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義產品觀----注意力、效率與互聯網下半場

我最近體驗了許多社交、社區產品。本來想結合之前的經驗寫一些方法論

但是這些方法論中可能會用到的一些概念,與日常的語義有區別。本文目的就是明確一些名詞。這一套方法論很多靈感是來自馬克思主義的唯物歷史觀,因此我也命個名叫「唯物主義產品觀「吧。

區別於常用的「代入用戶視角「的分析方法,本文更多是用一種」上帝視角「來分析產品。希望能夠激活大家的思考。

--------------------------------

一.注意力

先給注意力下一個定義:為了滿足某一需求,用戶在產品中投入的腦力成本。

用戶與產品的關係

每當你隨手打開一個頁面,就為互聯網貢獻了一點點價值。每天數億的人在互聯網上使用各種應用,產生了天文數字的價值,「注意力」就如同石油與煤炭,是互聯網中最重要的資源。

這時可能會有朋友驚呼:「說半天,這個注意力不就是流量嗎!」其實不然,流量只是注意力的一種簡化指標。而注意力本身是無法量化的,例如,你花5分鐘閱讀一篇文章,與馬雲花5分鐘閱讀同樣的文章,您的腦力力的成本和馬雲的腦力的成本有天壤之別(現實就是如此T_T)。再例如,我是一個賣奶粉的,我的廣告被單身程序員點擊,也被懷孕准媽媽點擊,同樣的一次點擊,這兩者付出的腦力成本也截然不同。

一個產品能獲取的「注意力」總量越多,這個產品的商業價值越大。注意這裡是「能獲取」而不是「已獲取」

注意力有以下性質:

性質1.注意力的作用是滿足需求

在本模型中,用戶需求注意力的生產者。這一條很容易理解,注意力是由人產生,人為了滿足各種各樣的需求而消耗注意力,注意力就如同用戶兜里的錢一樣。

提供商品產生收入 「與」提供商品換取注意力,再販賣注意力產生收入「是互聯網兩種基本的商業模式。前者(例如電商、遊戲、包括最近很火的知識付費等)其實延續自古以來的模式,後者(競價排名、廣告、內容分發等)是隨著互聯網與消費主義興起而產生的。本文的分析方法主要講的是後一種。

性質2.注意力總量是有限的

這是注意力最重要的一個性質,它決定了每一類垂直產品發展的上限。這一個性質也很容易理解,因為人口有限,每個人的時間也有限。

這意味如果產品要獲取更多的注意力,要麼擴展新的注意力來源(發掘新場景、拓展新用戶),要麼與競品爭奪。

性質3.注意力可流轉

注意力花了就無法再生,但是注意力的「期貨「是可以流轉的。

例如應用內置廣告本質是將產品所能獲取用戶的一部分注意力抽出來進行交易。IP(知識產權)的交易本質也是交易IP所能聚集的注意力。

性質4.注意力可以兌換為價值,反之亦然

一般我們稱之為「流量變現」。具體的商業模式就不舉例了,太多。

這一性質決定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為了獲取更多利潤,任何產品都傾向於擴張,要麼獲取更多注意力,要麼提升變現能力(即提升注意力與價值的兌換比)。

性質5.在任何垂直領域,注意力總是向效率高處流動

簡而言之就是,效率高的產品會搶走效率低的產品的用戶(其實中間還有轉移成本,但加上這個概念會導致模型變複雜,因此忽略)。

注意力總是向效率高處流動,就像水總是向低處流動

二.效率

效率是「滿足的需求/注意力的消耗」

效率可以替換為產品經理常說的「用戶體驗」(體驗這個詞是以用戶為視角的主觀判斷,講著講著容易歪樓,因此本文還是用「效率「)。效率決定了一個產品「好不好用」「順不順手」。一個產品,大到導航,小到一句錯誤提示,每個細節都在影響產品的效率。

「如何提高產品效率」佔了產品策劃一半的工作量(「如何利用注意力帶來收入」佔了另一半)。

提高效率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是讓用戶花費同樣的注意力滿足更多的需求。例如視頻加彈幕。自從加了彈幕,用戶可以邊刷劇邊邊看彈幕邊吐槽,比單純看劇的樂趣多多了。這種改變比較罕見,一旦出現幾乎都能影響整個行業的格局。

