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叛賊逆襲為流行文化 icon 的故事,花了400年

Remember, remember, the Fifth of November,

Gunpowder, Treason and Plot.

I see no reason why Gunpowder Treason

Should ever be forgot.

——英國童謠

每年的 11 月 5 日是英國的篝火節(Bonfire Night),也稱蓋伊·福克斯之夜(Guy Fawkes Night)。每到這一天,整個英國就變成了一個大蛋糕,到處都在搭建篝火、放煙花,規模遠比新年焰火龐大。這是一個親友團聚、共賞焰火的溫馨時刻,而弔詭的是,這一切卻都是因為400年前一個試圖炸毀國會大樓的叛國者蓋伊·福克斯(Guy Fawkes)。

Photo by Geograph.org.uk

Photo by SJNikon CC BY SA 2.0

然而,他的影響力可不只是貢獻了一個用來放焰火的節日這麼簡單。

很久很久以前,當此 Guy 非彼 guy

長話短說。十六世紀末,蓋伊·福克斯生長於一個天主教家庭,而當時英格蘭君主信奉新教,嚴厲鎮壓天主教。年輕的福克斯抱著信仰高於一切的想法加入了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去跟荷蘭的宗教改革者打仗,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決定回國參加天主教叛亂,恢復天主教對英國的統治。

Photo by William Warby CC BY SA 2.0

1605 年,他加入了一項刺殺英王詹姆斯一世的計劃,在國會的地下室埋下幾十桶火藥,打算在 11 月 5 日國會開幕日引燃火藥。由於豬隊友的存在,刺殺計劃敗露,警察在地下室逮捕了負責點燃引信的福克斯。被捕後的福克斯受到了嚴酷的嚴刑拷打,最終被判絞刑,並被四馬分屍(的確是四馬,屍體的各個部分被送到了「王國的四角」以儆效尤)。

1606 年,議會通過法令決定將每年的 11 月 5 日定為感恩慶祝日。大家點燃篝火,燃放煙花,慶祝自己的君主逃過一劫。人們用破布、廢紙紮成福克斯的假人像一併燃燒,後來被燃燒的人像還加入了教皇,甚至包括任何你想要燒掉的人。

後來,Guy 就變成了guy

燃篝火、放煙花這種傳統顯然更受小孩子們的歡迎。每當日期將至,總會有許多小孩成群結隊上街討錢,用來購買焰火。「A penny for the Guy?」孩子們大街小巷吆喝這句話,就像在萬聖節吆喝「trick or treat」一樣。

Guy 於是開始指代破布廢紙做的假人,後來又引申成了衣著奇怪的人。而人們也開始用「Bad Guy」來指壞人。慢慢地,「guy」就不再只是蓋伊·福克斯的名字,而成了人的泛指和統稱,譯制腔濃一點,就叫「傢伙」。

就像你經常聽到歪果仁打招呼說:「Hey,guys!」

再後來,在流行文化中逆襲

兩百年後,隨著浪漫主義小說的興起和流行,蓋伊·福克斯的故事被改編成了各種版本流傳於民間的劇院和書中。他逐漸從一個犯罪團伙的一員變成了勇敢、正直、富有同情心、為了純潔信仰而奮鬥的英雄。

在歷史小說家 William Harrison Ainsworth 於 1840 年出版的小說中,福克斯的台詞大概是這樣紫:

大概意思就是:你們都不懂我,只有蒼天懂我。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神聖的信仰。不成功,便成仁。至於其他,沒在 Care。

從此福克斯這個形象開始大範圍出現在各種兒童文學、恐怖故事、連環小說等暢銷類書籍中,被賦予了各種人格內涵,比如迷途浪子、熱血青年等等。總之他就跟我們國家的雍正四爺一樣變成了小說作者熱愛的解構對象,成為了德藝雙馨的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小說男主角。

在阿蘭·摩爾、大衛·勞埃德 1981 年創作出版的插圖小說《V字仇殺隊》(V for Vendetta)中,無政府主義者 V 戴著蓋伊·福克斯的面具,製造了一系列針對法西斯政府的革命活動,試圖激起人們的反抗意志,從而推翻政府的獨裁統治。

八十年代是反叛的年代,冷戰的局勢搖搖欲墜,壓抑了許久的年輕人開始爆發,小說中的無政府主義精神正中年輕人下懷。面具下可以是各種面龐,各種企圖,各種思想,因此 V 和他的福克斯面具代表著拒絕被約束、被定義,並逐漸成為了無政府主義、甚至一切形式的反叛的代表。

這本書在 2006 年被改編成了電影,導演是《黑客帝國》的助理導詹姆斯·麥克提格,《黑客帝國》的導演演沃卓斯基兄弟(現在是姐弟)擔任編劇及監製。雖然文藝界對這部電影有諸多批評,比如不尊重原著(跟各種金庸小說改編劇似的),比如反派太弱(跟《琅琊榜》似的),但電影卻在觀眾中贏得了普遍讚譽。莎士比亞式的台詞、主角精湛的演技和大有深意的場景細節都讓這部電影成為了一部反烏托邦的神作。每年 11 月 5 號要看《V字仇殺隊》,就跟每年聖誕節要看《真愛至上》一樣,是一種儀式。

電影熱映後,蓋伊·福克斯的面具大火,電影製作了官方版本在網上售賣,各種山寨品也成為了某馬遜和某寶上面的暢銷爆款。在網路的助力下,蓋伊·福克斯也在被不斷複製傳播,成為了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象徵符號。黑客、佔領華爾街的運動者、阿拉伯之春的革命者、維基解密的創始人阿桑奇以及各種民眾抗議都用蓋伊·福克斯的面具來表明自己的身份和立場。

抗議者帶著 Guy Fawkes 的面具

直到今天,每年英國國會開幕前,皇家護衛隊都會認真檢查一遍國會大廈的地下室,還有專人扮成蓋伊·福克斯拿著「火藥」(其實是燈籠)在地下室躲著。那個慘死的叛國罪人,最終成為了獨特的文化符號,永遠狡黠地笑看這個世界。

---------------------------------

歡迎關註:

知乎機構號:@窮游錦囊

知乎專欄:對世界上癮(國外) & 錦繡山河走遍(國內)

窮游錦囊微信公眾號:qyerguide

下載有用、有趣、能救命的 「窮游錦囊App」,獲取全新的旅行靈感及實用的旅行指南。


推薦閱讀:

智性戀:不看性別不看臉,愛情里我們只看智商 | 識象
【轉載】臨風:基督教與文化的互動
《山海經》中預示大災的八個妖怪,你知道幾個?
你有沒有覺得中國的龍很醜呢?

TAG:旅行 | 英国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