

荊州利水間,有二石若,名曰韶石。晉永和中,有飛仙衣冠如雪,各憩一石,旬日而去。人咸見之。

譯文

荊州利水河一帶,有兩座巨石夾河對峙,名叫韶石。東晉永和年間,有仙人飛來,衣冠如雪,各棲於一石賞,十日方去,目擊者極多。

  • 利水:利水河,在今四川省宜賓市。
  • 闕:古代宮廷等大型建築門口樹立的雙柱,如宮闕、墓闕,這裡指二石夾河對峙。

  • 永和:東晉穆帝司馬聃的年號,345-356年。
  • 旬日:十天。

六.誤入仙女宮

貝丘西有玉女山,傳雲晉大始中,北海蓬球,字伯堅,入山伐木,忽覺異香,遂溯風尋之。至此山,廓然宮殿盤郁,樓台博敞。球入門窺之,見五株玉樹。復稍前,有四婦人,端妙絕世,自彈棋於堂上,見球俱驚起,謂球曰:"蓬君何故得來?"球曰:"尋香而至。"遂復還戲。一小者便上樓彈琴,留戲者呼之曰:"無暉,何謂獨升樓?"球樹下立,覺少飢,乃以舌舐葉上垂露。俄然有一女乘鶴而至,逆恚曰:"玉華,汝等何故有此俗人!王母即令王方平行諸仙室。"球懼而出門,回顧,忽然不見。至家,乃是建平中,其舊居閭舍皆為墟墓矣。

譯文

貝丘以西有玉女山。相傳西晉大始年間,北海國有個叫蓬球的,字伯堅,進山伐木,忽聞異香,於是迎風尋找。到玉女山中,豁然開朗,見宮殿環繞,樓台雄闊。蓬球入門偷看,見五棵玉質大樹。再往前行,有四女子,容華絕世,正自堂上彈棋,看見蓬球,俱都吃了一驚,站起身來,問道:「蓬先生是如何進來的?」蓬球道:「聞著香味就來了。」四女便不再搭理他,繼續玩遊戲。一個年齡較小的姑娘跑到樓上彈琴,剩下幾人喊道:「無暉!你咋自個兒上樓了呢?」蓬球站在玉樹之下,尷尬又無聊,覺得腹中飢餓,於是伸長了舌頭舔葉子上的露水。俄而有一女駕鶴而來,怒道:「玉華!你們這裡怎麼會有俗世之人!王母娘娘令王方平巡視逐仙宮,轉眼便到!」蓬球聽了害怕,退出宮門,一回頭,全然不見。回到家,方知已是建平年間(60年以後),舊日居室蕩然無存,只有滿目蕭條,一片荒冢廢墟。

  • 貝丘:今山東濱州博興縣一帶。
  • 大始:西晉武帝司馬炎年號之一,265-274年。
  • 北海:北海郡,西晉泰始元年改郡為國,轄境在今山東濰坊昌樂縣一帶。
  • 溯風:逆風,迎風。
  • 盤郁:蜿蜒盤旋貌。
  • 彈棋:一種遊戲。據《太平御覽》,漢武帝平西域後,胡人蹴鞠傳入,漢武帝痴迷,群臣諫之不聽。東方朔因進彈棋之戲,成功轉移了漢武帝注意,武帝於是舍了蹴鞠,開始執迷彈棋。當時此戲只在宮禁中,外人不得知,至西漢末,赤眉軍陷長安,宮人流離,彈棋散落民間。另一個版本的君臣則換成了漢成帝和劉向(《西京雜記》)。彈棋的玩法今已失傳,大抵是兩方或多方,分置一角,用棋子彈擊對方棋子的遊戲。這不是……彈玻璃球嘛。
  • 王方平:西城總真真人,王遠,也加王方平,東漢人。南嶽夫人、茅山派祖師茅盈的師尊。少年時,父疾,王遠衣不解帶湯藥伺候,倦極少憩,夢見兩隻鬼要進父親腹中。一隻鬼問道,該如何進去?另一隻鬼道,藏在粥里。王遠驚醒,將粥全部倒進瓶中,置於沸水中煮,少頃,打開瓶子一看,裡面全是爛肉。及長,官至中散大夫,其學貫天地,能知盛衰凶吉。後棄官,入山修道,漢恆帝徵辟,不就,恆帝派人強召,以國運問之,王遠不答,卻在宮門上潑墨揮毫,寫下四百餘字讖言,飄然而去。漢恆帝使人解讀,發現預言所指極惡劣,深感厭惡,命人鏟掉。然而那字跡彷彿透入木里,越鏟越清晰。關於王遠最著名的典故,就是「滄海桑田」了,此事出自他同另一位神仙麻姑的一番談話。神仙聊天,內容都是關於世間千百年的劇變。這番談話發生在一個凡人家裡,故流傳出來。據說王遠曾與陰長生攜手在重慶豐都修行,二人合稱「陰王」。顏真卿任撫州刺史時(771年以後),登臨境內(江西南城縣)麻姑山,意外在山頂古壇附近拾獲一枚螺蚌殼化石,立即對麻姑故事裡的滄海桑田論深信不疑,特別撰文《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
  • 建平:後趙石勒年號,330-333年。

