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地緣格局,為什麼沙特當不上中東老大?地球知識局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本文為我局的第221觀察文章,今天我們講講沙烏地阿拉伯的故事
本文編譯自加拿大中東問題專家約瑟夫·舒帕克的專欄文章《沙特地緣格局》,並在做圖上予以增補
文字:貓斯圖 | 製圖:孫綠 | 編輯:大綠
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陸地面積第12大的國家,也是阿拉伯世界第二大的國家(第一為阿爾及利亞)。
和龐大的國土面積比起來,沙特的人口很少。其全國有3200萬人口,排名世界40位,也是阿拉伯世界的第6名,規模僅僅相當於加上流動人口的北京。
沙特佔據了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
▼
忽然發現
北京的流動人口很龐大
▼
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這個國家的耕地面積很難承載更多的人口。沙特的人均可耕種面積僅為0.1公頃(中國為0.08),當然,這個數字在阿拉伯國家仍然不算少。
這畢竟是一個沙漠半島
▼
絕大多數沙特人口集中在這個國家的西部紅海海岸深度約150公里的狹長帶。和南方鄰國葉門接壤的區域,既是沙特的主要商貿區,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區域。
沙特
▼
然而,這一地區生活的穆斯林多為什葉派,和沙特王室所信奉的遜尼派關係不和。
在沙特的西南部和波斯灣沿岸
都有大量的什葉派人口
而這兩個地區對沙特又相當重要
▼
關於什葉派與遜尼派的故事
可參考我局之前的觀察文章
點擊下圖即可進入
▼
聖城麥加和附近的吉達組成沙特最重要的港區。
這兩座城市和首都利雅得的連線剛好把沙特切成南北兩半。這條線和沙特的紅海海岸線垂直,構成了阿拉伯半島最重要的兩個經濟帶。
麥加-利雅得,紅海沿岸
▼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南北線和尼羅河平行,沿線集中了麥加、麥地那、吉達、葉門首都薩那等大城市。東西線則囊括了麥加、吉達、利雅得、巴林和卡達。
兩條經濟軸心
▼
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是王室和瓦哈比派絕對控制的地區,是該國不可動搖的政治中心。但這一核心區域周邊的人口稀少,利雅得半徑500公里內的人口僅為650萬。
沙特首都利雅得
這地方能養活六百萬人也是厲害了
▼
與此相對,沙特的各處國境線遠離中央政府的監管,卻是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
這其中包括了聖城麥加、麥地那和繁榮的港城吉達。在南北兩側的陸地邊境500公里兩側居住著包括沙特人和鄰國人在內的2300萬人。
沙特的人口分布就決定了這是一個很難把權威牢牢掌控在中央的國家。再加上人口密集區域由什葉派佔主導地位,始終是沙特王室的心病。
利雅得如何壓服國內反對派?
▼
能和沙特競爭中東主導地位的埃及和土耳其就並非如此。
開羅周邊200公里居住著幾乎所有的埃及人口、70%以上的土耳其人口集中在以首都安卡拉和大城市伊斯坦布爾為核心,周邊400公里內的區域。
沙特這樣沿海富庶的沙漠半島
人口中心相距遙遠
幾乎是必然的
▼
在面對國內分離勢力方面,伊朗倒是沙特的難兄難弟,伊朗的核心地帶位於首都德黑蘭和伊斯法罕之間,距離西南部、西北部、東北部邊疆的人口中心也頗為遙遠。
伊朗諸省人口密度
▼
更糟糕的是,伊朗邊境居住的大多並非波斯人,主要有庫爾德人、阿拉伯人、突厥人以及卑路支人等。這些人往往和邊境另一面的人群同一母語頗為親近,可見伊朗是一個核心區對外圍容易喪失控制力的政治體。
伊朗高原周邊富庶內部乾旱
人口中心相距遙遠
幾乎是必然的
(這點與沙特相似)
▼
這樣的民族分布,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在中東四大佬里最容易反應過激的正是沙特和伊朗。
這兩個國家的內部離心力太大,一有風吹草動就會引發執政者的高度緊張。在外人看來過激的舉動,是兩國為了避免內部威脅爆發的無奈。
關於伊朗的故事
可參考我局的伊朗觀察
點擊下圖即可進入
▼
脆弱的內部結構左右著沙特的對外政策,沙特王室希望把一切可能發生的分裂活動扼殺在搖籃中。爭奪阿拉伯半島的絕對控制全反而是這種指導思想的副產品。
上世紀70年代以來沙特幾乎所有對外政策都是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完成的。
