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聯盟》終於上映,究竟是什麼耽誤了DC電影宇宙?
一個Leader,一個富豪,一個四肢發達的壯漢,一個女強人,一個逗逼,外加一個眉頭緊皺肯定有故事的男同學,這樣的組合你會想到誰?
顯然是復仇者聯盟。所以當娛樂資本論今天看到明明世界觀架構更早的《正義聯盟》時,有種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的感覺。
作為DC電影宇宙中第一次超級英雄的集結,《正義聯盟》是眾多美漫迷尤其DC粉翹首以盼的年度大片,也是DC迄今為止製作成本最貴的電影(約2.5億美元)。對出品方而言,《正義聯盟》同樣處在華納與DC打造DCEU(DC電影宇宙)的重要位置,它的成敗,或許關乎DC漫改電影的將來。
目前《正義聯盟》佔據40%的壓倒性排片優勢(第二名《降魔傳》排片僅為17.9%),國內開畫票房已累積破億萬,豆瓣評分7.5,IMDB評分7.9。不過在爛番茄上,《正義聯盟》的新鮮度僅有36%,各路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覺得是DC原有黑暗風的轉型之作,也有人認為英雄拼盤並沒有達到預想的化學反應。
「華納兄弟公司的高管們已經開始擔心,這部電影的首映周末預計將達到1.1億美元,比他們原本希望的要少,」外媒用了「最後的審判日」這樣的標題來形容DC與華納在《正義聯盟》上的賭博。「該片需要在全球獲得約6億美元的票房收入,外加數字版權等額外收入,才能讓出品方實現盈利。」
而老對手漫威,已經憑藉著《銀河護衛隊》、《死侍》以及回歸後的《蜘蛛俠》等超級英雄大片遍地開花。DC是一招走晚全盤皆輸,還是亡羊補牢尚能一拼?
- 老DC新漫改,後發力心太急
DC晚了一步,早已是業內和粉絲間長久的一聲嘆息。
當漫威把散落星河的英雄收回體系當中,從單人電影到英雄集結開始統治新時代漫改電影世界時,DC上面的大東家華納還把著《哈利·波特》樂呵呵,2011年《哈利·波特》完結,2012年漫威的《復仇者聯盟》上映,MCU(漫威電影宇宙)第一階段完結,如今漫改電影市場已經成了人家的天下,彼時華納才回過味來,這是讓DC輸在了起跑線上。
漫改大法好,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華納就已經把旗下DC的英雄人物拿出來做超級英雄電影,1978年上映的《超人》和1989年上映的《蝙蝠俠》全球票房收入分別為3億美元和4億美元,1997年《蝙蝠俠與羅賓》的市場慘敗讓華納放慢了漫改電影的腳步,同期華納手中還握有托爾金中土系列電影和《哈利·波特》兩大掘金法寶,自然也開始對DC忽視。
直到漫威揮舞著超級英雄大旗以掃蕩之勢佔據市場,華納也開始火急火燎地再次行動,2013年的《超人:鋼鐵之軀》是DCEU的第一部作品 ,去年又上了兩部《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和《自殺小隊》,兩部影片成績平平,總共在全球收穫16億美元票房,不過今年上半年推出《神奇女俠》給DC漫改電影帶來希望的曙光,全球票房收入達8.22億美元。
接下來華納和DC還將陸續推出更多DCEU項目,如《閃電俠》(2018)、《海王》(2018)、重啟版《蝙蝠俠》(預計2018)、《沙贊》(2019)、《正義聯盟2》(2019)、未定名超人續集《鋼鐵之軀2》(預計2019)、《鋼骨》(2020)、《綠燈軍團》(2020)約二十部電影。
但是華納與DC的迅速發力並沒有開一個好頭,之前上映的幾部電影除《神奇女俠》外口碑和票房都表現一般,「剪輯亂」、「學漫威」、「導演意志力過度體現」成為幾部DC漫改電影最集中的負面評價,這些都讓DC漫改電影的出世名聲大打折扣,相比漫威第一部《鋼鐵俠》的驚世之作,DC不僅起步晚了,步伐也沒跑流暢。
雖然鍋要華納背,但華納曾經也不是完全放棄DC,上個世紀就有DC漫改電視劇在電視銀幕出現,最早的《蝙蝠俠與羅賓》,之後有《超人冒險》《神奇女俠》《怪物沼澤》《路易斯和克拉克》等,2000年之後還有《超人前傳》《綠箭俠》《閃電俠》《哥譚》和《康斯坦丁》等,而漫威的漫改電視劇除了《神盾局特工》《特工卡特》較為有名外,並沒有太多出彩表現,所以DC在漫改電視劇方面還是強於漫威的。
如此看來,起步晚對於DC漫改電影的傷害還是比較大,當年漫威面對的是一個幾乎空白的市場,也有相對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試錯與改善,而DC進入賽道時哨聲早已響過,留給DC的時間和空間都是有限的,而且由於華納高層心太急,在《超人》《蝙超》《神奇女俠》三部單人電影之後立馬推出組合的《正義聯盟》,基礎尚不紮實便出狠招,可以看出在漫威壓制之下華納急於搶奪市場的心態(漫威是在推出5部單人電影之後才推出《復仇者聯盟》),而《正義聯盟》現在的表現多多少少也正常放映出華納這一舉動的市場反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老話早就說死了!
