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戲 | 多就是少,將現實撕給你看
文 / KKM
攝 / 韓松
「其實,這些獲獎照片都是裁出來的」「手機攝影 | 少即是多,從來不是一句空話」兩篇文章發布後引起了不少反響。其實,極簡、幾何雖是原畫冊創作的重要風格,但絕對不是拍照的唯一解。
下面,我們就反其道而行之,來聊聊寫實而複雜的場景,如何拍出帶感的照片。
-
多就是少。
1/
簡約,從來就不是拍照的唯一解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拿起手機面對的世界是複雜、真實的。抽象和簡約更像是對現實場景的深度加工,雖能獲得不錯的畫面效果,但和真實情況比起來比還是有一定差距。在大多時候,我們需要獲得寫實而生動的照片,而非一味地提煉、簡化、截取、……
簡約風格,從來就不是拍照的唯一解。例如:
問題來了:如果取景的時候不去做減法,畫面會變得亂糟糟怎麼破?
-
2/
誰說畫面要有一個重點?
「我給你一打重點「
我們再回到著名的《紐約攝影攝影學員攝影教材》的「好照片」三原則:
1. 要有一個主題 2. 要有將視線引導到主體的方式 3. 畫面要簡潔
照片必須要有一個重點嗎?未見得。
雖然明確視覺趣味點確實能帶來一目了然的明快畫面,但這絕不是好照片的唯一解決方案。例如,照片可以多個視覺中心,同一張照片講述「多個故事」,一張照片可以同時存在「多個趣味中心」。
這看似在挑戰《紐攝》三原則的第1條,但如果仔細思考「主題」和「主體」的區別,就能很容易發現,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更抽象,後者更具體。在許多情況下,照片需要用「多個主體(Subject)」來強調一貫的主題(Theme),只是多個視覺趣味點讓主題更隱晦罷了——但這絲毫不影響照片的可讀性。
所以,拍照的時候,不應拘泥於去「尋找一個畫面的重點」——
我們可以有幾個重點,讓讀者的視線在其中游移,找到那個「藏起來的重點」;
我們可以讓重點變得不那麼具體,而是用寫實的氛圍
3/
好照片,有多個「圖層」
「場景深度,讓照片的可讀性高起來「
我們回到著名的《紐約攝影攝影學員攝影教材》的「好照片」三原則:
1. 要有一個主題 2. 要有將視線引導到主體的方式 3. 畫面要簡潔
好照片需要一點場景的厚度,前景、中景、遠景可以同時存在,而非用盡全力將視線引導到一處。馬格南攝影大師Alex Webb的作品便是典型,他的照片一大特點便是「層次複雜」。他說:「我拍攝層次複雜的照片是因為隨著我的年紀增長,我所經歷的世界似乎就變得越複雜,越難捉摸。」有人很精闢地概括這是「高濃度瞬間」。
值得注意的是,遠、中、近景的同時存在,並非簡單的堆砌,而要找到它們之間的聯繫。例如:近景形成景框框住遠景、利用反射折射、利用空間的孔洞等,讓畫面元素變得有聯繫起來。
故,照片記錄的場景可以不必囿於「視線引導」,人的視線可以在畫面中跳躍,可以在其中同時審視前景、中景、背景,而非必須要用其中的誰來烘托誰。
4/
誰說畫面必須要簡潔?
「複雜場景中提煉,更惹人注目「
著名的《紐約攝影攝影學員攝影教材》的「好照片」三原則我們已經幹掉兩個,來看最後一個:
1. 要有一個主題 2. 要有將視線引導到主體的方式 3. 畫面要簡潔
我們試著打破其中的第3條。下面這些照片,支離破碎的場景,不經意的日常捕捉,不經雕琢的場景畫面,共同指向了一個特徵——複雜場景。這似乎和《紐攝》中的「簡潔」原則相違背。但仔細觀察則會發現,畫面還是會有一些東西,讓我們一看照片便知它在「說什麼」:
實際上,這只是另外一種層面上的「簡潔」罷了。在複雜的場景中表現了主題,主題非但沒有變得模稜兩可,反而變得更矚目和耐人尋味了。
-
乾貨時間
· 複雜場景的照片可以考慮幾個「同時存在」;
· 同時存在前景、中景、背景;
· 通過框景、反射、折射等加強遠中近景的聯繫;
· 同時存在多個趣味中心,並且引導人的視線移動;
· 不要懼怕擁擠、遮擋、窺視等視角。
————————
知乎live - 提高手機攝影水平的關鍵技巧知乎live-手機如何拍出優質的街頭攝影
知乎live-只用手機,也能拍出旅行大片
————————聲明:本文所有文字及照片為原畫冊工作室原創,版權歸韓松、譚凌飛、張薇所有,僅供知乎專欄、原畫冊微信公眾平台發布,若需轉載請後台聯繫。違者必究。
————————
歡迎關注公眾號:
全球iPhone攝影大賽金獎得主韓松的工作室。
原畫冊丨手機攝影呈現者推薦閱讀:
※一周佳作 | 一直在前進,從未止步!
※廢片別刪!snapseed「局部」+「曲線」,隨手拍秒變好照片!
※?? Tim的攝影工坊6.0!
※攝影筆記理論教程第15課 直方圖是怎麼回事? 寧欠勿過還是寧過勿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