七.許天師江東斬蛇

晉許旌陽,吳猛弟子也。當時江東多蛇禍,猛將除之,選徒百餘人。至高安,令具炭百斤,乃度尺而斷之,置諸壇上。一夕,悉化為玉女,惑其徒。至曉,吳猛悉命弟子,無不其衣者,唯許君獨無,乃與許至遼江。及遇巨蛇,吳年衰,力不能制,許遂禹步敕劍登其首,斬之。

譯文

西晉人許旌陽,是吳猛弟子。當時江東多蛇災,吳猛欲除之,選弟子百餘人。至江西高安,命備下百斤炭,量好了切段,放在法壇上。夜裡,炭段化作嫩模,糾纏弟子。翌日清晨,吳猛召集弟子,無不衣衫污染,唯有許遜例外,於是與許遜至遼江。遇巨蛇,吳猛年老力衰,不能敵,許遜足踏禹步,仗劍奔上蛇頭,斬之。

延伸內容詳見:酉陽雜俎·許天師江東斬蛇

  • 涅:一種可做黑色染料的礬石,此處當「染黑」意。
  • 遼江:潦河,在江西境內,是修河最大的支流,注入鄱陽湖。
  • 禹步:模擬當年大禹的一種步法,據《屍子》,大禹疏河決江,十年不歸,因生「偏枯」之病,人稱「禹步」,也就是跛著腳走路。後世道士常用,《抱朴子》:「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後,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並,是一步也。次復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從左足並,是二步也。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並,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畢矣。凡作天下百術,皆宜知禹步」

八.藥王伏龍

孫思邈嘗隱終南山,與宣律和尚相接,每來往互參宗旨。時大旱,西域僧請於昆明池結壇祈雨,詔有司備香燈,凡七日,縮水數尺。忽有老人夜詣宣律和尚求救,曰:"弟子昆明池龍也。無雨久,匪由弟子。胡僧利弟子腦,將為葯,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護。"宣公辭曰:"貧道持律而已,可求孫先生。"老人因至思邈石室求救。孫謂曰:"我知昆明龍宮有仙方三千首,爾傳與予,予將救汝。"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許妄傳,今急矣,固無所吝。"有頃,捧方而至。孫曰:"爾第還,無慮胡僧也。"自是池水忽漲,數日溢岸,胡僧羞恚而死。孫復著《千金方》三千卷,每捲入一方,人不得曉。及卒後,時有人見之。

