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和日本的這場戰爭,我們不用避諱它
元朝和日本的這場戰爭,我們不用避諱它
10月31日的 PlayStation 發布會上,有一款叫《對馬島之鬼》的遊戲公布了。
這款遊戲以1274年元朝和日本之間的「文永之役」為背景,玩家在其中會扮演一位日本武士。遊戲的氛圍做得相當不錯,有些鏡頭亦真亦幻,我當時就想:說不定這故事是講武士戰死後成了鬼魂,因為怨念糾結而一直徘徊於戰場,在無盡的殺戮中不得超脫……之類的。
發布會當時,我只是對這款遊戲本身挺期待的,但沒想到後來這遊戲還引起了另一個話題。
【VGtime】Ghost of Tsushima PGW 2017 Reveal Trailer PS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5882269/元日戰爭
《對馬島之鬼》的新聞在我站似乎引起了熱烈討論,因為一些朋友對於遊戲所取材的那段歷史有點敏感。但那段歷史到底是怎樣的?原本的新聞來不及展開說明,下面我們對這段歷史做個簡單的梳理,各位朋友看完之後再敏感不遲。
1274年,蒙古帝國的版圖已橫跨歐亞,不過內部也陷入分裂——忽必烈在1271年改國號為「大元」成立元朝,其他蒙古汗國也各自為政。1274年時,忽必烈還沒征服南宋,但除了南宋,他還有一個目標是日本。
關於忽必烈想征服日本的原因,現在有很多說法:有說是因為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里把日本形容成黃金遍地、多產寶石的地方;有說是因為南宋和日本一直保持外交,忽必烈想征服日本夾擊南宋,在當時忽必烈的認知中,日本似乎位於南宋的東邊,其實日本的位置在更北的位置……
反正人家祖宗都說要「讓太陽照到的地方都成為蒙古人的牧場」,征服是蒙古鐵蹄的本質,總之忽必烈是盯上日本了。
在對日本正式用兵之前,忽必烈先後6次派出使節,希望與日本「通好」,主要傳達的意思是:周圍其他國家都與我建交,時不時來朝貢,而貴國至今還沒有來朝過,是不是該來了?第二次遣史的通牒中寫道:「冀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至用兵、夫孰所好。」最後這句的威脅意味已經昭然若揭。
而日本那邊一直沒給回應,一方面是日本朝廷內部力主反對,一方面也是受到南宋的影響。
於是在1274年,元朝聯合附屬國高麗向日本發兵,史稱「文永之役」。據元史、高麗史記載,出徵人數27000~40000人,船隻726~900艘。
10月5日,元軍進攻對馬島,對馬守護代·宗資國(據說只以80多名騎兵迎戰)迅速被擊潰。10月14日,元軍進攻對馬島南方的壹岐島,守護代平景隆以100多騎兵迎戰,敗退。10月16日~17日,元軍向肥前沿岸一代進攻……
但在登陸日本本土後,元軍的戰線拉長,單一戰場失去兵力優勢,在赤坂、鳥飼潟等地遭到日軍抵抗,接連戰敗。而且元軍遠征日本,自身損失無法得到補充,戰局對他們越來越不利。當時高麗國將軍金方慶認為應該背水一戰;而元朝將軍忽敦認為「小敵之堅,大敵之擒」(語出《孫子兵法》),當時元軍力量不及日本本土軍力,而且士兵疲敝,再打下去絕不是明智選擇。
10月21日,元軍大部從九州博多灣撤退。
所謂「神風」
關於元朝戰敗撤退的理由,還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颱風。也就是日本所謂的「神風」。
日本教科書中記載,元軍在確定陸上戰局優勢後,退回船上等待天明再戰,沒想到夜裡遭遇颱風,不得不敗退……但這個說法遭到很多質疑——既然元軍在陸上已佔據優勢,為何要退回船上?
