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字乾貨 | 關於草書那點事
今天我們要講解的是草書的故事,一直以來,草書給我們的印象是飄逸靈動的,那麼今天我們就講一講草書的那點事。
Contents
?草書的抒情性
?草書的創作
?草書的發展階段及代表書家
關於草書的起源,說法一直不一,許慎認為漢興有草書,趙壹卻認為「於秦末」。通過現在出土的實物資料,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草書的最初雛形,可以從篆書、隸書的草體看到影子,至遲在西漢草書已經非常成熟了。那麼什麼是草書呢,簡單的說就是正體的草寫,就是在隸書快寫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因而草書又有「稿草"之說。
01
草書的抒情性
草書是各種書體中最具有藝術性的書體。所謂最具藝術性,是指草書抒情性而言的,從抒發情感的角度,草書遠勝過其他書體,所以楊泉的《草書賦》說:「唯六書之為體,美草法之最奇。」只有草書,才把書寫者的個性、才情、氣質、情感最大限度地展現出來。
作為草書,無論是側重點畫端點的二王一類草書,還是講求線條感的「顛張醉素"的狂草,抒情性是它們的共同特徵,如果說王羲之《遠宦帖》表現了書家的優遊與閑適的話,那麼張旭、懷素草書則充分體現了大唐鼎盛時期藝術家鮮活的生命力,體現了藝術家精神的自山與情感的激越。
因此我們說草書是最具藝術性的一種書體。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漢代草書家們「領袖如皂,唇齒常黑"的痴狂了。當時大多數人不理會書寫的實用目的,而整天埋頭於草書,很大程度上是從草書的書寫過程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和解脫。歷史上許多草書名作都依賴於情感的宣洩或抒發。
02
草書的創作
(一)書寫速度
說到草書的書寫速度,很容易讓人想到「匆匆不暇草書"這一千古名句。對於這一論斷,因為句讀不同,歷來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是:「匆匆,不暇草書。"意思是太匆忙了,沒有空閑寫草書,主張寫草書的速度要慢。
另一種認為是:「匆匆不暇,草書。"意思是太匆忙,沒有時間了,所以才寫草書,言外之意就是草書的書寫速度很快。
將「匆匆不暇草書"理解為草書要慢寫的認識,實際上是書寫者尤其是晚清書家的一種誤解。因為古代書家早就認識到,草書要快寫,如趙壹在《非草書》上講:「草貴易而速,今反難而遲。"意思是說本來草書是要快寫的,而今天人們寫慢了,這是不對的。
可見草書書寫的快慢問題在漢代時就已經存在。到清代包世臣、康有為等書家,他們是用碑派的方法寫草書,想要表現出草書點畫的滯澀感,只有放慢速度來寫,進而將慢寫草書發揮到了極致。然而,從草書產生的本意上講,快寫才是草書的本意。
(二)草書之難
一般來說,草書是一種比較難寫的書體。一方面它最善於表情達性,講求書寫者的性情,書寫時的物我合一。另一方面,單純從技術層面,一般以為要寫好草書,必須對毛筆及其在紙面上的點畫形態有充分的估計,換句話說,必須對工具材料十分熟悉。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般人認為寫好草書應先有楷書的底子;楷書寫好了,最好行書也要達到相當水準,有了這樣的基礎,才具備寫好草書的條件。反觀書法史上草書大家,大都符合這一特點。
因此如果梳理一下歷代的書家,就會發現擅長草書的書法家,不管在同一時代,還是放眼整個書法史,比其他書體的一書家都要少。
例如,在草書和楷都處在鼎盛時期的唐代,與楷書家相比,頗有成就的草書家就要少。屈指可數的只有四家:懷素、張旭、賀知章和孫過庭,而楷書家顯然更多。到了明代,可以說是行草書最為發達的時期,從擅長章草的宋克算起,到解縉、祝允明、徐渭,再到張瑞圖、黃道周、傅山諸家,把所有的草書家曆數一遍,還是不如行書家多。至清代,非常好的草書家就更少,特別是清代的中晚期,儘管也有擅長草書的,但放在整個時代之中,還是遠遠趕不上楷書、行書的水平。
(三)物外悟草
