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經驗談之二:川內選車要挑「不暈車」的

為了給大家談談川中選車的經驗,凹凸哥已經把一輛長安CS55的「底盤」給大家好好拍了一遍。那麼結構再好,用料再紮實的底盤總得看看跑起來的效果吧。一輛好開的車,七分看結構用料,三分看調校,這個話是有道理的。

川中最出名的道路無非就是代號為G318的國道。這條國道東起上海西至拉薩,因道路多變,路況複雜是四川境內最有代表性的公路之一。我們這次選取了其中翻越龍泉山脈的一段作為體驗這裡CS55底盤和動力的地方就是為了接地氣。

如何破解不暈車的秘密?

買車了感什麼?簡單地列舉兩點:其一,假節日一家人開車出去中短途遊玩,過幸福家庭的時間。其二,年青一代在大城市打拚,有空要回周邊區縣的老家孝敬父母老人,有個車方便多了,這多人買SUV的考慮就是這樣。

為了照顧到四川很多家庭用車的真實場景,我們動了「人肉測試」加專業儀器分析,就是想給這輛車出點難題!

我們請來兩位老人家成為我們的「老輩子測試員」。平均年齡60多歲的測試員,責任重大,主要負責感受后座坐起來累不累,在國道山區行駛感覺「暈不暈車」等關鍵性問題。一切測試都是從接地氣出發。

現在的是大數據的時代,光靠感覺是靠不住的。這個專業小玩意利用GPS定位和內置的幾個加速度感測器,可以測定一輛車行駛過程中實時的動態數據。例如加速的力量有多大呀,車輛橫向擺動的力量有多大等。而我們今天需要的重要數據是模擬一家人回區縣老家,跑國道時車橫向加速度變化如何?數據加上我們的「老輩子測試員」,就可以判斷這輛車底盤調校的功夫了。其實有些手機APP也可以測,大家選車的時候可以去下載一個,不過這個我們這設備的精度可以達到0.1km誤差範圍內而已,一般民用是夠了。

上山!體驗動力系統是否順暢

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要先上山。帶著「人肉測試組」和50斤行李,我們4人開始開車上山。我估計這時車上載荷有600斤左右,和日常情況很接近。

很快我們就發現了CS55這套動力系統的特性了。長安自家的1.5T小排量渦輪發動機,屬於那種給力早的調校。說直白點,就是給點油就出力。這點在山道起步和彎道比較多的地方讓車變得好開。輕輕鬆鬆一腳油下去,車速就提到60km/h左右。后座的長輩也明顯能感覺到「這車還有力也!」。不過當發動機2000轉上下時,油門的力道需要控制下,否則突然出來的那個力道,是容易讓長輩暈車的。

在上山期間,也體驗了這個車用的6擋自動變速箱。我們肯定它是動力輸出平穩的那種,用一般家庭開車的穩妥速度駕駛,換擋並不是很積極。很明顯換擋的程序調校主要是照顧到舒服方面的。

遇到在這樣的山路如果需要超車,一定要預留較多的安全距離並提前加大油門,讓發動機在2000到3500轉這樣的發力區間,這樣超車更靠譜和安全。對於老司機來說,可以用手動模式提前降檔,不過凹凸哥發現,也不能盲目多降檔,因為這個發動機轉速如果超過4000轉時,反而力量不如3000轉時飽滿。這時小排量渦輪發動機的共性,大家注意就好。

下山模式 考驗底盤功夫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對於一輛好開的車同樣是這樣。圖中中間彎彎曲曲的那條細線就是我們的下山的G318國道,有熟悉四川著名山道的朋友送了一個混名:Dragon spring mount speedway。它的長度在10公里左右,而海拔的高度會從784米降到457米左右,落差327米,也相當於一座摩天大樓的高度了,典型的四川低山丘陵地區的國道。

