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開始,這節課聊北京現代新一代ix35的內飾
這是我在中央美院講課的第6個學期了……我很希望能夠成為學生和汽車世界的橋樑,讓這些學設計的孩子真正了解汽車品牌文化;接觸他們夢想的車、更早摸到剛上市的熱門新車。
新學期聊Hyundai Interior Design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北京現代剛剛發布了新一代ix35的內飾,這款車熱度很高;二是我執教的中央美院交通工具設計專業跟韓國國立藝術大學有合作項目,現代在韓國的設計室是贊助企業。所以我們有必要把現代設計展開,一探它的來龍去脈。
Hyundai Design當前的設計哲學是流體雕塑,一種表現液體流動與固態物體相融的美學設計。
液體流動時的線條與車輛行駛時車身反射陽光而形成的高光與暗部勾勒的輪廓相似。一輛車駛過最終留給人眼的圖像更多的是動態的線條。
這是2010年現代的概念車i-flow。可以算是現代強調流動性外形的開始。
不過!
在一些歐洲設計師眼中,這些動態的線條更能抓住用戶的眼球,但是他們認為設計過於複雜,不符合歐洲人對造型設計的定義——歐洲主流的設計師都強調簡潔。
最早尊重這種新的亞洲設計理念的是梅賽德斯-賓士。他們上一代的E-Class在設計上出現重大的失誤(風格不統一、過於呆板鋒利的線條不受用戶喜歡)之後,設計總監戈登瓦格納提出了Sensual Purity的新設計理念。Sensual就是要性感,希望增加曲線、增加型面;Purity就是我增加了那麼多新設計元素上來,但是希望別人在第一眼不覺得累贅,第二眼又有很多細節。Hubert Lee是幫戈登瓦格納落實這種設計理念的重要設計師,他這幾年被派到賓士北京的設計室擔任設計負責人,他就是一個韓國人。
前後兩代S-Class的設計差別可以明顯看出,加入了「流動性」設計的效果。
曾經有一段時間,就外飾來說,賓士是德國的現代;奧迪是德國的起亞。
現代的流體雕塑1.0時代確定家族設計基因,在2.0時代開始從純粹來自自然的偏感性的造型中演變出強調「幾何」感的理性設計,比如鷹眼,比如具像化的六邊形格柵所形成的臉譜,在內飾上體現則更加明顯。
這張現代前臉設計的進化可以感受出1.0到2.0的變化趨向……
儘管現代在外形設計上的進化領先於賓士,但是就內飾設計而言,現代過去並不如賓士那樣整體考慮設計風格。
這是S Coupe的內飾。沒得說吧,行業的NO.1吧。
最近,Hyundai Design的團隊無論是人還是設計方向上都有了調整:
現代品牌請來了新的設計老大Luc Donckerwolke,很多人的印象都停留在他還是賓利設計總監的時候。2004年,我第一次見到Luc的時候,他是蘭博基尼的設計總監。所以現代設計風格的進化,你懂的,為什麼流動中會透著一些堅硬感?
這是差不多20年前,Luc的設計手稿……
另外,現代公司把Simon Loasby從大眾中國的設計負責人挖到了現代負責中國團隊的設計。
Simon Loasby是中國設計圈的紅人,他懂歐洲的設計流程和品質控制,又比較了解中國市場的需求。他去了Hyundai Design,估計可以給中國的團隊爭取更多的產品設計話語權。
在產品設計方向上,將內飾風格與外形風格進行統一是我們能夠看出Luc Donckerwolke和Simon Loasby入職之後出現的變化。
關於新一代ix35的新內飾以及它背後的韓國設計,我希望聊以下幾個話題
- 目前內飾設計的趨勢是什麼
- 目前現代的設計與其他主流設計有什麼不同
- 過去的現代設計是什麼樣子
- 其他國家如何看韓國設計?
未來內飾設計會有什麼大趨勢?
說到內飾,未來的趨勢如同手機設計。內飾的按鍵在消失,屏幕開始侵佔駕駛艙的空間。還記得10年前你手機的模樣嗎,不管是萬能到可以當鎚子用的諾基亞,還是以滑蓋與設計吸引人的三星、索愛,鍵盤都是必不可少的;像摩托羅拉這種另類甚至推出全鍵盤的Millstone。再看看現在,三星、蘋果,大屏幕早已引領潮流。
現在的汽車內飾也面臨同樣的趨勢,拋開最基本的功能鍵,越來越多的功能集成到了屏幕中,主機廠在設計概念車時也儘可能的在取消按鍵。比如,今年日內瓦車展現代發布的新能源概念車FE。
我們重點看內飾。強調水平設計,強調空間感。幾乎沒有什麼按鍵,屏幕是中控台的主角,採用一塊大尺寸橫屏。娛樂系統與空調等控制則用另一塊屏幕進行操作。整體的設計風格方正,基本都是圓角邊緣的直線。
前不久大火的寶馬8系概念車,除了電子手剎、 雙閃、一鍵啟動等基礎按鈕外,全部靠iDrive搭配屏幕來完成操作。
日系車在這方面的探索就更激進一點,比如豐田在剛剛過去的東京車展上發布的概念車,內飾設計更是向無屏幕AI化發展。
所有的人機交互操作都交給一個智能AI進行完成。操作反饋則是直接在內飾上顯示。
北京現代新一代ix35的外形設計有什麼特點?