第二種是滿足同樣的需求,只消耗更少的注意力。例如用演算法推薦你感興趣的新聞,對比從前的編輯推薦新聞。

然而對於小型互聯網企業來說,一個可悲的事實是,往往一個產品的用戶群越多,這個產品的效率越高,而效率越高,獲取注意力的能力越強,這個正反饋系統往往導致注意力以指數速度聚集。主要原因有三點:

1.一些類型的產品用戶數本身就決定效率,例如社區,人越多內容就越豐富。

2.用戶越多的企業,資本越雄厚,可用於產品改良的投入也就越高

3.用戶越多,通過數據與用戶反饋就能得到更多的改良方向。

這就好像虛空中有好多隕石,大的隕石會吸引小的隕石變得更大,然後更快地吸引其他隕石,最後這一片虛空的隕石最後會合併成一個星球。

一個產品聚集的注意力越多,吸收注意力的速度就越快

如果大家沒有逃過政治課的話,很容聯想到產品注意力的增值如同資本的擴張,這個擴張不以老闆的意志為轉移,如果不擴張,就會被競品擠垮。

互聯網每一個垂直領域的行業都經歷了這些階段

藍海階段,各家廠商狂飆猛進,圈地圈人

這一階段每一家廠商都能靠拓展新用戶量來擴張,市場前景一片美好。就像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中滾雪球,無論滾得快不快,只要不停下,就能越滾越大。

紅海階段,資本蜂擁而入,寸土必爭

這一階段用戶量的擴張已經達到瓶頸,廠商們開始進入零和博弈階段,大家都開始燒錢燒人來提高產品效率,與競品爭奪注意力。就好比地上的雪已經被滾完了,只能通過互相吸取物質來壯大自身。

行業被壟斷,巨頭踏著無數競品的屍體

由於上文所說的效率正反饋,強者越來越強,弱者逐漸退出戰場,最後剩下一兩家巨頭。

不過還有一種情況最後剩餘兩個星球質量差不多,形成一種「不穩定的平衡」(例如美團外賣vs餓了嗎、膜拜vs ofo)。但這是刀尖上的平衡,哪一方只要稍顯頹勢就很容易被對方吞噬。

三.行業現狀

目前應用拉新成本越來越高。換而言之,「注意力「越來越值錢了。

是「注意力「越來越稀缺了嗎?其實不是,君不見人均使用手機時長越來越高。根本原因是」流轉的注意力「越來越少了,各巨頭都已經牢牢吸附註自己領域的注意力。

中國互聯網,能夠開拓的用戶已到達瓶頸(網民7.51億,增長乏力),現有技術能力下能夠開拓的領域也已經不多(要不然誰去押寶在無人駕駛、人工智慧這些投資多回報慢的領域),已開拓的領域幾乎都已被巨頭壟斷,這些巨頭產品在各自的領域中,效率幾乎已經達到極致。注意力如同資本一樣,一旦無法擴張,就進入危機。這就是「資本寒冬「或」互聯網下半場「

互聯網在這20年的發展,幾乎走完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200年的路程。

-從小作坊階段(個人站長)

-到隨著資本擴張,逐漸出現巨頭壟斷(BAT)

-到工業革命,看到新的希望(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工業革命產生新的藍海(2010-2015的一系列風口)

-藍海變紅海,新的巨頭出現(微信、支付寶等幾個超級APP獲取了巨量注意力)

現在又到了全行業等待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階段。下一輪革命是人工智慧、VR、還是智能家電呢,拭目以待吧。

------------------------------------

下期預告

《我的UGC社區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提供一種用規則制定者視角下的社群產品分析方法。

下下期預告

《交友APP為何總是曇花一現》,分析為什麼陌陌、探探、激萌等陌生人社交軟體都會在一波爆髮式增長後活躍陡降。

推薦閱讀:

遲到的Twitter Moments
為什麼 Chinaren 等校友錄沒能進化成為 SNS?
我是尊貴會員,你呢?——用隨機對照實驗識別同伴效應與同質性
提升生活質量,這些App 你需要裝進口袋裡。

TAG:移动互联网 | 社交网络 | 产品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