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等錯過語言發展黃金時期再後悔:4 個簡單方法培養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很多家長向我諮詢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這個問題既簡單又複雜。

說它簡單,是因為從表面上看,兒童時期的社交能力似乎就是讓孩子更開朗,更愛交朋友;說它複雜,是因為培養孩子社交能力跟孩子自身的氣質類型、家庭環境、社會環境息息相關,不可能有一個公式化的方法。

社交能力是人與人之間在工作和生活中溝通和互動時所需要用到的一系列綜合技能,其中包括語言表達能力,還包括執行力、決策力和自信心等。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關於社交能力,還是可以找到一些共同因素和具體的培養方法。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學齡前兒童社交問題的一些看法,並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

孩子的人格特徵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社交傾向。

人格特徵分為性格特徵和氣質類型,在每個孩子身上都可能有十分獨特的組合方式。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獨特的人格特徵,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

如果家長擔心孩子有社交方面的問題,建議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不要隨意在網上搜索一些人格測試的問卷給孩子下結論。

內向就是社交能力差嗎?

並非如此。

有的孩子趨於外向,樂於與其他人交流;有的孩子趨向於內向,本身個性決定了他的社交頻率不會很高。孰好孰壞真的很難判斷,因為不管是內向型還是外向型,都可以成為一個健康快樂、人格健全的人。

家長不用特別看重孩子是否喜歡或者「樂於」社交,因為這是個性使然,與成功與否無直接因果關係。家長應該關注的是孩子是否「擅長」社交

內向的孩子並不一定就是不擅長社交。也許我們的孩子只是「不喜歡社交」(不樂於社交),這其實沒什麼。但是,最好還是要「會社交」(擅長社交),尤其是在關鍵時刻(培訓、談判、會議),能通過良好的社交能力達到自己的目的。

應該刻意讓孩子多說話嗎?

如果孩子不喜歡說話,但是溝通和交流都沒問題,家長需不需要擔心呢?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愛說話、愛交朋友就是擅長社交,但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能力並不等同於愛說話。

之前遇到過一個小姑娘,孩子的媽媽認為小姑娘內向、不愛說話不好,以後會吃虧,於是就天天鼓勵她多說話。媽媽的方法是,遇到熟人她先說,故意說很多話,影響孩子,然後經常帶孩子去菜市場,讓孩子跟買菜的大叔大媽和偶遇的熟人聊天。

時間久了,孩子話變多了,從嬌羞的小公主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話嘮」,見到誰都有說不完的話。

我不敢妄斷這樣的改變對孩子是好還是壞,但總感覺有些違背孩子的天性。而且也沒有明顯證據證明,從內向到「話嘮」的轉變,給她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好處。

心理學界流行一句話:「車子沒壞就先別修。」如果孩子的行為表現沒有影響孩子和家人的正常生活,那麼我傾向於建議家長尊重孩子的個性,讓孩子在一個合理範圍內自由發展。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雖然不建議家長刻意地讓孩子多說話,但還是要注意在重要的語言發展時期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下面就分享一些家長可以嘗試的方法。

9~24 個月 語言發展準備期

可以適當帶孩子參加大人的社交活動,當然也要注意規避空氣和噪音等不利於兒童身心發展的因素

這段時期,孩子不一定能說出完整的語句,但是能明白大人的話語。

因為大腦發育還未完成,孩子的語言神經中樞在這個階段正在積累「素材」(聽覺和視覺刺激)。孩子在這個階段如果接觸了足夠的言語性語言和非言語性語言(如肢體語言和表情等)的刺激,會對接下來的語言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4 歲 語言發展黃金時期(不可逆)

2~4 歲經常被心理學家稱之為兒童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這是因為孩子在這個階段的語言學習效率最高。某些語言能力必須在這個年齡段才能得到提高,一旦超過這個時間段,有可能未來也無法再有實質性提高。

這個階段,孩子開始學習語言,學會與他人溝通。這包含了語言性語言能力與非語言性語言能力兩個方面。

1. 培養言語性語言能力

(1)講述日常生活

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提問的方式鼓勵孩子多去講述日常發生的事情、描述書上的插圖等,多讓孩子在語言上練習以達到熟練的目的。

提問的方式可以從封閉式逐漸轉向開放式,也就是從簡單地讓孩子回答是或不是,到讓孩子對具體的事物說出自己的看法。

(2)通過畫畫表達

還可以鼓勵孩子將在外面看到的事物畫出來。

雖然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能會認為孩子用不到語言,但仔細觀察,家長們應該就會發現,大部分孩子在回憶事物並用圖畫表現在紙上的過程中,往往會自言自語。

因為孩子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還無法像大人那樣「默念」心中的想法,需要將想法「翻譯」並且說出來讓自己聽到,這就鍛煉了孩子的言語思維能力。但還是要提醒家長,如果孩子不願意畫畫,也不要強迫。

2. 培養非言語性語言能力

(1)表演不同的情感

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媽媽負責出題,爸爸和孩子比賽,看誰先表演出來憤怒、開心、焦慮、緊張等情緒。小一點的孩子,可以在玩之前先耐心跟他講解某些他不太理解的情緒是什麼意思,鍛煉孩子的臉部神經和肢體語言的表現力。

(2)討論故事中的情感

陪孩子看電視和看書的時候,遇到故事人物中表現情緒的畫面,可用啟發式問題引導孩子思考他人的情感。

例如,看到小熊流眼淚皺著眉頭,可以問孩子「小熊這是怎麼了?」「他為什麼流眼淚啊?」「你覺得他現在是不是很傷心?」「是什麼讓他這麼傷心呀?」之類的問題,引導孩子去思考和解釋故事人物的情感。

當然,可以在看完一整段故事情節之後,或者晚上回顧的時候討論,以免干擾孩子的注意力。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丁香醫生


推薦閱讀:

一張嬰兒發育時間表,對照看你家寶寶「達標」了沒?
中國式父母,正在用付出毀掉下一代

TAG:育儿 | 儿童教育 | 儿童发展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