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想想族,成為行動派
你可能對很多事情都感興趣,編程、園藝、花藝、烘焙、烹調、攝影、寫作、心理諮詢、手繪、插畫、思維導圖、講書……但有哪一樣事情,變成了你的專長,能為你帶來收益?
這就是大多數「想想族」的悲哀:感興趣的很多,擅長的卻沒有一個。
為什麼會這樣?
關鍵就是:缺乏有效行動。
這也是我們成為「想想族」的原因:想想興趣很多,實際上多數興趣都僅僅是想想,沒有付諸行動,培養出一個專長。
那麼,怎樣告別想想族的身份,成為行動派,讓自己擁有一技之長呢?
我們接下來會:
- 先介紹行動的 5 個層次,看看想想族卡在哪裡
- 然後聊聊怎麼升級你的行動層次,甩掉想想族的標籤。
行動的 5 個層次
我把行動分成 5 個層次:
(1)興趣
情人節時你去買花,看到賣花的小姑娘拿一把剪刀、幾張彩紙、一卷絲帶,十來分鐘就紮好一束讓你感到幸福的花,你瞬間對花藝、開花店產生了興趣——說不定我可以開個花店啊。
你手指輕觸屏幕,絲般順滑地翻著朋友圈,忽然看到一張照片:深黛的山巒,泛黃的山坡,一棵銀杏樹,遍身金黃,樹葉舞動,似有風拂過,空中簌簌飄落的葉子,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啊,拍得真好。手機拍出了大片的感覺,我也要去學學手機攝影!
你去吃岐山臊子面,薄如蟬翼的雞蛋皮、綠綠的蒜苗、紅油油的辣椒、嫩白的豆腐,看起來賞心悅目,吃一口面,光滑筋道,喝一口湯,酸溜溜的齒頰留香!哇,色、香、味瞬間將你迷醉!——我要是會做臊子面就好啦!
……
興趣是由感官刺激產生的,看到、聞到、嘗到、聽到、觸碰到等行為會帶給你新奇、美好、愉悅等感受,讓你對相關的事物產生興趣。但這時你萌發的興趣,往往是短暫的、易逝的,停留在「想一想」的層面。一旦你離開了那個環境,比如過了情人節、關了朋友圈、離開了那家老字號麵館,可能很快就把那些曾經撩撥你心弦的「事情」給拋諸腦後了。
起心動念,但念止於行。
這就是行動的第 1 個層次。一大半的想想族每天就在這個層次里打轉轉。
(2)嘗試
有時某個刺激會持續比較久,躍躍欲試的感覺反覆出現。這時你可能就會去嘗試著做做。
比如你周末時想起上次和朋友吃的臊子面,再次興緻勃發,準備自己做做看,於是你到超市買了麵粉、雞蛋、蒜苗、嫩豆腐、辣椒面、蔥、姜、蒜、醋、三分肥七分瘦的豬肉、擀麵杖……準備自己做面吃。
從超市回到家時你還很興奮,哼著小曲,把面倒進盆里,撒上水,劃拉了幾下,看著滿手的面絮,感覺又濕又粘蠻有趣,可是十分鐘後,你還沒揉出麵糰,沮喪、挫敗水一樣淹沒了你——這還沒到擀麵啊!你手腕酸了,腰疼了,脖子也疼了……你覺得這太遭罪了,於是,你拍拍手,老子不幹了!
你看,放棄多麼容易:千百里路,你往往一里還沒走完就覺得不行了,幹不了了。
無法承受磨礪,遇難輒止,輕易放棄。
這就是行動的第 2 個層次。從起心動念走過來的想想族,有七八成會止步於此。
(3)持續行動
你堅持寫作已經 21 天了,每天一篇文章,每篇 1500 字。
啊喲,還不錯哦!原來我不但可以寫超過 140 字的東西,還能源源不斷地寫啊。
想起別人都說 21 天養成一個好習慣,你滿心歡喜,決定繼續寫下去。你滿懷憧憬地繼續前進了,彷彿美好的結局就在街角等著你。
恭喜你,過了嘗試期,晉陞到第 3 層次了!
你看著有道雲筆記里那一長串文章,得翻兩頁啊。於是你決定轉戰簡書,讓更多人看到你的文章,你期待著被編輯推薦到首頁,你期待著被各種專題收錄,你期待著評論和私信雪片般飛來,你期待著有朝一日寫作忽然帶給你不少收入,甚至超過了你的薪水。
第一篇發出去,你信心滿滿把它投向了「首頁投稿」專題,滿懷期待地等著通過。在刷新了 1 個小時後,你終於收到了私信——啊哈,要上首頁啦!可是你一點開,發現是拒信:
我寫得這麼好,為什麼不能入選?天吶,那些天天上首頁的文章,十篇有八篇沒我的有料!這是為什麼?