草書家的成功在於兩點,一點是技法的精熟,即使是「粗服亂頭"的晚明書家,如徐渭、傅山等人,他們的每件傳世作品,無不依賴純熟的技法。另外一點是字外功,所謂字外功,對於草書家而言,並不是讀幾本書,就可以解決的。更重要的要具備良好的藝術感覺,而藝術感覺很多時候來源於對外界事物的感悟,即通過外物來悟得草書。張旭「始見公主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意,觀公孫氏舞劍器而得其神",黃庭堅「觀長年盪槳而書法大進"都是有口皆碑的例子。
通過這些享有大名的草書家物外悟草的故事,可以看出,草書離不開對於意象的揣摩,草書的想像力與意象密不可分。這也是草書家良好藝術感覺的源泉。清代學者翁方綱更用一句「世間無物非草書"加以概括。自然外物莫不通於書法,莫不就是書法。
與其他書體相比,草書的藝術創造,需要更多的感性支配,不像正書那樣,可以慢條斯理、工工整整地按照預先設計好的思路去寫,不需要過多的情緒支撐,甚至可以打破常規書寫的順序,如文本內容是豎行的,也可按橫行去寫。而草書的書寫的時間性和空間性是唯一的,不可逆的。
(四)草書與酒
與詩詞一樣,書法與酒也頗有淵源。回顧書法史,書法與酒的故事俯拾即是。酒後作書往往會產生意外效果,因為酒能使人興奮,解放理性,激發人的創作慾望。王羲之的《蘭亭序》就是在一種微醺狀態下書寫而成的。當時的王羲之五十一歲,他與謝安、孫綽等人宴飲於紹興蘭亭,寄情山林,放浪形骸,流觴曲水,飲酒賦詩。就是這樣飲酒之後當場不經意書寫的《蘭亭序》,成了歷代書家無不效法的千古絕作。《蘭亭序》成了書法抒情性與藝術性完美結合的典範,筆法精美典雅與結構巧妙自然的高峰。
《蘭亭序》
與王羲之蕭散、閑適的心態不同,張旭、懷素在酒的助興下,顯得狂放不羈。杜甫詩歌中提到的「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與懷素《自敘帖》中所記「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無不如此。
03
草書的發展階段及代表書家
在書法史上,草書從章草變而為今草、狂草。
(一)章草
章草在漢代已成為一種成熟的書體,主要特徵是每字獨立不相連屬,末筆常為雁尾,帶有隸書筆意。著名的草書家有崔瑗、杜度、張芝等。其中崔瑗、杜度以章草名世,並稱「崔杜"。西晉草書家以索靖和陸機為代表。索靖(239一303)傳張芝法,以章草名世,傳世書跡有《七月帖》、《月儀帖》、《出師頌》等。
七月帖
出師頌
(二)今草
張芝為今草創始人,有「草聖」之稱,傳世有《冠軍帖》。
冠軍帖
所謂今草,為楷書的草寫,字間可相連屬,末筆沒有隸書筆意。到東晉時期,王、謝、郗、庾四大家族都有較為傑出的草書家,如謝安、謝萬、郗鑒、郗超、庾元亮、庾翼等,最為傑出的代表人物當推王家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南朝梁武帝評價王羲之書如「龍跳天門,虎卧風闕",多半指其草書而言。
《十七帖》
王羲之草書以《十七帖》與《遠宦帖》為代表。二者均為學習草書的範本,後者往往被認為是草書用筆的經典作品。王獻之草書被米芾稱為「一筆書",字間連屬不斷,以連綿的映帶為特徵,堪稱草書章法的經典。南朝時期,王羲之的第七代孫子智永禪師以草書承繼家法,他的《真草千字文》為一代名作。
真草千字文
(更改了配圖,蟹蟹 @清蟬 @何陽春 兩位大神提醒! )
(三)狂草
孫過庭之外,最為有名的草書家當推「唐草三傑"一一一張旭、懷素、賀知章,其他如高閑也頗有成就。
張旭作品
張旭的《古詩四帖》和懷素《自敘帖》為其代表作。儘管對於它們的真偽歷代聚訟不斷,但對其藝術性則有著較為一致的意見。從技法處理上,我們也可以看出二者的異同。相同之處,都加強了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的連貫性,將王羲之草書中的點畫線條化,從而與二王拉開了距離。不同之處在於所有字內筆畫連接關係、字間關係都有很大的改變,筆畫與字間的連綿已經使字形幾乎達到不可識別的程度。書寫成為了線的藝術,依賴於中鋒為主的用筆方式。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啦。
推薦閱讀:
※如何錄製和製作視頻課程?——教學日記_1
※蘭亭序真跡和我們看到的臨摹品,估計有多少相似度?
※有關現代書法的發言
※詩書畫境|魚往雁返,巧由熟生:「遺我雙鯉魚」上博館藏明代信札展觀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