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維奇:24首前奏曲與賦格
作曲家介紹:一生都在等待被槍決的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
音頻鏈接:肖斯塔科維奇:24首前奏曲與賦格 - 歌單 - 網易雲音樂
相信大家對巴赫的《平均律》(The Well-Tempered Clavier)都十分熟悉了。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大師巴赫所作的48首前奏曲與賦格成為了肖斯塔科維奇的創作靈感,於是他也寫了一套「平均律」——24首前奏曲與賦格(Op. 87)。
對於這部作品,作者這樣說過:「最初,我打算作為技術練習寫一些復調作品,但是後來,我又擴大了這個計劃, 我要按照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的樣式寫一組具有明確形象和藝術內容的復調作品。」這部作品在結構上參照了巴赫的《平均律鋼琴前奏曲與賦格曲集》,在每一個調性上創作一首前奏曲一首賦格曲,兩者自成一套,很好的體現肖斯塔科維奇的音樂精髓。
不難看出,這套「平均律」有很多地方都借鑒了巴赫的平均律。比如說,這套曲集的第一首為C大調——和巴赫一樣。再比如,兩人的第二首賦格用了十分相似的賦格主題(兩個十六分音符後接三個八分音符,連續兩次)
和平均律一樣,這套曲集中的每首曲子都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賦格)。其中,不同的樂曲有著不同的節奏、長度和難度。(比方說,第13首升F大調賦格有五個聲部,而第九首E大調賦格卻只有兩個聲部。)
肖斯塔科維奇的這部作品,從前奏曲與賦格之間的聯繫上看,繼承了巴赫調式調性統一的原則。另外他也受到了格拉相.諾夫的影響,每首前奏曲終止處都標記有「attacca 」(連續,不間斷演奏),兩章要求連續演奏。有些作品甚至結束在不穩定的和聲上,待賦格中來解決。有些作品的前奏曲與賦格採用了相同的主題材料,在情緒和速度上突出對比,但又從內容上完成統一。他比巴赫更注重兩者在音調上的聯繫。如第8首升f小調前奏曲中的弱起十六分音符後強拍附點四分音符的節奏型在賦格的主題中也有所運用。第10首升c小調前奏曲在一串跳動的走句式十六分音符之後,出現了鮮明悠長的旋律,它暗示著賦格的主題,仔細觀察會發現,賦格主題實際上就是根據這旋律而作的簡明提綱,一前奏曲末尾不斷反覆的四個十六分音符直接引導出賦格的主題。第15首降D大調前奏曲中間部分第87小節起的旋律暗示了賦格的主題,前奏曲開始的伴奏音型也在賦格中出現。第20首C小調前奏曲與賦格主題基本是一樣的,區別在於一前者是主調式的陳述和發展,後者是復調式的。第21首降B大調前奏曲一開始的伴奏音調正好是賦格主題的開始。第22首g小調的最後四小節逐漸形成了賦格的主題。由此我們會發現,作曲家在前奏曲與賦格的關係上是有意識地做藝術構思的結果,而非偶然。
當然,該作和巴赫的平均律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說,該作調性的排列方式與巴赫有所區別:巴赫是按照半音的順序排列的,肖斯塔科維奇則是按照五度上行的關係排列的,每一種調號有大調與平行小調兩首相連接(單數為大調,複數為平行小調),同時作曲家又賦予這些曲式以時代所提示的新內容,創造性地加以運用其中如主題寫作、和聲運用以及調性布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與革新。
二戰後,肖斯塔科維奇成為了蘇聯最傑出的作曲家。儘管當時他已經在蘇聯共產黨當中失寵,他仍然作為文化大使被送往國外。1950年的一次旅行中,他來到了萊比錫,參加了一場紀念J·S·巴赫逝世兩百周年的音樂節。
作為音樂節的一部分,肖斯塔科維奇被要求擔任第一屆國際巴赫大賽。比賽中的一位選手是來自莫斯科的26歲的塔蒂阿娜·尼古拉耶娃。儘管沒有比賽條例要求,她卻準備好演奏任何指定的一首平均律。最終,她贏得了金牌。
塔蒂阿娜·尼古拉耶娃突出的表現給肖斯塔科維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回到莫斯科,開始寫作自己的一套前奏曲與賦格。肖斯塔科維奇寫的很快,平均每三天就能寫出一首。每寫完一首,他就會叫尼古拉耶娃來拜訪他。他會為尼古拉耶娃演奏自己最新的作品。