你琢磨了一上午,一行代碼沒寫,一頁 PPT 沒做,愣是沒想出個中緣由。不過,你決定接著更新。你相信明珠不會暗投,千里馬終能遇見伯樂。
然而,一連 10 天,你都收到了拒信。這下你真的沮喪了,真覺得自己哪裡有問題了,可能自己真不適合寫東西。回顧這 11 天,你忽然發現:凈在「發文-投稿-看拒信-發文-投稿-看拒信」了,沒寫什麼新文章,工作也落下不少。
挫敗、沮喪、無力、空虛,潮水般湧來。原來,我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原來,寫作這件事如此艱難,並不適合我。
寫作這件事就這麼算了吧,你還有很多感興趣的事情,手繪、漫畫、P圖——
想到漫畫,你兩眼放光,蠢蠢欲動——哇哦,這才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於是,你到網上買了《漫畫技法終極嚮導》和 Wacom 的手寫板,想想收到快遞後就可以開啟漫畫之旅,想到不久之後你畫的漫畫可能像兔斯基一樣風靡網路,寫作遇挫的陰霾瞬間消失。
持續行動一段時間,看不到預期結果,無法忍受漫長的成長靜默期,最終選擇其它方向重新開始。
這就是行動的第 3 個層次。
在你放棄的時候,你可能會這樣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我已經堅持了 100 天了,不錯了哦,我看重的是堅持的過程。至於結果,可能是因為這件事不是真正適合我的吧,不用那麼強求了。
我不想安慰你,我只想當頭棒喝把你驚醒:別自欺欺人了,如果你不硬搞、不正面突破,換 50 個、100 個方向,都是一樣!因為,不管在哪個方向,都會遇到讓人窒息的上坡期:
你不正面突破搞定一次,就只能到處打轉轉,一生馬不停蹄找長處,結局卻無一長處。
(4)百鍊成鋼
行動的第 4 個層次是:百鍊成鋼。
如果你進階到這個層次,你會有下列感覺:
- 你有信心搞定你修鍊方向上的問題
- 你可以用你練出的技能掙到錢
比如你學編程,到這個階段,你應該是圍繞著某個應用場景建立了知識體系,進階到了熟練開發者,能夠解決該應用場景的各種問題。並且,你的收入也獲得了大幅提升,從入門時的 3 、 5 千,漲到了現在的 2 、 3 萬。
如果你學烘焙,到這個階段,應該可以在西點房或蛋糕店找到一份工作養活自己。
如果你學兒童攝影,到這個階段,應該可以勝任影樓的攝影師,幫別人拍親子照或少兒寫真,或者你可以自己接單賺點錢。
抵達這個階段,你就成功地把興趣變成了一技之長,可以靠技術吃飯了。
(5)輸出
靠一技之長養活自己的人很多哦,比如攝影師一大把一大把的,熟練開發者一大片一大片的,西點師一隊一隊的……你怎麼脫穎而出?
答案看起來簡單:想辦法讓別人知道你。
怎麼讓別人知道你呢?
答案是:輸出。
怎麼輸出呢?
方式有多種:
- 講給別人聽
- 教別人
- 組織內分享
- 加入社群,幫助更多人
- 寫作,發出你的聲音
- 線上課程
前 3 種方式的輸出,一般是基於工作範圍和身邊的人群,這樣做可以讓你身邊的人知道你的專長。
後 3 種方式的輸出,能突破地域和組織的局限,把你的影響,放大到互聯網上,讓更多人知道你。
當有更多人知道你,你就有更多機會,你的工作和生活,就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撕掉想想族的標籤
大部分的想想族卡在了行動層次中的 1 、 2 兩個層次,少部分卡在了第 3 個層次,突破第 3 個層次,進階到第 4 個層次,就成了行動派。
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下卡在第 1 和 第 2 兩個層次的原因,找到了問題的原因,就可以發現對應的破解策略。
突破第 3 個層次, 可以參與我的Live:怎樣堅持你的計劃實現你的目標。裡面有講到如何分解目標、生成計劃,以及如果通過目標清單讓自己持續行動。
有興趣卻未開始
卡在興趣階段,遲遲無法開始,原因往往是:
- 內心慾望不夠強烈。覺得這事兒吧,做也成,不做也沒什麼關係,沒有「不自由,毋寧死」的感覺。
- 不確定美好結果是否會來,想要 100% 的承諾和確定性。追求完美,覺得要是自己有什麼地方沒準備好,就不能開始,因為開始也可能因為這點那點疏漏而導致沒結果。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總覺得沒準備好,總覺得結果不一定會像預期那樣到來,於是就總也無法開始。
- 不知道如何開始。想做,覺得不管結局如何,都可以試試,可是無論如何不知道第一步該做什麼。當你感興趣的是一個新領域時,往往會遇到這種狀況。比如一位擅長做淮揚菜的廚師想要轉型做軟體開發,他自己就很難理出個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接下來又做什麼的行動步驟來。
先看第 1 個原因:做不做無所謂。
如果你對某件事情有此感覺,那不做沒關係,去找讓你荷爾蒙爆表的事情來做吧。多看看,多了解,多體驗,慢慢你會碰見的。
有人會擔心,萬一我這一輩子就是對什麼都沒興趣,怎麼辦?那也 Ok 啊,混吃等死一輩子就行了,因為對什麼都沒興趣,就對什麼都沒期望,過成什麼樣子也就無所謂了。
假如對什麼都沒興趣又不想渾渾噩噩呢?