譯文

孫思邈曾隱居終南山,與道宣比鄰,常常交流學術。卻說有一回當地大旱,西域僧人請命願在昆明池結壇祈雨,天子遂詔令相關部門提供香燈,七日後,昆明池水位下降數尺。這一夜,忽有老人訪道宣所在求救,說:「弟子是昆明池的龍,天不下雨,跟弟子沒關係。胡僧覬覦弟子的腦子,欲得而合葯,騙皇上說祈雨來抽干昆明池水,弟子命在旦夕,求大師法力加護!」道宣說:「貧僧只是個持戒的僧人,沒有法力,此事可求孫先生。」老人於是來到孫思邈處求救。孫思邈說:「我知道昆明池龍宮有仙府藥方三千則,你拿給我,我就救你。」老人道:「此藥方,天帝不許隨意泄露,如今事急從權,當不敢吝惜。」少頃,即捧藥方至。孫思邈道:「你回去吧,不用擔心那胡僧了。」從此池水忽然上漲,數日後溢池而出,胡僧愧怒交加而死。孫思邈作《千金方》三千卷,每卷用仙方一則,不為人知。及孫思邈仙去後,才為人所見。

  • 宣律和尚:釋道宣,唐代高僧,律宗創始人。
  • 昆明池:開鑿於漢武帝朝,池圍四十餘里,廣計三百頃。昔漢武強盛,與四夷通使,漢使赴印度途中,為昆明國所阻,不許其通過。漢武帝大怒,計議起兵討伐。聽聞雲南有滇池,遂引秦嶺雨水,仿照滇池,就長安城外鑿昆明池,操練水師。
  • 持律:持戒,明確並堅守戒律。

九.孫思邈的舞台特效

玄宗幸蜀,夢思邈乞武都雄黃,乃命中使齎十斤,送於峨眉頂上。中使上山未半,見一人幅巾被褐,須鬢皓白,二童青衣丸髻,夾侍立屏風側,手指大盤石臼:"可致葯於此。上有青錄上皇帝。"使視石上朱書百餘字,遂錄之。隨寫隨滅,寫畢,上無復字矣。須臾,白氣漫起,因忽不見。

譯文

唐玄宗奔蜀,夢見孫思邈求賜武都雄黃,於是命中使帶了十斤,送往峨眉山頂。中使未至山腰,見一人戴單巾穿短衣,鬚髮皓白,另有兩個青衣丸子頭的小童,分立其左右。那人手指一塊有凹陷的大盤石道:「可將雄黃放在這裡,石頭上有表章上奏謝陛下。」中使見那石頭上果然朱字百餘,遂抄錄。石上字跡隨寫隨滅,待到抄完,石上字跡已消失殆盡。不移時,白氣氤氳騰起,那人忽然不見了。

  • 武都雄黃:雄黃,四硫化四砷(As4S4),也叫雞冠石,可入葯。《抱朴子》說,雄黃以武都山所產最好,純而無雜,赤如雞冠,昔黃帝欲登圓丘,圓丘多大蛇,廣成子教黃帝佩雄黃,蛇盡去。禮異卷提到的辟鬼丸,主要材料也是武都雄黃。
  • 中使:宮中派出的使者,多為宦官。
  • 幅巾被褐:普通百姓裝束。幅巾,指不加冠幘,只以幅巾飾首;被褐,穿短衣。

