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弱勝強|重解道德經 第三十六章
作者:星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明
本文將通行本《道德經》與本人以多部簡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併列出,以便讀者比較閱讀。
我在對《道德經》重新解讀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老子之說絕非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那樣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因此本人這版《重解道德經》顛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對「古本道德真經」的全新破解,想必應該更為貼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請讀者自行品鑒,也歡迎探討交流。如有不喜請略過。
通行版本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古本合校
將欲拾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去之,必固與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是謂微明。
柔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註:這裡的「拾」字,在帛書《老子》乙本中之字為擊打之意。此字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歙」,是吸入、收斂之意。「拾」是帛書《老子》甲本的寫法,亦有收斂之意。根據文意,此字之意應為收,與張相對。「拾」與「歙」字均可用,但「拾」字似乎更為恰當,故本合校版選取「拾」字。帛書《老子》乙本之字應為抄錄筆誤。
古本注釋
拾:收斂。
與:親近。
古本釋義
打算收起它,必定張開它;打算削弱它,必定增強它;打算離開它,必定親近它;打算剝奪它,必定給予它;這叫做微妙之明。
柔弱勝過剛強。魚不可脫離水潭,國家的武器不可以向人顯示。
真經解讀
老子本章繼續講陰陽轉化、強弱變換之理,然而就是這樣的自然規律卻往往被人理解為陰謀詭詐之術,真是冤枉他老人家了。那麼老子到底講了些什麼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將欲拾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去之,必固與之;將欲奪之,必固予之;是謂微明。
老子在這裡又用了四個排比句來闡明主旨,分別如下:
將欲拾之,必固張之
第一句講的是收縮與擴張的轉化之理。萬事萬物都存在收縮與擴張兩種交替出現的周期,或是一吸一呼之間,或是潮起潮落之際,收縮之前必先擴張,就像不吸氣就無法呼氣一樣。而反之亦然,擴張之前也必先收縮,就如拳頭只有收回來才能打出去,是一樣的道理。一收一放,一張一弛,循環往複,自然之理。
將欲弱之,必固強之
第二句講的是弱與強的轉化之理。萬事萬物都存在弱小與強大兩個交替發展的階段,弱小之前必先強大,就像壯年必在衰老之前。反之亦然,強大之前必先弱小,就如成年人都要經歷童年一般。無論是由強轉弱還是由弱轉強,都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沒有永遠的強者,也沒有永遠的弱者。
將欲去之,必固與之
第三句講的是疏遠與親近的轉化之理。人與人之間、人與動物之間、動物與動物之間的親與疏、遠與近也都是不斷轉變的。要想離開一個人,必定得先經歷親近的過程,親近久了也就淡了,所以想離開了。反之,要想親近一個人,也得先離開一段時間,這樣才能有久別重逢之感。這一去一與、一遠一近道盡了人情冷暖,點透了相處之道。
將欲奪之,必固予之
唯獨這第四句的奪與予是不能互相轉化的,只能先予後奪,而不能先奪後予。人若剝奪農作物的果實,必先澆水施肥;人若剝奪牲畜的骨肉,必先餵養放牧;人若剝奪他人的價值,必先給予好處。把這些反過來則不能成立。這使得本句看起來最象是陰謀論,畢竟「奪」不是什麼好事,雖然理是這個理,但的確容易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拿去亂用。比如那些搞詐騙的,用的大多都是奪人錢財必先給人小利的策略,利用人們的貪慾來達到剝奪他人的目的。
其實這句話可以引申為「將欲得之,必固失之」,也就是先失後得、不失不得之理。這樣看起來就舒服多了,而且得與失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先得後失也是常有的事。正所謂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得失平衡亦是自然之理,看透了這一層,就能做到得失隨緣了。
老子把這四句話所包含的智慧叫做「微明」,即微妙之明。之前老子曾在第二十七章中將「聖人恆善救人而無棄人,物無棄財」叫做「習明」,即時常明了之意。一個時常之明,一個微妙之明,這大概就是老子對人之明慧的評判標準吧。
柔弱勝強。魚不可脫於淵,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講了這麼多就是為了引出「柔弱勝強」的主題,其與第二十八章的「知其雄,守其雌」以及第三十章的「果而不強」講的都是一碼事。人們往往傾向於強的一面,傾向於擴張和親近的一面,卻沒料到強會轉弱、擴張會變為收縮、親近會變為疏遠,於是過不了多久暫時的強大、擴張與親近就都失去了。老子希望人們能把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弱的一面,這樣做的益處就是事情總會向著強的方向轉化,等到時機成熟,原本柔弱的一方必將勝過曾經強大的對手。
這種以弱勝強、反敗為勝的案例可謂是數不勝數。從楚漢爭霸到國共內戰,都是柔弱勝強的經典。暫時的弱小日後必將發展壯大,只是壯大之後還得以柔弱的態度來為人處世,才能保持長久。
魚不能離開水,君王也不能離開人民。國家的武器是防禦外侵的,不可以拿出來嚇唬人。如果統治者用刀槍來對付人民,那就是犯了失信於民的大忌,同時也誤入了強權統治的歧途。如此一來,離衰弱也就不遠了。
本章評述
老子本章再一次強調了弱與強的辯證關係,物極必反、盛極而衰,強接下來就是弱,弱早晚會變強,所以柔弱勝強看的不只是眼前,而是長遠之計。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大道廢有仁義|重解道德經 第十八章
※原來師資一詞是這麼來的|重解道德經 第二十七章
※想入門道醫,有什麼資料推薦?
※如何培養念力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