- 硬朗:更多的「理性的」直線條,細節上更多「幾何」設計
- 力量感:從正面來看,格柵的體量感被強化,導至整體視覺重心下降。
- 橫向的線條強調車身寬度,寬高比的變化保持新一代ix35的跑車感
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創造的機械,降低重心,擴展兩翼寬度都會刺激我們的神經反應。這是被哺乳動物的天敵通過自然選擇在我們基因中留下的烙印
- 巨大的輪拱強化肌肉感
- 下盤堅實、頂部輕盈:雖然沒有採用懸浮式車頂,但是通過用D柱與黑色尾窗結合的方式來讓車頂看著小一些。
路虎的A、B、C柱塗成黑色。黑色視覺上看著要比白色的物體小,從而使得視覺重心下降
- 由於車頂沒有採用溜背設計,空間上比上一代ix35更大,後排頭部空間得到擴大。
流體雕塑早期的車頂處理方法
- 格柵整體感更強,更像雕塑:發動機與進氣格柵的分縫線不像以前那樣設計在邊緣
這張圖可以看到上一代ix35發動機分縫線的設計。新一代ix35更立體感的代價是工藝複雜程度和成本都有一點提高。
在流體雕塑的1.0時代,圓融流線是主要風格,並奠定了現代的設計走向,在2.0時代確定了家族式格柵的造型。新設計線條更硬,官方的說法是吸引喜歡硬派風格的城市SUV的客戶群。我自己的看法是設計團隊肯定也在考慮強化在路上的「可識別性」,同時更加強化內部空間。
下面是新一代ix35一些有意思的細節設計:
進氣格柵為什麼鍍鉻框架在頂上留了一塊?
這是為了保持視覺比例,如果鍍鉻框架再高一點的話,車頭就會顯得又蠢又高。
怎麼讓車輛的視覺效果更寬,從而強化體量,並保持貼地的運動感?
紅色標識指的線條沿著車頭向左右延伸,這樣的設計目的就是增加視覺寬度。
另外車頭中間尖,兩邊向後縮,爬坡的時候不容易托底盤。因為可以用這個靠近車輪的斜面(下圖紅色斜線的位置)對著上坡。
硬朗線條增多,車型顯得呆板怎麼破?
大量硬直線條與大面積空白區域的確會讓車顯得呆板,細節上需要經過設計的線條來消除呆板的視覺效果。例如C柱這些經過設計的線條。
另外,平直的側裙與尾部保險杠也是容易出現呆板的地方。側裙太單薄所以只能線條處理,而後保險杠是可以作出層次,於是處理方法則是用不同材質部件搭配。
回到重點要談的內飾。
新一代ix35內飾整體設計風格上有什麼特點?
- 空間感大幅度增強:採用水平布局,兩翼的延伸感很強。儀錶台上方很平,視野得到加強。
- 更加「堅硬」:大的型面都比較平直。與外形的硬朗呼應。
捷豹XF與雷克薩斯LS也都採用水平延伸的內飾設計
而像賓利測採用包裹式的設計,放棄空間感,強化駕駛員的環繞包圍感。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設計思路。
- 第一眼簡單,第二眼複雜:控制按鈕在減少,但採用了大量的撞色、混搭設計
新一代ix35的中控有什麼特點?
整體來看中央對稱布局,造型簡約,但是細節比較豐滿。與之前中央美院上課時所用的賓士GLE進行比較可以看出,新一代ix35的新設計明顯按鍵少很多。GLE顯然是一個等著換代的上個時代的設計產品。
這是2009年ix55的內飾,超級複雜的按鍵界面系統……
2011年ix35的內飾。設計師開始考慮將按鍵根據功能的不同進行分區,但是布局還是顯得凌亂缺乏整體感,像是幾個面板拼湊在一起。
這是2018款索納塔的內飾,相比7年前已經有了巨大的飛躍。
看完整體,內飾細節有哪些特點?
曾擔任現代、起亞的設計總負責人的彼得·希瑞爾在接受英國雜誌AutoCar的採訪時說過現代早期的內飾細節特點就是不同的框架設計下,都是一樣的豎直線條設計,且中控台都很高。
而未來他將會多應用水平方向的線條,讓內飾更明亮、更有空間感。
當時韓國雙龍汽車內飾,可以看到中控面板都是豎直方向的線條設計。再看新一代ix35的細節,線條水平延展。屏幕有分工,娛樂系統一塊,空調一塊,並對應空調和娛樂系統的基礎按鍵。
撞色,混搭。
比如中控屏幕和空調出風口周圍的樹脂覆蓋件就用了三種色彩和表面紋理。設計師用撞色與不同表面紋理來增強趣味性。
同時撞色也是內飾的一大特點,中控台、車門都有撞色設計。
這種設計技巧在時尚品牌使用比較多,比如Gucci這款包。
傳統高頻使用的按鍵怎麼處理?