孫思邈面子夠大的……想要什麼東西直接闖進皇帝夢裡,皇帝派人巴巴的給他送了去,還要耍一手瞬移,還「白氣漫起」,自帶舞台特效。


十.人血救鶴

同州司馬裴沆,常說再從伯自洛中將往鄭州,在路數日,晚程偶下馬,覺道左有人呻吟聲,因披蒿萊尋之。荊叢下見一病鶴,垂翼俛咮,翅關上瘡壞無毛,且異其聲。忽有老人,白衣曳杖,數十步而至,謂曰:"郎君年少,豈解哀此鶴耶?若得人血一塗,則能飛矣。"裴頗知道,性甚高逸,遽曰:"某請刺此臂血不難。"老人曰:"君此志甚勁(一曰佳),然須三世是人,其血方中。郎君前生非人,唯洛中葫蘆生三世是人矣。郎君此行非有急切,可能欲至洛中干葫蘆生乎?"裴欣然而返。未信宿至洛,乃訪葫蘆生,具陳其事,且拜祈之。胡蘆生初無難色,開襆取一石合,大若兩指,援針刺臂,滴血下滿其合,授裴曰:"無多言也。"及至鶴處,老人已至,喜曰:"固是信士。"乃令盡其血塗鶴。言與之結緣,復邀裴曰:"我所居去此不遠,可少留也。"裴覺非常人,以丈人呼之,因隨行。才數里,至一庄,竹落草舍,庭廡狼籍。裴渴甚求茗,老人一指一土:"此中有少漿,可就取。"裴視龕中有一杏核,一扇如笠,滿中有漿,漿色正白,乃力舉飲之,不復饑渴。漿味如杏酪。裴知隱者,拜請為奴僕。老人曰:"君有世間微祿,縱住亦不終其志。賢叔真有所得,吾久與之游,君自不知。今有一憑君必達。"因裹一襆物,大如羹碗,戒無竊開。復引裴視鶴,鶴所損處毛已生矣。又謂裴曰:"君向飲杏漿,當哭九族親情,且以酒色為誡也。"裴還洛,中路閱其附信,將發之,襆四角各有赤蛇出頭,裴乃止。其叔得信即開之,有物如乾大麥飯升余。其叔後因游王屋,不知其終。裴壽至九十七矣。

譯文

同州司馬裴沆講過一件事情。他的再從伯從洛陽前往鄭州,趕了幾天路,一天傍晚道中下馬,聽見路旁有呻吟聲,於是撩開灌木,荊棘叢下,見一鶴,耷拉著翅膀和常常的喙,委頓不起。翅膀關節處生了爛瘡,羽毛脫落,嘶鳴凄慘。正看之間,忽有白衣老者,倒拖拐杖,行數十步而至,說道:「郎君這樣年輕,也知道憐憫此鶴么?鶴翅爛瘡,若得人血塗抹,當能痊癒,重上青霄。」再從伯頗知些道家法理,人品高雅不俗,急道:「此事不難,請刺我的胳膊取血便是。」老者道:「郎君覺悟挺高,但須三世為人者,其血方可用。郎君前生不是人,只有洛陽葫蘆生三世為人。郎君此行應沒什麼急事吧,可否回洛陽求訪葫蘆生?」再從伯欣然而返。

不到兩日,回到洛陽,訪葫蘆生,具言其事,下拜求血。葫蘆生毫不為難,打開包袱,取出一枚石匣,有兩指大,引針刺臂,血滿石匣,交給再從伯,道:「無需多言。」再從伯回病鶴所在,老者已至,喜道:「君真乃信人!」於是令傾盡匣中血塗抹鶴翅爛瘡。二人言語投緣,老者道:「此去離我居處不願,且去歇歇腳。」再從伯也覺得老者不是普通人,以「丈人」稱之,隨往。

行數里,至一莊院,處處竹籬草軒,屋舍星羅。再從伯口渴討茶喝,老者指著一具泥土神龕,道:「這裡面有些飲料,自己取了喝吧。」再從伯見那土龕里有一枚斗笠大的杏核,盛滿了白漿,於是奮力舉起來喝了,其味如杏仁酪,飲罷饑渴全消。再從伯知道老者必是世外高人,下拜請求追隨,願為奴為仆。老者道:「君命中注定,在人世間尚有些小小的官運,即便待在我這裡,也難成道。令叔已然悟道,我與他交遊已久,君自然不知。此處有一件物事,還要請你務必轉交令叔。」裹了一個碗大的包袱,告誡他切不可擅啟。又引他去看那鶴,翅膀爛瘡處已經開始生長羽毛了。老者對再從伯道:「君方才飲下杏漿,壽命將長過你九族之中任何一人,不過謹記控制酒色。」

再從伯回洛陽途中,試圖打開包袱,剛剛動手,包袱四個角各鑽出一條赤色蛇頭,再從伯便不敢繼續了。他叔叔拿到包袱後當即打開,裡面是一坨像干大麥飯一樣的東西,足有一升。後來他叔叔游王屋山,從此不知所蹤。再從伯本人,則一直活到九十七歲。

