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 之一

從本次開始,給大家簡要介紹下內家拳代表性的內功:易筋經。並且盡量通過對易筋經的講解,讓大家初步對所謂的內家拳的內功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會有作用起效果?對這些問題有個初步的了解。

我曾經多次提到,練習內家拳是有道理可循的,內家功不是吃大力丸,不是給你一套絕世功法,你每天花個3、5分鐘比劃比劃,立刻就是一代宗師。然而很多人就是帶著這種吃大力丸的心情去練功的:你不是內家神功么,我練了三天,每天都有練了10分鐘呢,怎麼還不起作用?!不是你這功法是假的,就是你在忽悠人。

內家功法起作用,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前提條件的。符合了起作用的前提條件,內家功才會有效果。否則要不不起作用,要麼事倍功半,見效極慢。

易筋經即是如此,不是拿到一套功法就立馬上手比劃的。任何一套系統的功法,就跟一套精密的儀器一樣,是要按照說明書來操作的。先幹什麼,再幹什麼。幹什麼以什麼為條件,什麼起作用以什麼為前提,都是有因果關係,都是有道理有說法的。對於任何功法,這些東西你都要先搞清楚再去練,切忌自我想當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練功不帶腦子,這是現在太多人的毛病了,真的認為練功是個純肉體運動,胳膊大腿的每個5組,每組10個地給它們流流汗累一累就是練功了。不是那麼回事,內家練功是要身體腦子都在線才行,是身心的同時鍛煉!這點切切注意!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易筋經的「使用說明書」。

易筋經開始練習之前,必須先了解一系列的注意事項,必須滿足一定條件之後,才可開始練習功法動作。無論你是練習增演易筋經,還是十二式易筋經(P.S.:本專欄介紹的易筋經是以十二式易筋經為本的),都是一樣的。

以下就是易筋經練習前的前提條件。我們稱之為「基本要求」。

一、基本要求及說明:

1. 基本站姿要求為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這個姿勢要求是有原因的,這個站立姿勢是相對最舒適的站立姿勢,對身體負擔最小,最有利於身體放鬆。

2. 練功前須先靜心松身,最好在有氣感後方可行功;這是對練功「環境」的要求。身體放鬆,內心安靜是環境條件之一,所有動作當在這個條件下做出才有效果。氣感是環境條件之二,一般在身心安靜後,就會有氣感發生。所謂的氣感,就是在腰腹一圈,或是丹田部位,或是兩腎部位,還有的是在胃部,有熱感,這就是氣感。

為了幫助身心安定,可以先行「丹田呼吸法功法」。

3. 以「松」「靜」之法運勁。雖松靜而有勁、生勁。這是點明練易筋經時「勁」的方法。易筋經是動功,又是用來舒展、伸拔、調理筋骨的功法,不可避免的就是「用多大勁,怎麼用勁」的問題。因為貌似在一般人概念里,沒勁怎麼練功?這裡就是點明這個勁法問題。在保持松、靜的前提下,你身上還剩有多大勁就是多大勁,切不可再人為加勁。並且,雖然最初開始可能勁感比較小,但是隨著練功進度的加深,越松靜,勁感會越強,這就是松靜生勁的道理,也是易筋經的功效,說明筋骨真的得到鍛煉加強了。

松靜心法配易筋經的動作,就是易筋經起作用的原因。

4. 定式時數呼吸,數額須滿四十九次呼吸。這是易筋經定式時的標準,一呼一吸為一次,呼吸滿49次就可以進行下一動。

5. 以收攝心神之意去練,不可以用力,不可以用發散、消耗之法去練。精、氣、神皆要收斂回體內。這也是極重要的心法。易筋經是養練法,練功時切切注意不要有消耗之意。如果不能理解什麼叫「精氣神」收斂回體內,也沒關係。

可以先理解成:1.不能有絲毫我這是在費力氣,吃苦受累練功的思想;

2.不能有絲毫我需要用力去做某一動作或姿勢的思想;

3. 練功如同休息,是在享受;

4. 練功如同吃飯,從每個姿勢,每個動作里都能獲得「能量」,不理解能量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成獲得好處。

這是易筋經很重要的心法,也是心在功法里進行參與的表現。

6. 氣要順,身要「懶」,如同伸懶腰、鬆軟之勢去練。這是易筋經功法練對時時身體的初步感受,特別提出來作為大家的一個衡量參考。就是任何一個動作時,呼吸都特別順暢、舒服,沒有憋氣努力的感覺。身體上不是肌肉用力的感覺,每個動作的感受都跟伸懶腰時一樣的。切切注意!

二、捧氣灌頂法

行功之前必先行捧氣灌頂法,以清身心,去除污濁,以補清氣,吐故納新。同時靜心滌慮,放鬆身體。

捧氣灌頂:基本站姿站立,雙手合什,高舉過頭,然後雙掌分開,變為雙掌中指指尖相對,掌心向下,緩緩下按,從而引清氣下灌,這個主要是思想上有這個意思就可以,久之才會有真實的感覺,開始只是想像即可。尤其注意是全身一起進氣(不是僅從頭頂進氣)。想像清氣將體內上下洗滌三遍,身體不好的東西變為黑色的物質被洗出,從腳趾十端穴流出。如此行三遍即可。

此功法開始主要作用重在練功前寧心靜神,靜心滌慮,從身心兩方面為下面行功做準備,也可以理解成易筋經前的準備運動,是一種熱身。

進一步的作用,久之功深後自有感覺,此處不贅言了。

P.S.:題圖來自網路,圖侵刪。另外,題圖裡的第一式和第三式配圖反了。


推薦閱讀:

從心讀《論語》·學而時習之
台灣是否比中國大陸更好地保留了中國文化?| 知乎回答輯錄
道家思想與宋代的「尚意書風」
惜字、敬字為什麼需要焚化?
古風為何沒有盛行,或者說成為一種高雅的品味和追求?

TAG:养生 | 传统文化 | 传统武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