在這輛韓國車上可以看到對於用戶使用頻次較高的功能上,還是採用傳統的設計,比如空調溫控、風量、雙閃按鈕,並且都做得比較大。設計師也說這考慮到這是為了讓操作更加簡便快速,不影響開車分神。
彼得提到他其實是喜歡按鍵的,對於一些常用按鍵,比如空調的控制,如果可以直接操作,會比拉開一些菜單去尋找要更方便。所以能看到上一代ix35甚至現在,高頻使用的按鍵都設計的獨立,且更大。
這是i30 sportback的內飾,常用功能鍵同樣很突出。
就內飾按鍵設計而言,顯然無按鍵的觸屏更適用於像特斯拉和寶馬這樣的車型上。對於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按鍵結合屏幕才是最實用的。正如新一代ix35,觸屏和按鍵分布比例均衡,保留了一些實體按鍵,更適合操控,也更符合這個級別消費者的用車需求。
中控屏不僅設計合理,還搭載了百度智能網聯繫統,這是國內首款搭載百度智能網聯繫統的SUV車型。
內飾是否也跟外形一樣,有一些實際上被設計過但你不容易感知的細節?
和外觀設計一樣,線條要用來增加趣味性,這點在車門上的運用比較多。
同樣對比一下2017款的聖達菲,是不是就可以感覺北京現代的新一代ix35要「花哨「很多。
新一代ix35原來的設計都是什麼樣?
第一代車型還被稱為Tucson,那個時代韓國設計還考慮到韓國國內消費者年齡都還比較大,對設計要求相對保守,就算設計SUV這類提升生活品質的車型也要盡量簡單保守,不要過於注重造型的設計,方方正正即可。
內飾設計呆板,中控部分都是豎直方向的線條。
三代車型的方向盤有什麼設計上的變化?
第一代車型的四輻方向盤普通到上面換任何平價車型logo都不會奇怪,這時期的現代還靠三菱的設計與技術扶持。
第二代雖然還是四幅,但是兩種材質的應用,以及多功能按鍵的使用都開始跟上時代的角度。經過10多年的發展, 散布在歐洲、北美與日本的Design Studio開始發力,這個時期是現代設計進軍世界的起步階段。
第三代車型的三輻運動方向盤,這時的設計已經可以迅速應對時代發展變換設計風格。
這幾代車型空調出風口有什麼不一樣?
從最開始的規規矩矩沒有設計,到第二代車車型上左右分離的空調出風口,這時開始找自己的設計元素。第三代車型基本確定豎直空調出風口這種基調,並一直沿用的新設計上。
外媒怎麼看現代設計的發展?
日本設計雜誌Car Styling在90年代中後期採訪現代設計的董事總經理鄭宙和。他們聊到當時的設計開發理念,現代希望在實惠的價格下提供更合理的品質。當時的現代設計與研發還藉助於三菱的合作。
那是現代設計剛起步沒多久,現代設計中心誕生於75年,最初只有5個人,發展到90年代已經有130人,分為前沿設計、外形設計、內飾A、內飾B、色彩、公共交通和CAD幾大部門。
到了2000年後,歐洲設計師開始加入現代,像在大眾、奧迪奠定了家族化臉譜設計的彼得希瑞爾。在外媒的採訪中希瑞爾說過,第三代IX35在設計上偏跑車化,座艙比較低,但又保證內部空間。另外注意車窗與車身的比例,可以營造更多運動感。
在希瑞爾但仍現代、起亞設計掌門人10年之際,面對外媒提問韓國本土風格設計問他,希瑞爾回應他在韓國的時間裡,對韓國歌舞潮流、流行音樂都又關注,他更多希望能用韓國的文化來創作車型的家族設計DNA,例如他在起亞設計的「虎嘯式」家族設計元素。
在設計事業上,韓國一直都積極的去探索,自韓國自主設計起步之時,現代、起亞這些大主機廠的設計室就在世界範圍內插旗擴張。北美、日本、歐洲都有設計中心。要問為什麼這麼做,曾經現代的副總裁朴鍾緒的採訪剛好能夠回答:Design Studio就是一個設計師的訓練場,在相對自由的環境下不斷嘗試新東西是現代設計的精髓。現如今,現代同樣在中國內也設立研發設計中心,掌管中國區車型的造型與內飾設計,且使用在大眾中國有著10年以上的設計經驗設計師擔任總監,以創造更符合使用環境的汽車,才會有匹配國內用車習慣的新一代ix35設計。
推薦閱讀:
※汽車史學家說,看見300SL就想起一條女人的腿,文末1024,拿走不謝
※去平壤看看,朝鮮人開什麼車?
※花50萬買了輛高爾夫,他差點被老爸打斷了腿
※起底日本汽車發展史1 美國人都是活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