把你手頭的事情,做到優秀,做到別人不能忽視,做到出類拔萃。這樣子,你可能會因為做好了這件事而愛上它。即便你最終沒有愛上它,也會因為有過登頂的體驗而打開自己的感受觸角,用不一樣的視界去發現你的興趣。
再來看第 2 個原因:如果不確定可以得到 100% 的完美結果就不行動。
如果內心慾望夠強烈,可以克服對不確定性的焦慮,讓你行動起來。比如你遭遇強大仇家的追殺,你明知逃跑不一定有效,還是會做各種嘗試,因為你求生的慾望非常強烈。
如果你對要做的事情,沒什麼慾望,無可無不可,那「渴望確定與完美、延遲行動或不行動」的習慣,就會讓你始終無法行動。
這個時候,你可以放大自己的慾望,不妨想像一下:
- 做這件事,會給我帶來什麼改變?
- 有哪個人現在已經有了這種改變?
- 他的狀態如何?
去搜集事情做成後的各種形象化的資料,比如你喜歡漫畫,希望把它培養成自己的一技之長並且給自己帶來收入,那就想像同道大叔,把他的星座漫畫、他創立公司、被收購等等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資料都搜到,列印出來,裝訂成冊,經常翻看。
這樣,持續不斷的刺激自己,想像自己已經做成了事情,把自己代入到事成之後的場景里,慢慢你的慾望和自信就會熾漲。你就會不願意失去那種感覺,就可能行動起來——損失厭噁心理在幫你哦。
反過來,你也可以想想:
- 如果我不做,會錯失什麼?
- 找一些年齡比你大一輪(12歲)卻一無所長的人,看看他們的樣子。
- 找一些年齡比你大兩輪(24歲)卻身無長技的人,看看他們的樣子。
這也是刺激哦。人沒刺激很難行動的。
還有,你也可以嘗試說服自己接受一點點不確定:
- 問問自己,「沒一點意外驚喜,我的人生還有什麼意思?」
- 回想一下你過往的經歷中,有沒有那麼一兩次,你做了沒十成把握的事情也收穫了美好的體驗。
假如你無論如何還是不能開始,Sorry ,我的文章對你沒用,拉到最後,讚賞 100 塊錢,然後走開。
最後我們來看第 3 個原因:不知道如何開始。
這個是最好解決的,找一個內行聊聊。你身邊或許就有懂得你想要做的事情的人,約出來請教一下,很快你就能知道接下來該怎麼做。假如你身邊沒有這樣的人,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去找,比如你想轉型做軟體開發,就到在行App,搜索「安曉輝」,約我。
試試就放棄
你跨過了興趣階段,進入嘗試期後,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試試就放棄。為什麼呢?有四類原因:
- 開始前沒有客觀估計這件事的難度,沒有做好時間、精力、情緒等方面的投入準備。
- 忘了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動力消失了。
- 沒有延遲滿足的習慣,過於追求即時反饋,但做事時又沒有拆分出即時反饋的節點。
- 過度關注結果,而且追求的是很快看到結果,三兩下不成,就覺得沒可能,成不了了。
來,對症下藥:
- 找行家來聊聊,看看他們都遇到過什麼坎兒,爭取真實估算自己的投入。 2015 年曾經有一位程序員通過 QQ 上問我,「你每周更新三篇博客,一年出了兩本技術圖書,是怎麼做到的?」我回答他,「每天 5 點多起床,每晚 12 點左右睡覺,寫書的時候經常 1 點左右睡,工作日下班後的時間,周末兩天,全都用在了寫作上。」他沉默了一會兒,說,「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雖然他最終沒走技術寫作這條路,但是他想辦法了解真實情況這種做法,很值得肯定。
- 你的願景板呢?你的願景冊呢?如果沒有,做一個,把你的目標寫出來,把你修鍊成功後的工作、生活狀態用圖像資料呈現出來。沒事兒就看看,遇到困難想要退縮時就看看,琢磨下我當初為什麼要做,重新尋找動力。
- 請在開始之前或者剛剛開始後,給自己預設一些檢查節點,每個節點都有某種形式的可感知的變化。這樣,你會不斷看到變化,會收到正向反饋,最終形成正向的激勵循環。
- 給自己兩巴掌,清醒一下。「神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從其類;牲畜、昆蟲、野獸,各從其類。』事就這樣成了」。你是神嗎?不是的話,就放棄幻想吧,人生沒有速成!建議採訪一下身邊 N 技傍身的朋友,看看他們為自己的那些專長付出了多少時間和精力。
你不行動,就破不了想想族的魔咒
假如你看了我的文章,點點頭,哦一聲,好有道理,然後……沒有然後了,那,我的文章對你沒有任何意義。
事情是做出來的,專長是把行動、時間、精力糅合在一起修鍊出來的。你是哪個層次的行動者,完全取決你怎樣行動。
快,行動起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