- 兩家老店兩個階段 漫改電影宇宙是最終王道
眾所周知,漫改電影世界兩大公司身後還有兩大巨頭,分別是收購DC的時代華納和收購漫威的迪士尼,在不同當家人不同的管理理念之下,DC和漫威的發展自然也進入不同路線。
先說比較成功的漫威,漫威是在打造MCU的規劃之下開始行動的,從《鋼鐵俠》(2008)開始,到之後的《無敵浩克》(2008)、《鋼鐵俠2》(2010)、《雷神》(2011)和《美國隊長》,最後於2012年推出《復仇者聯盟》完美為第一階段畫上句號,漫威的每一步棋都是在規劃之內行走,先拍體系中各個角色的單人電影,之後拍攝英雄集結的《復聯》,如此一來每部影片的設定是統一的,並且各部影片之間相互埋下伏筆,最終形成漫威統一的電影宇宙世界觀。市場與口碑也證明,漫威這樣的方式是成功的。
漫威2009年被迪士尼收購之後被納入迪士尼的合家歡體系中,漫威作品添加更多喜劇元素,且聽聞迪士尼內部高層對於旗下電影有諸如「反派不能獲得最終勝利」、「主角不能死」等主旋律歡樂要求,所以漫威在迪士尼的「指引」下必將更迎合主流市場。
在DC來說,由於被收購得早,寄人籬下許多事不是自己說算就算的,電影版權攥在華納手中,想怎麼拍更大的話語權還是在華納,作為華納來說自然是哪裡賺錢往哪裡看,上世紀九十年代《蝙蝠俠與羅賓》的失敗使得華納停滯了對於DC人物的漫改電影進程,所以DC漫改電影被斷代。
2005年華納找來諾蘭拍攝《蝙蝠俠:俠影之謎》,算是對於DC漫改電影的重啟,但是諾蘭何許人也,照著自己的風格「黑」了三部,《蝙蝠俠》三部曲封神,華納賺錢又高興,至於電影風格統一不統一,華納那時候應該也沒想明白呢。
眼看著漫威高樓起,華納也在2013年提出打造DC電影宇宙的計劃,接連推出《超人:鋼鐵之軀》和《超人大戰蝙蝠俠:正義黎明》,不過兩部影片都中規中矩,相比市場上熱鬧得開花的漫威超英電影,這兩部影片都算不上出彩。
而且華納和DC並沒有為旗下電影制定統一基調,所以影片受到諾蘭《蝙蝠俠》三部曲暗黑風格的一些影響,同時也摻雜諸多導演的個人意志,尤其是《超人大戰蝙蝠俠:正義黎明》扎克·施耐德將萬眾期待的爆米花大片拍得過於嚴肅,而且導演與華納高層爭奪影片把控權,更進一步將影片風格割裂。
《正義聯盟》在拍攝期間經歷了換導風波,扎克·施耐德由於女兒的死亡退出影片,華納找來《復聯》導演喬斯·韋登接棒,影片製片人查爾斯·羅文說:「電影的DNA已經設定好了,喬斯正在用扎克的腳本重新拍攝,喬斯會有他自己的創意,也會把他的一些DNA放入其中,但絕大多數已經被設定好了」所以可知,這部影片大概也將是兩部導演風格的混合體。
同時,飾演蝙蝠俠的「大本」本·阿弗萊克也有可能退出這一角色,有接近內幕的業內人士透露,大本版蝙蝠俠將以一種「優雅而體面」大的方式在該系列電影中退出。眾所周知,超級英雄角色的換角通常對電影也會產生巨大影響。
去年《自殺小隊》上映口碑撲街,也與華納內部有很大關係。除去電影劇本是在六周之內趕寫完成,華納還將導演大衛·阿耶剪輯好的影片重剪一版,把兩個版本一起做試映,原先看看觀眾更喜歡哪一版,後來發現還是需要製作一個同一版本,所以之後又花了幾百萬美元去補拍鏡頭。
至今為止,DC的漫改電影風格雜糅、調性不一,終歸來說還是華納在行動之前並沒有像漫威一樣制定清晰的內部規劃,從過往歷史中也可以看出,超級英雄電影賠了(《蝙蝠俠與羅賓》)華納就不拍了,看到漫威的漫改電影生意做火了,華納也有樣學樣開啟「DC電影宇宙」,上半年的《神奇女俠》一派歡樂祥和,有不少影迷還暗自揣測是不是華納高層換人了。
目前DC漫改電影所走的道路也幾乎是遵循漫威的成功經驗,但是華納和DC晚了一步,無論他們目前設定了多麼浩大的宇宙概念,仍舊與MCU的設定相似,無論他們是一年推出兩部還是一年三部作品,漫威已經完成前兩個階段的電影宇宙計劃,目前第三階段也進入半程,DC還要考慮速度與質量間的平衡,趕超漫威在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實現。
回溯DC與漫威的發展歷史,同樣都是美漫的黃金老字號,但現如今的旗下漫改電影的市場現狀卻大不相同,漫威加入迪士尼是一種強強聯合的呈現,迪士尼不僅擴充了自己的IP資源庫,漫威也被納入迪士尼的全球娛樂體系,在整個娛樂產業鏈中的發展無疑更上層樓。
但DC漫改電影在華納手中沒有得到較多的支持,幾次被放棄又幾次被重啟,如今終於慢慢步入正軌,整個市場對其也抱著樂觀態度,畢竟在這個苦逼的世界裡,超級英雄越多越好吧。
點擊閱讀原文獲得更多精彩內容n(*≧▽≦*)n(點擊藍字即可哦)
推薦閱讀:
※能動手就別吵吵!漫威宇宙最狠的英雄:懲罰者
※購買美漫期刊或其合訂本究竟哪種更有意義?更適合日後收藏?
※漫宅也要做設計師,這個鍋(包)誰來背?
※《銀河護衛隊》的前生今世
※探索 | 一部DC史,多少心酸淚
TAG:正义联盟电影 | 华纳兄弟影片公司WarnerBrosPicturesCo | 美国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