這套完整的作品是在1950年10月10日到1951年2月25日之間寫成的。一寫好,肖斯塔科維奇就將這套作品寄給了尼古拉耶娃。她於1952年12月23日在列寧格勒公開首演了這套樂曲。
(註:音頻鏈接提供的版本就是塔蒂阿娜·尼古拉耶娃演奏的。)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其中的幾首比較著名的作品:
第一首前奏曲與賦格(C大調):
肖斯塔科維奇用連續的和弦和令人難以忘懷的旋律引出了不朽的第一前奏曲。其中的弱音和和聲語言都具有極強的肖斯塔科維奇特色。賦格則是用最純的C大調寫出的。沒有哪怕一個臨時記號。
第二首前奏曲與賦格(A小調):
前奏曲採用的流水線型寫法,即以樂曲開頭的核心音型為模式,在發展中以同樣的節奏、織體和速度不停頓地向前流動。這種寫法是早期古典樂派常用的創作手法,沒有明顯的主題結構和完整的段落劃分,從頭至尾一氣呵成,具有即興曲的性質,寫法較自由。此首作品開頭的動機音型為一個帶有裝飾音的分解和弦,並且此音型在全曲速度不變的情況下貫穿始終。
第十二首前奏曲與賦格(升G小調):
前奏曲採用了固定低音的變奏手法「帕薩卡利亞」,主題在低音聲部周期性的循環出現,這也是肖斯塔科維奇很擅長使用的一種作曲技法,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經常出現,比如說他的A小調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Op. 77)。相反,這首中的5/4拍的賦格有很強的節奏感,是一首較為複雜的作品。
當然,這套樂曲中還有許多優秀的音樂。限於作者水平,在此不加介紹。實際上這24首前奏曲和賦格中的每一首,都是值得細聽的。
肖斯塔科維奇是一位集民族音樂和現代作曲技法為一身的音樂家。他的《24首前奏曲與賦格》中主題旋律都融入了俄羅斯的民間音樂元素,既有俄羅斯古老的民歌,又有同時期作曲家創作的民族曲調。
作為肖斯塔科維奇復調作品的巔峰,這是一部被譽為「風格成熟的俄羅斯音樂百科全書」的作品。肖斯塔科維奇結合傳統的前奏曲與賦格形式,賦予音樂旋律豐富鮮明的個性的同時,也將作曲家的內心感受一同抒發,這才是最真實的音樂。
這部《24首前奏曲與賦格》從第一首和著獨具俄羅斯風格鐘聲的眾讚歌開始,逐漸將俄羅斯獨特的風土人情如畫卷般展現在聽者的而前,有抒情悠揚的情緒,有輕鬆活潑的歌唱,也有悲傷憂鬱的低吟,同時兼有英雄史詩般的氣概。音樂形象的豐富使得這部《24首前奏曲與賦格》在傳統復調樂曲的基礎上凸顯了它鮮活的藝術氣質。
在民間,這套作品被稱為「老肖毒性最大的曲子」。的確,如果能多聽幾遍,很容易就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肖斯塔科維奇的《24首前奏曲與賦格》繼承了巴赫的傳統,但音樂風格卻又與其相去甚遠。在肖斯塔科維奇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更多的20世紀的新興的技法,聽到的是更為激進的音響,但卻又植根於俄羅斯民族傳統的土壤中繁衍,時刻涌動著俄羅斯的民族氣息,他融會貫通了幾個世紀的音樂語彙,使之交融結合,並且巧妙地運用到創,體現了其和創新的精神和精湛的作曲技巧。總而言之,肖斯塔科維奇的音樂風格是乾淨簡潔的,細膩優雅且流暢靈動。在彈奏肖斯塔科維奇的這部《24首前奏曲與賦格》,演奏者要根據每首作品的不同音樂形象,仔細揣摩作曲家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意圖,才能更完美地診釋出整部作品。
(文/珍寶碎片化)
(水平不夠,如有疏漏之處請提出,我會及時改正。謝謝。)
參考資料:
- 24 Preludes and Fugues (Shostakovich)
- 淺談肖斯塔科維奇的《24首前奏曲與賦格》特徵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些歌曲一聽就讓人感覺到悲傷?
※有什麼歌是普通話歌詞一首,粵語歌詞一首?
※中式婚禮上用什麼音樂比較好?
TAG:音乐 | 古典音乐 |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