  • 同州:今陝西渭南市大荔縣。
  • 司馬:州、郡三或四把手。唐制,上州設刺史一人,從三品;別駕一人,從四品下;長史一人,從五品上;司馬一人,從五品下。中州司馬正六品下。下州不設長史,司馬從六品上。中唐以後的司馬常常被用來安置受處分的京官,往往沒有實權。
  • 再從伯:與父親擁有同一個祖父的伯父,也即父親的堂兄。
  • 俛咮[fǔ zhòu]:俛即「俯」,咮指鳥喙。垂著嘴巴。
  • 信宿:過兩宿。
  • 初無:完全沒有,毫無。
  • 龕: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閣子。
  • 信:此處指物品、禮物。
  • 憑君必達:請您務必送達。
  • 親情:親戚。
  • 王屋:王屋山,道家十大洞天之首,在今河南省濟源市。

老爺子擼了一輩子攢下的東西,被主角喝光了……


十一.魂游上清

明經趙業貞元中選授巴州清化縣令,失志成疾,惡明,不飲食四十餘日。忽覺室中雷鳴,頃有赤氣如鼓,輪轉至床騰上,當心而住。初覺精神遊散如夢中,有朱衣平幘者引之東行。出山斷處,有水東西流,人甚眾,久立視之。又東行,一橋飾以金碧。過橋北入一城,至曹司中,人吏甚眾。見妹婿賈奕,與己爭煞牛事,疑是冥司,遽逃避至一壁間,牆如黑石,高數丈,聽有呵喝聲。朱衣者遂領入大院,吏通曰:"司命過人。"復見賈奕,因與辯對。奕固執之,無以自明。忽有巨鏡徑丈,虛懸空中,仰視之,宛見賈奕鼓刀,趙負門有不忍之色,奕始伏罪。朱衣人又引至司人院,一人被褐,帔紫霞冠,狀如尊像,責曰:"何故竊撥襆頭二事?在滑州市,隱橡子三升。"因拜之無數。朱衣者復引出,謂曰:"能游上清乎?"乃共登一山,下臨流水,其水懸注騰沫,人隨流而入者千萬,不覺身亦隨流。良久,住大石上,有青白暈道。朱衣者變成兩人,一道之,一促之,乃升石崖上立,坦然無塵。行數里,旁有草如紅藍,莖葉密,無刺,其花拂佛然飛散空中。又有草如苣,附地,亦飛花,初出如馬勃,破大如疊,赤黃色。過此,見火如山橫亘天,候焰絕乃前。至大城,城上重,街列果樹,仙子為伍,迭謠鼓樂,仙姿絕世。凡歷三重門,丹雘交煥,其地及壁,澄光可鑒。上不見天,若有絳暈都覆之。正殿三重,悉列尊像。見道士一人,如舊相識,趙求為弟子,不許。諸樂中如琴者,長四尺,九弦,近頭尺余方廣,中有兩道橫,以變聲。又如一酒榼,三弦,長三尺,腹面上廣下狹,背豐隆。頃有過錄,乃引出闕南一院,中有絳冠紫霞帔,命與二朱衣人坐廳事,乃命先過戊申錄。錄如人間詞狀,首冠人生辰,次言姓名、年紀,下注生月日,別行橫布六旬甲子,所有功過日下具之,如無即書無事。趙自窺其錄,姓名、生辰日月一無差錯也。過錄者數盈億兆。朱衣人言,每六十年天下人一過錄,以考校善惡,增損其算也。朱衣者引出北門,至向路,執手別,曰:"游此是子之魂也。可尋此行,勿返顧,當達家矣。"依其言,行稍急,蹶倒。如夢覺,死已七日矣。趙著《魂游上清記》,敘事甚詳悉。

譯文

明經出身的趙業,唐德宗貞元年間,被委任為巴州清化縣縣令。自謂志不得伸,鬱郁成疾,怕光,不飲不食四十多天。這日,忽覺室內雷鳴暴起,俄而有赤色煙霧,狀如鼓,車輪般旋轉著騰至床上空,懸停在正對著心臟的位置。