調整好儀器,我們開始下山。因為是體驗實際生活中的駕乘感,全程我們都把車速控制日常開車的範圍內。路中間有實線,也絕對不去跨越。擋位之用的是D擋自動模式,沒有手動去干預換擋。全程成只用油門和剎車控制車速。在極少路中間是虛線的地方,採用切彎的方式讓車少走曲線。

開過幾公里,就明顯能感到這輛車的方向盤力道是屬於偏輕的,不過轉向過程的中的力道很均勻,這點來說讓車比較好控制。由於車輪和懸掛的吸震能力強,所以一定不會太硬,在彎道上這車是有明顯側傾,。但在左右連續轉彎道上,車身回正的過程很柔和。當然,這一切的感受都是建立在我沒有激烈駕駛的基礎上。下面看看我們的「人肉測試組」什麼說吧?

老輩子測試組」的反饋很直接,首先,他們明顯能感覺下山時,車輛是有側傾的,大彎道的地方要用手扶一下。不過用他們的話來說「感覺車尾巴並不甩!」。每次過彎的時候,感覺車側傾總是相同的力道。當然,由於這輛車是配備了全景天窗,老人家反應視野感覺不錯,從車窗能看很遠,而且山路兩邊的青山綠水讓人心曠神怡。所以下山途中測試組的反饋是:除了感覺有傾斜以外,完全沒有暈車的徵兆。這點上還真的讓人有點出乎意外!

難道我開得不夠猛?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明明是一輛重心比一般轎車高的SUV,照理說左右的擺動幅度應該更大,而且因為人坐得更高的,感覺受到的側面加速度應該更大呀,這不科學呀!還是讓我們用數據來說話吧。

這張圖是GPS數據生成的我們精確的行車軌跡,可以看出這條路各種彎道還是應有盡有,高速的,低速的,胳膊肘彎,回頭彎等等,而且是屬於一個先慢後快的線路。

這是這次的下山的車速數據。其實很簡單理解,車速變化在23km/h和75km/h之間。能看出的要點:

l這條路真的很複雜,要不停地剎車和提速

l在這個速度區間,這輛車剎車和駕駛都不錯

l這次測試沒有故意為了平順而慢如蝸牛

為什麼這輛車左右轉彎,而感覺不太暈車呢?還要看下面的圖:

首先,我們這裡說一個G值。它就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通常取9.8m/s,反應速度增加的「力道」。舉例:民航客機起飛和下降,不會超過0.7個G。過山車最大翻轉處,大概3個G。在水平方向上,+3G或者-1G以上,普通人會明顯感覺到身體上的不舒服。

有了上面的基礎常識,我們就非常簡單地能看懂,這次長安CS55這次下山的表現了:

l水平加速度始終在+0.4G和-0.4G之間,明顯比飛機起飛時小多了,所以人不容易暈

l在左右兩個方向上的G值基本一一樣大,左右擺動力道差不多

l沒有特別多的,多餘擺動,車輛恢復水平時很柔和

看來科學為我們揭開了謎底,這輛車在日常駕駛的狀態下,底盤表現出了比較好的左右平衡性和舒適性。要達到這樣的水平,首先要靠紮實的底盤,最關鍵的是符合中國路況的調校,這就是為什麼它坐起來不容易暈車的道理

不暈車的道理講完了,以後再遇到「多彎減速」的地方,相信你也心裡更有數了。而在四川這樣地形多變的省份,選車當然要選「不容易暈車」車型了。話不多說了,凹凸哥相信您懂的!

要選輛好車其實沒有那麼簡單,預知這裡輛CS55其他不為人知的細節質量,還請繼續關注AUTOZD凹凸之道後續的報道咯。


推薦閱讀:

汽車發展史上那些呆萌的經典車
6MT手排! 十代思域上海賽道測試!——來自『小灰侃車』
車裡的那塊屏怎麼這麼垃圾?!——從汽車電子產品可靠性說起
六大車型齊發力,百年斯柯達上演逆襲之戰?

TAG:汽车选购 | 汽车 | 汽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