從伊朗伊拉克到埃及,都有沙特士兵的足跡。顯然這種極富侵略性的外交手段也讓沙特得罪了很多鄰國。
到了21世紀,沙特仍然在延續這種地緣政治思路,希望通過對鄰國的控制,壓縮國內外什葉派的生存空間。
受到波及的國家已經蔓延到了巴林、葉門、敘利亞、黎巴嫩和前一陣剛剛被關小黑屋的卡達。
雖然沙特已經把鄰居干預了一遍
但仍有一些倖存的:
阿曼、阿聯酋——人畜無害
約旦——已被打殘
以色列——打不過
▼
沙特所擔心的,還不止是危機四伏的陸地國境線,海上通道也並不安全。
儘管沙特兼備紅海和波斯灣的出海口,但面向地中海和印度洋的出海口卻在鄰國手裡。狹窄的紅海和波斯灣只要被從兩頭扼住,沙特便喪失了制海權。
沙特在海上必須時刻關注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和霍爾木茲海峽的安全。這幾個出入口又分散在其國境線四處,監控難度可想而知。
雖然沙特是半島的主體
但四角的交通要道卻一個沒有
▼
但畢竟,地處歐亞非大洲的交界處,沙特的航運重要性不言而喻。
歷史上麥加和吉達就一直是三大洲水陸交通的要地。這兩座城市剛好位於沙特紅海海岸的中間部位,是這個沙漠半島上稀缺的綠洲。
由於古代橫穿紅海的航線因政治和戰爭等原因,其通暢是很不穩定的,麥加便成為往來登陸與下海的水陸交通節點。
雖然看著依然很乾旱
但是山谷有泉水,已經很不錯了
▼
從這裡或者另一座聖城麥地那,商隊可以走水路南下進入印度洋,進而前往非洲東海岸或者東方。
亞歐大陸貿易中的麥加
▼
在紅海的對岸,有一座位於今天蘇丹的蘇丹港。麥加貨物進入該港口之後,可以通過一條河谷到達蘇丹首都喀土穆。這條航線可能是古代阿拉伯世界最繁忙的短途航線,只是由於太過內向而不為人所知。
這條航線在殖民時代曾經扮演過重要角色。拿破崙戰爭時期,英國從印度調兵抵擋拿破崙向埃及的進攻,走的就是這條水路。
紅海兩岸
▼
儘管沙特的地理位置讓它在航運業大有用武之地,但農業的弱勢始終是沙特人的一塊心病。農業潛力的缺乏讓沙特實際上很難有爭奪地區霸權的能力。
沙特東南部有一塊相當於法國面積的魯卜哈利沙漠,是幾乎沒有任何利用價值的土地。
很純正的沙漠...
▼
與之相比,佔據兩河流域良田的伊拉克和擁有肥沃高原的伊朗簡直是流著奶和蜜的地方。在農業時代,能夠耕種、提供良港的沙特西部才是各方勢力覬覦的焦點。
不過沙特靠採掘地下水
在北部沙漠地帶開發出一片巨大的農田
點擊下圖即可查看
▼
石油時代的到來讓臨近波斯灣的沙特東部變得重要起來。沙特東部已經是世界上地緣政治最複雜的地區之一。
剛才提到,在農業上有巨大優勢的兩伊都是什葉派國家,對沙烏地阿拉伯懷有深刻的敵意。
海灣邊的鄰國阿聯酋、科威特、巴林、卡達加總之後,經濟和人口實力和沙特全國相當,一直有和沙特爭奪主導權的衝動。再加上從南亞湧入的大量外籍勞工,這一地區的過載似乎只是個時間問題。
波斯灣沿岸的小夥伴們
▼
但這個極為棘手的地區卻隱藏著沙特最仰賴的石油財源。沙特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陸上油田加瓦爾油田就在此處。這個油田的出產量佔到整個波斯灣石油產量的1/3,是沙特之所以土豪的主要後台。沙特其餘幾個重要油田也都位於波斯灣沿岸。因此維持東部穩定是沙特政府壓倒一切的主要任務。
兩個超級大油田
加瓦爾和布爾甘
(分屬沙特和科威特)
▼
沙特今天的地緣格局很大程度上受其建國規模影響,開國國王的能力極限對今天仍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由於全國範圍內普遍的沙漠氣候,沙特的經濟仍然沒有達到和國土面積匹配的最大化。看上去風光無限的石油土豪國,人均GDP僅和下游發達國家葡萄牙、捷克持平,只相當於日本的一半。
如果我國像卡達、科威特那麼小
人均GDP當然會高得多
▼
受到王室和瓦哈比派控制的首都核心帶與邊疆的人口稠密區之間有著難以言明的矛盾。這是導致沙特對外政策經常顯得幼稚和情緒化的原因。
這種情緒化的進攻性策略,很容易招致鄰國的不滿和反彈。在沒有外部勢力如美國的支持時,挑戰沙特在阿拉伯領導地位的事件一定會經常發生。
綜合這些不利因素,沙特面對的地緣形勢相當惡劣。即使沙特用油氣換來的金山銀海堆出了一個強大的軍事王國,也仍然沒有辦法在經濟上和民族政策上獲得更廣泛的支持。
受制於來自富饒邊境的離心力和對發展產業不利的地理環境,沙特稱霸阿拉伯半島的前路仍然漫漫。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識局微信公號:地球知識局
END
推薦閱讀:
※沙烏地阿拉伯人努力嗎?
※出口沙烏地阿拉伯市場的朋友有福了,最全清關攻略!
※「本地化設計」沙烏地阿拉伯
※沙特不穩定的背後,是自信還是自卑?地球知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