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條很好吃,但是為什麼肯德基、麥當勞里的薯條都是土豆做的,而不是紅薯做的?

紅薯條比不上土豆條的直觀原因是口感問題。

紅薯比土豆含糖量高、油炸愛粘連,熱的時候韌性大、涼了之後硬度高,甚至往往需要包裹麵粉才能炸成型。

但想想同樣不怎麼酥脆的美式雞塊,我們就能知道,一種食物流行程度的決定性因素肯定不是口感。

● 也並不難吃的甘梅地瓜條

顯然,麥當勞也好、肯德基也好、漢堡王Wendy』s也好,都是美國籍的快餐店。

就算在中國市場推出了油條豆漿川香漢堡,他們設計菜單的時候,還是必然會受美國本土飲食的影響。

所以,在問為什麼肯德基、麥當勞只把土豆給炸了時,我們得先看看,為什麼美國人相比紅薯條更愛吃土豆條

首先是「傳統文化」。

土豆和紅薯的身世差不多,這兩種原產南美洲的農作物,在地理大發現時代,一起在16世紀西班牙人帶回了歐洲再一步步推廣到全世界

● 地理大發現

1620年五月花號帶著第一批窮困潦倒的清教徒抵達北美新大陸,這幫人主要來自英國

後來,歐洲移民源源不斷地來到北美殖民地,法國、西班牙、荷蘭、愛爾蘭人都是移民里的主力軍。

美國吃炸馬鈴薯條的習慣,就是從歐洲傳來的

如今炸土豆條的形狀和吃法排列組合一下有幾十種,不過不管是英國的炸魚薯條德國的大香腸配薯條還是法國比利時的深炸薯條最開始都是在窮人里流行起來的。

五十年代中國人窮的時候,曾經大範圍吃水多料少的紅薯稀飯度日。

土豆在幾百年前的歐洲,地位就和紅薯稀飯在六十年前的中國差不多

世胄人家拒絕土豆,認為《聖經》里沒提過這種「野蠻人的食物」,吃了要得麻風病。

而且土豆長在地底下,和高貴挺拔的麥穗不同,不配做成麵包

但是食物潔癖向來只屬於貴族,掙扎在死亡線上的平民百姓可管不了那麼多。

16世紀末土豆傳入英國,並迅速地在英國,尤其是愛爾蘭地區傳播開來。

到了1650年土豆就成了愛爾蘭的主要糧食作物

最晚在18世紀末炸土豆條已經在歐洲大陸遍地開花。

● 英國國菜 炸魚薯條

歐洲當時也有紅薯,為什麼窮人只愛吃土豆

這就涉及到更本質的問題土豆和紅薯的種植條件不一樣。

適應性上看,土豆可以完爆紅薯

土豆春夏秋冬都能種,三攝氏度以上就能發芽,兩三個月就能收穫,耐寒耐旱,酸性鹼性土壤都能適應,一般不會絕收,堪稱救窮人於水火的神器

而紅薯就要嬌氣得多,十攝氏度以下不發芽,雖然在南美洲長得好好的,但是移植到北半球以後,除了北回歸線以南,其他地方基本只能四月種植十月收穫,非常不靈活。

窮人想充饑還得等半年?

人們決定放棄紅薯。

一般認為,美式快餐店裡的薯條,是在一戰時期美國士兵從法國和比利時習得的飲食習慣的影響下誕生的

不同於歐洲現炸現賣的飲食習慣,熱愛速凍和半成品的美國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發明了速凍炸薯條

如今,十磅一袋的家庭優惠裝速凍薯條堆滿了美國超市的貨架,而全球美式快餐店的炸薯條,其實也是由辛普勞等餐飲業巨頭預炸後配送的。

改良後的薯條消費模式,越發越發具有現代化氣息,和當代生活無比契合。

● 就是這種粗糙的食物

種種歷史因素的影響下,土豆和紅薯這一對南美兄弟如今國際地位天差地別。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12年全球的土豆種植面積是紅薯的兩倍總產量是紅薯的三倍多

土豆收穫面積前十位的國家裡,俄羅斯烏克蘭美國波蘭都榜上有名。

紅薯的主產區則是中國、奈及利亞、坦桑利亞、烏干達、印尼、越南、馬達加斯加、安哥拉、莫三比克和巴布亞紐幾內亞——一個西方國家都沒有

所以,不是說現在愛吃炸土豆條的人還是那麼窮,也不是說紅薯不能炸,或者快餐店們對紅薯條有偏見。

只是想改變這個在西方世界根植了幾百年的飲食習慣,難度可能和逼著北方人吃餃子蘸沙茶醬一樣困難

參考資料:

1. 鄭志浩、胡良龍:《馬鈴薯和甘薯種植及其收穫機械》,《農機化研究》,2015年第4期。

2. 魏延安:《為什麼是馬鈴薯而不是紅薯》,《新農業》,2015年第4期。

3. en.wikipedia.org/wiki/French_fries。

出品丨視知TV 作者丨馬馬馬

視知TV(微信公眾號ID:shizhimedia),知識解釋類短視頻「一哥」,致力於打破信息高牆,將深奧、枯燥、晦澀的知識用專業、精準、有趣的形式「翻譯」出來,形式不限於視頻、漫畫和圖文。目前旗下有百科、汽車、財經、電影、男裝、寵物、健康和二次元八大垂直領域。我們的口號是,為你解釋世界。


推薦閱讀:

TAG:薯条 | 麦当劳 | 地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