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亦天主,彼亦天主:不同修道會活動的長期影響

這篇文章是黃斌同學為「量化歷史研究」公眾號寫的推送,轉載已經公眾號同意,拉到底部可以看公眾號簡介。

近些年來,經濟學家對於宗教及其影響的研究興趣持續增加。從檢驗馬克思-韋伯的「新教假說」到分析宗教對於經濟發展、個人幸福的影響,相關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不過,即便是同一宗教也不是鐵板一塊,其內部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教派、教會。這種內部的不同會有怎樣的長期影響呢?以16世紀天主教教會在墨西哥的傳播為例,倫敦政經學院的Maria Waldinger於2017年發表在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上的論文討論了這一問題。

不一樣的天主教

在美洲發現之後,西班牙人迅疾開始了對北美洲的征服。而天主教的傳教活動,也伴隨著殖民者的征服來到了這片古老的土地。1524年,西班牙殖民軍征服阿茲特克帝國後的第三年,第一個天主教傳教士來到了現在墨西哥所管轄的中美洲地區。縱觀歷史,在墨西哥產生重大影響的主要有兩個不同的天主教修會。雖然同被稱為天主教,但其中仍有區別,而這種區別為接下來一系列的差異影響埋下了伏筆。

圖1 天主教兩大修會在墨西哥的分布

首先到來的是托缽修會(Mendicant orders)。1524年,托缽修會來到墨西哥,並最終在那裡建立了942個佈道所。托缽修會成立於十三世紀。最初成立這一組織的修士十分反感天主教傳統的富足而頹廢的生活方式,認為天主教修士應該保持貧窮的生活狀態。因為貧窮使得修士不受約束,能夠更自由地進行修道、傳教等活動。同時,這一修會也有很強的平等主義色彩——他們會選舉產生一個帶有平等主義性質的組織機構,並會選舉一些修士來監督領導機構和教眾的行為,以防不當行為的發生。

這種追求貧窮和平等的文化淵源,使得踏上美洲大陸的托缽修士對北美原住民簡單的生活產生了憧憬甚至浪漫化的想像。他們一開始認為,貧窮簡單的原住民文化未被金錢與貪婪所腐蝕,因此比西班牙傳統文化要優越得多。即便在這種「和諧景象」被征服與反抗所打破之後,他們仍然堅持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平等。特別是,他們認為兩者有著同等的教育權。因此,托缽修會為當地人修建學校,甚至通過紀實文學為原住民的權利吶喊

隨後而來的耶穌修會(耶穌會,Jesuit order)則有著十分不同的宗教文化。1571年,耶穌修會也來到了墨西哥,並最終建立了203個佈道所。耶穌修會成立於新教改革後不久的1540年,直接聽命於羅馬教皇,目的在於維護羅馬教廷在歐洲的權勢。他們並不像托缽修會那樣保持清貧。他們認為保持財富是為教會利益服務的重要手段。

因此,來到美洲後,他們成為了墨西哥重要的土地所有者。同時,因為耶穌修會的成員許多受過優良的高等教育,有著廣泛的經濟、政治影響力,他們有著濃厚的精英主義色彩。耶穌修會同樣在墨西哥新辦教育,但是他們僅僅為殖民精英提供教育,並通過這些受過教育的精英確立天主教在墨西哥的影響。對於於原住民,耶穌修會缺乏相應的關注,這就與托缽修會產生了鮮明的反差。

圖2 兩大教派建立佈道所的時間趨勢

對教育的長期影響

在介紹了兩大修會的不同文化淵源與行為方式之後,作者關心的是,這兩種修會的不同是否產生了不同的長期影響。通過收集歷史上修道所的分布和現代教育水平的數據,作者應用計量模型對於這一問題進行了分析。

如表1所示,作者將兩個修會視作一個整體,首先檢驗了歷史上所有的天主教佈道所對於現代教育是否有整體的影響。結果顯示,這種影響確實是顯著的——歷史上天主教佈道所越多的地方,其居民受教育年限、識字率、中學教育水平、高等教育水平都要更高。在控制了地理差異、氣候差異、前西班牙統治時期(阿茲特克帝國時代)的政經狀況等因素之後,這一關係仍然十分顯著。

表1 天主教對教育的整體影響

緊接著,作者又將托缽修會和耶穌修會加以區別,將它們同時放入回歸方程,分別檢驗了它們的作用。如表2所示,兩者的區別也是十分明顯的:對於原住民教育十分重視、強調平等教育權利的托缽修會,其歷史上建立佈道所越多的地區,當地的現代教育水平就越高;而對於維護少數殖民精英教育權利的耶穌修會,其建立的佈道所並沒有對現代教育產生顯著的影響,對個別教育指標甚至有負面的影響

表2 兩大修會的不同影響

不過,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在於內生性。有可能托缽修會的傳教士更傾向於去原本教育水平更高、或更有利於教育發展的地區建立佈道所。如果這種假設成立,那前文的檢驗就是不可靠的。對此,作者闡釋道,傳教士的佈道是隨機的,並沒有預先選擇相應的地點。對於西班牙征服者而言,原始的墨西哥是一片未被探索和了解的土地。傳教士往往從墨西哥城出發,選擇一個大致的方向進行探索和傳教。因為對於未探索區域缺乏了解,這一方向的選擇完全是隨機的,不受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各個修會後續的探索和傳教,往往就延續最初幾個傳教士隨機選擇的方向繼續下去。

根據這一思路,作者用每個教派建立最早的十個佈道所所在的方向作為工具變數來預測後續佈道所的分布。這一工具變數估計法給出的結果與之前的估計一致,證實了之前估計的可靠性。

圖3 根據最初探索路徑而分布的佈道所

這篇文章將宗教經濟學的研究進一步推進到了教會、修會的層面,從而提供了更多有用和有意思的信息。應該說,這一思路也提示後續的研究:應該提供更多的細節、更嚴謹的檢驗,才能將相關領域的研究做得更加精緻。

「量化歷史研究」公眾號由陳志武(耶魯大學終身教授、香港大學馮氏基金講席教授)和龍登高(清華大學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教授)及其團隊負責。以嚴肅而又不失活潑的方式,向廣大學界和業界朋友,定期推送有關七大洲五大洋的量化歷史研究經典文獻和前沿文獻。本賬戶同時作為「量化歷史講習班」信息交流平台,向大家及時發送講習班的最新信息和進展。喜歡我們的朋友請搜尋公眾號:QuantitativeHistory。


推薦閱讀:

安永的人力資本諮詢服務部門是做什麼的?
工作被效率更高的機器搶了是什麼體驗?

TAG:经济史 | 宗教 | 人力资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