趙業開始覺得精神遊散,如同做夢一般,有個身著紅衣,頭戴平巾幘的人引著他直向東行。出一山口,有河橫亘東西,周遭人極多,全部定定的看著河水。繼續向東,一座金碧輝煌的橋。過橋向北入一城,到了衙門裡,有許多人和胥吏。妹夫賈奕,正在和另一個自己為殺牛的事情爭執。趙業覺得自己大概是到了冥司,急躲進一處牆縫裡,那牆通體漆黑,如黑石壘砌,高數丈。忽聞呵斥聲,那紅衣人領他入了大院,有吏報道:「司命罰罪!」有瞧見了妹夫賈奕,於是與之爭辯,賈奕咬定了是趙業殺的牛,正在無以剖白之際,空中忽然升起一面直徑近三米的巨型鏡子,眾人仰面看去,鏡子中顯出影像,正是賈奕磨刀霍霍欲殺牛,而趙業則靠著門,臉帶不忍之色,賈奕這才認罪。

紅衣人又帶著趙業來到「司人院」,一人著短衣,紫帔霞冠,看上去好似道觀里的天尊塑像,申斥趙業道:「為何偷了人家的兩件幅巾?另外在滑州集市上,偷了三升橡子。」趙業認罪,一再叩拜。紅衣人帶趙業出了司人院,道:「能否隨我去上清界一游?」於是兩人共登一山,山下波濤洶湧,無數人在水中隨波逐流,不知不覺間,趙業發現自己也到了水裡。漂了許久,停在大石上,石面上有青白花紋。紅衣人化為兩人,一在前,一在後,爬到大石之頂,平坦而一塵不染。走了數里,路旁有草似紅藍花,莖葉更密,無刺,花朵飄然漫空。又有一種植物,像萵苣,趴在地上,其花也漫天飛舞,初生時如馬勃菌,破開後大如盤子,橙色。

行過此間,見烈火如山,橫亘天地之間,等到火滅了,繼續向前。來到好大一座城池,城牆上雉堞連綿,街道兩側遍植果樹,仙女成群,輪番唱歌鼓樂,姿容絕世。

過三重門,眼前金碧輝煌,地板也牆壁光亮如鏡,可鑒人影。舉首不見天日,似有一層淡淡的絳色籠罩上空。三重正殿,全部塑有神像。遇到一個道士,好似昔日舊識,趙業想拜人家為師,那道士不收他。

諸般樂器中,有一種像琴,長四尺,九弦,靠近琴頭一尺處才變寬,琴身上有兩橫,用來調音。又有一種樂器,如酒壺,三弦,長三尺,正面上寬下窄,背面鼓起。

不移時,又要檢閱簿錄,審查趙業。紅衣人引著來到宮闕之南一個庭院,有個絳衣人霞帔紫冠,命趙業與二紅衣人坐廳堂候審,先查閱戊申年的檔案。這種檔案與人間的法律文書相似,起首先注人生辰,後面寫姓名、年紀、出生年月日,另有一個表格以天干地支紀,人的所有功過記錄在每一天的表格下,若這天無功無過,則記「無事」。趙業看見自己那份檔案,姓名、生辰日月一字不差。這種檔案數以億兆,簡直不可勝數。紅衣人說,每六十年,檢查天下人的檔案一次,以增減壽算。

紅衣人帶著他從北門出,來到來時的路,執手告別,道:「你現在是遊魂狀態,沿這條路走,不要回頭,便可回家。」趙業依言而返,走得稍微快了些,不慎跌了一跤,如夢中驚醒,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七天了。趙業著有《魂游上清記》,敘述此事甚詳細。