《高麗史》中記載的則是軍隊苦戰不利,在撤退過程中遭遇暴風雨。但有日本學者在考察過去統計資料後發現,這一時期並沒有颱風的記錄,因此推測元軍所遭遇的可能是其他惡劣天氣。
而《元史》對於這整一場戰爭的記載都不多,只說元軍攻入日本,擄掠一番後就回國了。左副都元帥劉復亨說遭遇了10萬倭軍抵抗而戰敗;右副都元帥說他們率2萬軍隊攻打了對馬、壹岐等島,但沒有提到從博多灣登陸後的戰事……需要說明的是,元軍在遠征之前就已考慮到了颱風的因素,在出征之前,元朝朝廷內就有人諫言:日本隔海,途中還有颱風,遠征不利,而且即便征服了日本,隔著海也不便於統治,對元朝自身沒多大益處。
由此來看,「颱風導致元軍撤退」的說法並非確鑿。但這個說法的確很吸引人,鎌倉時代的官方說法中就把這颱風稱為「神風」,說這是神的庇佑、神威的體現。比較逗的是,當時的神社、寺廟順勢提出「神風」的出現是因為自己虔誠祈禱,感動了神佛,神佛才顯靈掛起大風擊退了元軍,於是他們在戰後搞出「來自神的軍忠狀」,以此像幕府邀功求賞。
「神風」有沒有動員神佛不好說,但日本在二戰中是確實拿「神風」來做國策動員了。1910年,日本《尋常小學日本歷史》中首次出現「文永之役」的內容,但當時的說法是因為日本武士的奮戰才擊退了元軍。但到了二戰後期,日本節節敗退,在1943年,「神風退敵」的說法出現在教科書中。乃至後來的「神風特攻隊」,也是當時日本窮途末路,轉而求助神靈的瘋狂表現吧。
從未停止的殺戮
「文永之役」中,元軍折損13500多人,將近全軍一半,多數戰死於日本,日軍方面則沒有明確記錄。
然而7年後,元朝在1281年再次對日本發動戰爭,史稱「弘安之役」,最後也以失敗告終。
這段歷史以我們現在的價值觀去看,會不忍直視,如果是有特別重的歷史歸屬感的朋友,那一定特別不是滋味。
當年蒙古軍隊還橫掃了歐洲,初聽這個說法也可能會讓人對蒙古鐵蹄的無堅不摧頗感神往,蒙古帝國的創建者鐵木真也一直被人奉為歷史上首屈一指的軍師天才。但在蒙古帝國向西方擴張的過程中,據說有2000萬人被殺,要是去聽歐洲人講這段歷史,鐵定沒有好話。
能如此同類相殘的,也只有人類了。
今天借著《對馬島之鬼》說了元日戰爭,那就單說東亞這一片土地——這裡從來沒有停止過殺戮。華夏大地上,戰國時就有幾十萬人規模的戰爭,南北朝流行殺人魔當皇帝,清兵入關後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每一次朝代更迭都有百萬、千萬人死亡。元日戰爭里高麗跟著元朝打日本,日本在歷史上也沒少侵略朝鮮半島。至於抗日戰爭,不用多說。
不管在內心把自己歸屬於哪一方,總有一段歷史翻開來能叫人不忍直視。
之所以這些歷史讓人難受,也許不僅僅是因為殺戮本身太過慘烈,還因為殺戮的理由:因為是不同種族、不同國家,因為意識形態不同,因為要爭個老大,因為想要權、要利……這些理由,讓人噁心。
在這樣的歷史中給自己找一個位置,那必然是痛苦的,想避而不談也是人之常情。
但還是說出來的好,沒人說它可能就被淡忘了,更可怕的是被人扭曲了——那些挑起戰爭,造下滔天殺孽的人固然罪大惡極,那些企圖掩蓋、歪曲歷史的人更是卑劣無恥。堂堂正正地說出來,才能紓解被害者的屈辱痛苦,才能叫加害者心服口服——姜文的《鬼子來了》很好,今年的《二十二》也很好。
不過歷史嘛,總是勝利者寫下的。所以,嘿嘿……
但說的人多了,辨別的人多了,真相總會辨明,總會被流傳下去。辨明殺戮的真相,不僅僅是為了把歷史上的人物揪出來分個對錯,它更大的意義是讓我們在面對未來的選擇時,多一點智慧和天良。
文中關於元日戰爭的內容參考了:維基百科(日文)、維基百科(中文)。本文只選取了維基的部分內容,想詳細了解這段歷史的朋友可以查看源鏈接以及相關史料。筆者才疏學淺,若文中敘述存在偏差疏漏,還請指出。
推薦閱讀:
※零式戰鬥機:冒險與匠心
※日本的武士究竟是怎樣的?
※何謂「貴種」?——小談「武家棟樑」
※毘沙門堂 | 櫻與山河入夢來
TAG:日本历史 | PlayStation4 | 索尼互动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