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客觀還是偏袒:電影《眾神與將軍》反映出的歷史修正主義

by 尼可可 NICOCO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下文為二〇一五年在豆瓣影上所寫之影評,於此基礎上增添若干新感悟,在此分享。


作為薩拉先生的小說三部曲中的前兩部《致命天使》《眾神與將軍》(最後一部《終極衡量》沒投拍電影)改編的電影已經在國內的愛好者中廣為人知了,相關影評也是層出不窮,然而仔細研究了所有影評之後,我發現其中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

在眾神與將軍的影評中,有「正面評價」,也有「負面評價」,但是所有的評價不外乎對李將軍的讚美(正面評價),對聯邦軍的辱罵(負面評價),對南方政權合法性的辯護(正面評價),對林肯平叛的合法性的質疑(負面評價),等等等等。

導演麥克斯維爾此前拍的《葛底斯堡》(改編自《殺手天使》)普遍評價更高。麥克斯維爾在拍續集《眾神與將軍》時說:

「葛底斯堡之戰發生在一個地點,共耗時三天半,沒有市民、黑人和婦女,是純粹的戰爭故事。可當你要重現美國內戰的整個時期時,你就不可能只聚焦於戰場上的人,還要關注所有人的生活所受到的影響,否則就會顯得不真實。」

這句話我是只能同意一半的。的確,當你要重現美國內戰的整個時期時,你要關注所所受到的影響的人,這是很好的原則。但是不要說續集,就說葛底斯堡戰役中發生了諸如李將軍的叛軍一路劫掠平民,炮兵炮轟葛底斯堡,並將沿途的自由黑人抓到邦聯當奴隸,請問這些事情導演麥克斯維爾為何在電影《葛底斯堡》里隻字不提,反而說葛底斯堡「沒有市民、黑人和婦女」?

在續集《眾神與將軍》描述的更長的歷史時間段中,導演確實提到市民和黑人了,可是市民都是受苦受難的南方人,黑人都是樂於當奴隸的奴才。然而是事實,在此期間叛軍作出了更多的令人髮指的暴行,奴隸則熱切期盼聯邦軍的到來以及隨之而來的解放。秉承那麼美好的原則的導演麥克斯維爾依舊對那些暴行隻字不提,只給觀眾呈現出了李將軍是多麼多麼高尚,聯邦軍是多麼多麼卑劣,南方的行為多麼多麼有道理,北方的行為多麼多麼蠻橫無理。

李將軍有好的個人品格,並不代表他效忠的政權或勢力就是正義的

沒有像尼可可這樣廣泛而仔細的研究過歷史材料的觀眾,看完電影之後會寫出上述那樣的影評也就不足為怪了。導演就是這樣把他所謂的「客觀事實」植入到那些普通觀眾的腦子裡了啊。

儘管《眾神與將軍》看似在交戰雙方之間切換敘述視角,顯得更客觀,但實際上每每到叛亂(南方)的敘述,就大量涉及理想性,正當性的討論,以及大衛·科波菲爾式的廢話;每每到聯邦(北方),就只有可憐巴巴的幾句生硬的台詞,好像聯邦軍不是人而是機器。所以它在IMDB只獲得5分的差評(現在是6分,算是剛剛及格),卻在國內不正常的氣氛中得到高分,(比如現在豆瓣的8.0分)。

《眾神與將軍》中充斥著叛亂分子的正面形象和鏡頭特寫

那些在交戰雙方之間切換敘述視角的作品,力圖給人以「這就是客觀」的假象,其實骨子裡是在進行歷史修正主義的勾當,反而遠達不到只描述一個視角和一個團——馬薩諸塞第五十四步兵團戰史的《光榮》那般的客觀和真實。

推薦閱讀:

南北戰爭時期,加拿大的英軍為何不南下跟南軍一起夾擊北軍呢?
尼可的戰艦打造:第一艘真正的作戰潛艇?
尼可的戰艦打造:多炮塔鼻祖?

TAG:美国南北战争 | 电影 | 历史修正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