  • 明經:指明經科,科舉考試常設科之一。唐代,明經科與進士科是報考者最多、產出人才最多兩科。明經科主要考察學生對於「經」——也就是《禮記》《左傳》《毛詩》《周禮》《禮儀》《周易》《尚書》《公羊傳》《穀梁傳》的掌握。考試時先考填空,再考口試,再考時務策。明經科的難度低於進士科(進士科要考校詩文功力),錄取率更高,平均大概10-20%,進士科則只有1-2%,時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語,也就是說三十歲才考中明經,已經算年齡不小的了,而五十歲考中進士,卻尚屬年輕,可見進士科之難考。但也正因如此,明經出身為官者,地位往往不及進士出身者。進士們瞧不起明經,為一時之風,所以本文說趙業「失志成疾」,明經地位不高,失志是正常的事情。大才子元稹明經及第,去見前輩「詩鬼」李賀,遭李賀嘲諷「你區區一介明經,找我作甚?」當然,也有明經出身最終位極人臣者,除元稹外,比如:狄仁傑、杜景儉、裴炎、張文瓘、崔玄贊、楊再思、蘇珦、尹思貞、賈耽、丁公著、唐休璟、姚珽、李昭德、王晙、韋安石、祝欽明、杜暹、裴寬、陸元方、徐有功、馬珉、韋抗、程異、李逢吉、王彥威、崔植、崔慎由、牛蔚等,均作到過當朝宰輔。
  • 貞元:唐德宗李適年號,785-804年。
  • 巴州清化縣:在今四川省巴中市。
  • 平幘:平巾幘。
  • 鼓刀:宰殺牲畜時敲擊刀具使其發聲。
  • 滑州:今河南滑縣一帶。
  • 上清:趙業此番魂游之處,既不是地府,也不是道家的上清境,據文中描述,應該是司命神辦公的地方。
  • 紅藍:紅藍花,即紅花,也叫刺紅花、黃藍花。菊科。古時常用於入葯,以及加工為染料。

紅花

  • 馬勃:一種菌,也叫牛屎菇,味鮮美。

馬勃

  • 譙:城牆上的望樓。
  • 迭謠:輪番唱歌。
  • 丹雘[huò]:紅色塗料。
  • 尊像:神像,此處指道教神像。
  • 過錄:檢閱簿錄。
  • 廳事:亦作「聽事」,官署視事問案的廳堂。

十二.巨桃林

史論在齊州時,出獵,至一縣界,憩蘭若中。覺桃香異常,訪其僧。僧不及隱,言近有人施二桃,因從經案下取出獻論,大如飯碗。時飢,盡食之。核大如雞卵,論因詰其所自,僧笑:"向實謬言之。此桃去此十餘里,道路危險,貧道行腳見之,覺異,因掇數枚。"論曰:"今去騎從,與和尚偕往。"僧不得已,導論北去荒榛中。經五里許,抵一水,僧曰:"恐中丞不能渡此。"論志決往,乃依僧解衣戴之而浮。登岸,又經西北,涉二小水。上山越澗數里,至一處,布泉怪石,非人境也。有桃數百株,枝幹掃地,高二三尺,其香破鼻。論與僧各食一蒂,腹果然矣。論解衣將儘力苞之,僧曰:"此或靈境,不可多取。貧道嘗聽長老說,昔日有人亦嘗至此,懷五六枚,迷不得出。"論亦疑僧非常,取兩個而返。僧切戒論不得言。論至州,使招僧,僧已逝矣。

譯文

史論在濟南做官時,有一次出門打獵,來到某縣境內。正在一座廟裡歇腳,嗅到濃烈異常的桃子香氣,史論便去找本寺僧人探查究竟。見到僧人,那僧人來不及把桃子藏起來,只好交代,說最近有人施捨了兩枚桃子。一邊說著一邊從書案下取出桃子獻給史論,那桃子大如碗。史論肚子正餓,全給吃了,吃出來的桃核有雞蛋般大。史論覺得桃子有異,追問僧人,這桃子到底從何處得來,僧人抵賴不過,笑道:「剛才是胡說的,這桃的產地離此十幾里,道路危險,貧僧遊方之時偶然得見,因為覺得稀罕,摘了幾枚。」史論道:「我不帶隨從,你帶我去。」

