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電影,而已
今天我看了《雷神3:諸神的黃昏》。
老實說《雷神1》是我看的第一部超級英雄電影,而這個初體驗,其實發生在昨晚。今天早晨我看了《雷神2》,下午去影院趁熱打鐵看了《雷神3》。主要還是因為我在影院的積分夠兌換一份小份的爆米花了。
至於很多人津津樂道的《鋼鐵俠》、《美國隊長》、《奇異博士》、《復仇者聯盟》等等,我統統都沒看過。倒不是因為我故作清高,恰恰相反,憑著一份貧窮電影人的職業操守,我早早地就把這些電影存到了電腦里,奈何三番兩次,都在看不到半小時的時候棄坑了。
《雷神1》我之所以能看下去,甚至還津津有味,主要是因為它是一個高度概念化的故事。所謂高度概念化,就是指它的故事內核非常簡單明了,可以重複循環利用,就像一道屢試不爽的菜譜。
我甚至覺得《雷神1》分明就是成人版的《獅子王》。在看之前,我對這種科幻摻雜魔幻的電影是比較反感的,但其實電影在這方面處理得很好,甚至可以說處理得很雞賊。用一個簡單的「神話是對外星人的藝術化表達」的設定矇混了過去,於是我們可以很淡定地接受各種族裔的外星人以違反牛頓定律加相對論的形式來回穿梭。畢竟,牛頓算個啥呢?搞不好整個地球都只是魔法世界裡的一個小小盆景。
但這些短暫的美好和自圓其說也只適用於前兩部。《雷神3》已經大大地低幼化了,就像《蜘蛛俠:英雄歸來》。哦,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蜘蛛俠》應該算是我的超級英雄處女片。只是,由於我是托比馬奎爾《蜘蛛俠》三部曲的粉絲,實在是不願意把蜘蛛俠系列也納入到超級英雄爆米花電影的範疇。
《雷神3》的其中一個問題,也是我對許多美國電影或美劇最反感的地方,即通過引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角色來強行編造劇情。在《Stranger Things》裡面,也依靠引入一對配角兄妹硬生生多編出了幾集劇情,事實上,除非在後續劇集里還有呼應,否則就目前看來,好像有和沒有,差別真的不大。即便如此,也只湊出了九集內容,故事內容和第一季大體相似,讓人失望。
《雷神3》的另一問題是走起了無節操的搞笑路線。不知是不是《死侍》的成功讓大家看到了話嘮喜劇與超級英雄結合產生的大和諧,總之從那之後,好像每一部超級英雄電影都要往無厘頭的方面靠一靠。畢竟顏值和肌肉都是暫時的,而段子可以恆流傳。
走齣電影院的時候我不禁在想,這波超級英雄電影的風潮到底何時能過去,到底會不會過去?我不太相信二十年後電影院仍然天天播著復聯電影,就好像曾經如日中天的武俠電影、西部片也都有無人問津的時候。
我也不想去抨擊什麼市場亂象、IP大熱之類的事情,因為電影也僅僅就是電影而已。它不能取代某些老師給你愛的教育,也不能像長者一樣給你指點人生。的確,在不計其數的電影中,有一些電影做到了,但不要把那當成是理所應當的,而要當成可遇而不可求的。
在《雷神3》的片尾字幕,看著長長的人員名單,其中特效人員幾乎佔到一半之巨。除了感嘆這部電影的大手筆之外,我也得到了釋然:電影,首要屬性還是一個工業產品,趁早轉變心理預期比較好。
這些電影更像一個大型的開幕式,或者一個動物園。許多人協力把它包裝成了一個特定的樣子,讓你看得開心就很好了,如果你非要從中悟出點什麼道理,甚至汲取些溫暖之類的東西,那你要麼擅長腦補,要麼找錯了地方。
當然,還是有些電影人堅持著良心創作,孜孜不倦地作情感和意識輸出。這些人是真的猛士,就好比人人都知道北京買房升值,大資本家早已手握幾十套,依然還有些人跑去三四線的小城市弄些精品房源。真弄出來了,有人買嗎?真買了,住得慣嗎?
做電影的人常常說電影是一個造夢的過程。依我看,如果凈做些這種上天入地的聒噪夢,倒不如賜我一場無夢的睡眠。
推薦閱讀:
※MovieDaily 第 71 期 | 《守望者》
※《虎膽龍威》簡單拉片
※《城市之光》給你不一樣的方木,打開一個全新的鄧超
※《因為愛情》相愛是一場漫長的戰爭,只要不認輸就會獲得勝利
※電影《你好,瘋子》有哪些不易察覺的小細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