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能預測一個人的未來嗎?

在看過身邊許多人的悲喜起落後,心中常常浮現出一個問題:如果個性決定命運,那麼心理學家能通過分析一個人的個性特徵,預判一個人的未來嗎?

我在知乎搜索這個問題,有知友「動機在杭州」認為:

如果「命運腳本」指的是那種童年決定人生的過去決定論,我覺得不太靠譜,人是環境、機遇和性格(其中包括了過去的影響)共同作用的產物,而且人有很大的自我塑造的能力,人一直都有自由。

我承認人是自由的,也相信人生決不僅僅由性格決定,而是環境、機遇,個性共同錯綜影響的產物。

但是人會在長期生活中不自覺發展出一套自己解釋世界的獨特風格,它極大程度決定了我們人生成就,而絕大部分人根本無力察覺到這種解釋風格對人生的影響,進而改變命運。

所謂「解釋世界的風格」簡單來說,就是某件事發生,你會怎樣看待,進而做出決定。

例如 ,一個人正在節食減肥,但是一星期後忍不住吃了一大袋零食,如果他是一個悲觀者,往往會這麼想:

我太沒用了,減肥這麼多次都沒有成功,我是個沒有毅力的人。算了,不減肥了,反正也不會成功,自尋煩惱

同樣一件事,如果換成一種有意識的積極樂觀解釋風格,會這樣想:

我曾經連續長跑一年,並不是一個沒毅力的人,今天我只是太餓了,又沒到飯點,忍不住多吃了零食,懶得去想這個,跑步去啦

面對減肥期間吃零食,兩種不同解釋風格可以造就兩種不同結果:一種通過消極解釋,用一件無謂小事證明自己具有永久、普遍化的個性缺陷,最終選擇放棄。另一種通過舉例說明來反駁不利想法,進而用跑步去轉移和升華挫敗的影響。顯然,後一種積極的解釋風格會有更大機率減肥成功。

在心理學中,有一門新的流派被稱作「積極心理學」,它一反過去心理學必談童年創傷、性壓抑、各種情結的慣例,側重研究積極心理對人的有利影響,以及如何建立一種積極的思維模式,去應對人生挑戰,成為近幾十年來心理學領域的顯學。

積極心理學的奠基者馬丁·塞里格曼博士從美國一家保險公司中篩選出1100位保險經紀人作為長期研究對象,經過五年跟蹤研究他發現:

具有積極解釋風格的保險經紀人業績比常常表現出負面情緒的人高出88%,而負面情緒的人的離職率是積極者的三倍。

他還發現,在一場比賽中,如果兩支球隊實力懸殊不大,那麼情緒更加積極的球隊往往最終勝利。

根據這一結論,馬丁·塞里格曼通過搜集報紙、電視等訪談資料,分別研究比賽中兩支球隊中每一個隊員是如何來解釋上一場失敗原因的,以此綜合評測確定哪一方球隊解釋世界風格更積極,這種分析能很大程度準確預測哪支球隊最終能獲勝。

這一研究同樣被應用到保險公司的招聘之中。保險公司需要花大量費用用於新員工培訓,由於保險行業的高離職率,許多員工經過培訓又無法適應挑戰離職,造成保險公司資源和經費的極大浪費。

為此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邀請馬丁·塞里格曼博士為其設計了一套招聘問卷,以此來測試應聘者哪些人解釋世界風格更加積極。這套問卷使用後,保險公司通過錄取那些解釋世界風格更加積極的員工加入,不僅大大降低了離職率,節約了培訓經費,且大幅提高了新員工保險業務成交率。

積極解釋世界的風格,能極大增加我們人生的成功幾率。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心理學家能通過分析一個人的個性特徵,預測一個人的未來嗎?

一個人的個性與基因、童年、父母解釋世界風格有很大關係,這些外在條件是出生時就註定,我們無力左右。

如果一個人個性(解釋世界的風格)形成後是固定不變的,那麼心理學家便可以通過分析其個性,預測他以後人生大體趨勢。但是有人積極熱情,成年後經歷一場大的災難可能變得沉鬱,解釋世界風格變得悲觀;有人長期消沉,如果有意識訓練自己解釋世界的風格,也可能變得更加明朗積極,生活更幸福。

西方思想家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束縛之中。"我們的人生有一部分外在條件是註定的,無力改變。我們同時也是自由的,因為有一部分局限、等待我們去超越。

只有真正跳出習慣性思維局限,重新建立一種積極的解釋風格去看待自己的過去和當下,才能在未來書寫一個精彩的「人生劇本」,真正掙脫命運束縛。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首發於個人微信公眾號 : 熊群

歡迎關注,在公眾號讓我們一起用閱讀照亮未來


推薦閱讀:

如何說服自己只是個普通人(從而潛心做好一件事)?
孤獨在多大程度上成就了你?
你至今碌碌無為 是因為生命中還缺少了這樣的一個人

TAG:人生 | 成功 | 世界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