僧人不得已,引著史論向北,一路蔓草荒蕪。走了五里地,有河流攔路,僧人道:「只怕大人需過不得這條河。」史論打定主意,非去不可,強迫僧人下了河,他自己脫了衣服漂在水裡,傍著僧人浮到了對岸。又折向西北,趟過兩條小溪,上山越澗走了好幾里地,來到一個所在,山泉散布,怪石嶙峋,不似人間境界。有數百株桃樹,枝幹被大桃子墜得耷拉著,離地僅而三尺,濃香破鼻。史論和僧人各吃了一枚,肚子就飽了。史論脫了衣服,打算盡量多打包些,僧人道:「此處可能是靈境,不可多取。貧僧曾聽住持說,昔日有人至此,摘了五六枚桃子,便迷路無法走出。」史論也覺得僧人說的有理,此地古怪非尋常地界,只取了兩枚回去。僧人諄諄告誡,請史論不要泄露桃林秘密。等到史論返回濟南府公廨,讓人召僧人前來,僧人已經不知去向了。

  • 齊州:今山東濟南。
  • 貧道:唐代前期及以前僧人的自稱,大約自晚唐起,才逐漸改稱「貧僧」。
  • 行腳:僧人為尋師求法而遊方。
  • 中丞:漢代時為御史大夫的副職,掌管蘭台秘書,受公卿奏事,彈劾百官。東漢御史大夫轉為大司空,中丞晉陞而執掌御史台。唐代也設御史中丞,同樣為御史大夫副職,官階正五品上(唐武宗朝升為正四品下),有會同大理寺、刑部一同審理冤案的權力(三司會審),有監察彈劾百官的權力,以及會同刑部審核刑獄的權力。此處的中丞,則不應作御史中丞論,而是類似「大人」一樣對於官員的尊稱。
  • 長老:此處應是對寺廟住持的尊稱。

白話《酉陽雜俎》系列文章目錄

白話《酉陽雜俎》·序言

一.忠志卷

酉陽雜俎·忠志卷——弓馬天下

酉陽雜俎·忠志卷——青瑣秘錄

酉陽雜俎·唐朝高官的節日福利

酉陽雜俎·猶似夢裡人

酉陽雜俎·消失的女媧墓

酉陽雜俎·安祿山的生日禮物

酉陽雜俎·鎮國十三異寶

《酉陽雜俎·忠志卷》全文注釋匯總

二.禮異卷

酉陽雜俎·套在丁丁上的玉

酉陽雜俎·『鬧婚』起源與演變

《酉陽雜俎·禮異卷》全文註譯

三.天咫卷

酉陽雜俎·太陰之秘·吳剛為何不屑嫦娥

酉陽雜俎·逆天法師僧一行

酉陽雜俎·邪僧

酉陽雜俎·唐朝外星人接觸事件

《酉陽雜俎·天咫卷》全文註譯

四.玉格卷

酉陽雜俎·道教三界諸天和末日預言

陰司、冥界、鬼王、地獄全面解構

酉陽雜俎·莊子和扁鵲是師兄弟?

穢土重生之術——太陰鍊形

酉陽雜俎·藥王伏龍

酉陽雜俎·許天師江東斬蛇

酉陽雜俎·得罪老子是怎樣的體驗

酉陽雜俎·洞中一日,世上千年

《酉陽雜俎·玉格卷》全文註譯(上)

《酉陽雜俎·玉格卷》全文註譯(中)

五.壺史卷

酉陽雜俎·論結交半仙的重要性

魔幻盛世:唐朝法師聯盟

神魔志怪,江湖奇談,公眾號:古卷傳說

推薦閱讀:

興京舊聞拾補&織夢飲
七月半宅在家裡,要小心哪些鬼怪? | 林屋讀書
京極夏彥的這部《巷說百物語》:和《無心法師》有一拼
消失的屍體
中國古代有哪些比較好的志怪小說?

TAG:志怪小说 | 文学 | 中国古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