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什麼辭職?

2016年有一段時間在武漢。

當時經常和合作單位開會,對方派來的是總監和他的助理。

在第三次碰頭的時候,助理沒有出現。我問總監,她家裡有事?

他說,沒,辭職了。

我問為什麼。

他說,她覺得工作沒意思,就走了。

在場有人打趣說,現在的年輕人就是浮躁,總監苦笑,然後回歸主題。

這件事只能說是工作中的插曲,在前兩年職業生涯中,周圍也經常是人來人去。但也不知為什麼,它對我觸動非常大,以至於這一年之後的時間,我直接或間接地採訪了20多個朋友,主題就是:

你為什麼辭職?

01 「再這樣幹下去,也就這樣了。」

有五個朋友給出了類似的答案。其中三個做自媒體運營,有兩個做策劃。

一個朋友是這樣介紹自己工作的:

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是打開微博,看「熱搜榜」,也就是找「熱點」;然後選出兩三個發到群里跟同事討論,最終敲定選題;之後組織美編作圖,文案寫稿,有時親自上陣;完稿後將預覽發到群里,讓甲方敲定,改,再改,最終發布。

「曹將,我真的很羨慕你。因為你做自媒體是憑興趣,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我們則是每天為一篇文章折騰得半死。而且這份工作發展到現在,也就幾年光景,感覺繼續做下去,也就這樣了。我不知道自己的核心優勢是什麼,我最終只能讓自己通過跳槽來刺激自己。」

所以,他在工作的三年時間裡跳了三家單位。

02 「老闆跟我談忠誠,丈母娘跟我談房子,我只能聽丈母娘的話。」

有意或者無意,基本上每個人都表達了類似的主題。

周俊是我的一個同學,工作四年,跳了三次。「最初我的年薪是 10 萬,第一次跳到了 20 萬,第二次跳到了 30 萬,第三次跳到了 50 萬。跳槽是漲薪的最簡單方法,真的!」

但說實話,如果沒有遇到可怕的領導,可惡的同事,一般人還是比較難以跳出剛融入進去的舒適區。

「每次跳槽其實內心也有掙扎,覺得有愧疚感,特別是跟領導談的時候。但怎麼說呢?你看北京的房價動不動就已經七八萬,老家武漢的房價也一路往上飆。我知道應該講忠誠,但我總要結婚生子。我不希望每次過年去丈母娘家,就被他們問這問那!真想拿出一筆鈔票砸在他們臉上!」

李志在北京已經工作六年,2015 年結婚。他跟我分享了前段感情的經歷。過年時候帶著年貨去丈母娘家,剛開始對方都以禮相待,但晚上他親耳聽到丈母娘跟女朋友的對話。「他們肯定以為我睡著了。」

對話的主題是「不要嫁給這個窮小子」。論據是他出身農村,年薪也不過 20 萬出頭。

這次事情對他的觸動很大,回到北京後他就換了工作,也跟前女友分手了。是的,他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如果不是喝醉了,他應該也不會跟我說這件事。

03 「我不想一直當「小妹」。」

秦芳已經當了一年「小妹」了,她是苦笑著把這個詞說出來的。畢竟自己是部門年紀最小的姑娘,剛開始做些打雜的事確實理所應當。她也把這段時間當做鍛煉的機會,只等新員工進來接她的工作。

刺激她走的導火索是,新來的姑娘一個月後就走了。秦芳有和她聊,對方卻像老前輩一樣開導她說:「芳姐,你看我們都是名牌大學畢業,每天干這些高中生都能做的事有意思嗎?」

秦芳第二天去找老闆做溝通,說自己想做點核心業務。老闆說,好啊,但現在這些雜事也還是要做。「你看看其他同事,工作三四年了,總不能讓他們來做吧。」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們來做吧。」秦芳說她當時就這麼想的,於是第二天交了辭職信。

04 「我還是想要生活和愛情啊!」

王可是在連續高強度工作三個月後辭職的。這三個月中途男朋友提出了分手。

「我不想每天等你到 12 點,我不想要每個周末自己一個人過。」這是男朋友分手時發來的微信。

王可今年28歲,本來他們準備 2017 年年初結婚。

被感情影響的人還有很多,比如李明,他在 2016 年初結束了一段 5 年的感情,之後提出了辭職,去了另外一個城市。

「因為蘇州的每條路我們都一起走過,房子里的每件傢具都是由我們一起挑選,我想跟過去再見。」

最後他去了上海。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都是悲劇。比如張桐,他終於跳槽從北京回到了廣州,和女朋友團聚。

05 「我想換座城市。」

除去張桐,有兩個朋友聊到了城市選擇。

李清今年年初被分到四川自貢當店長。

「當我聽到結果的時候,已經下定決心辭職了。」

「但當店長不是很好嗎?」

「是很好,但我不希望留在這樣的城市。而就我們公司的發展來看,一二線城市已經沒有空間,只能向下延伸。」

李先生周末的時候喜歡參加各種行業內外的聚會,也喜歡露營,在一線城市,找到這樣的小夥伴輕而易舉,但如果到了四線城市,可能這些愛好只能擱淺。

周婷的選擇也類似,她在湖北一座小城市工作了四年,有房子,未來的路徑家人已經安排好了,就是找個男朋友結婚生子。但是,「我不想一輩子就這樣,心裡還是不甘,所以還是趁著三十歲之前,出去看看。」

最後她去了上海。

06 「這都TM什麼同事!」

對同事和領導的不滿佔比很大。

比如來自老闆的偏心。

「這人什麼能力沒有,就懂得拍馬屁。好吧,就讓他們繼續策馬奔騰吧,老娘不奉陪了!」

「我去,老子效率比他高,加班比他多,憑什麼年終獎比他還少?就因為他懂的每天在朋友圈秀加班?」

比如來自同事的打壓。

「我真想告訴她,姑娘,我真的沒必要跟你爭!老子家裡一套房就夠你奮鬥一輩子了,至於跟你搶這些幾萬十萬的項目?」

比如來自其他部門的不作為。

「遇上事情就往我們那推責任,遇上功勞就歸於自己!然後我作為經辦人就該吃虧?老子不幹了!」

07 「公司倒閉了……」

還有兩個朋友屬於被動辭職,因為公司倒閉了。

其中一個是被朋友拉到了一家創業公司,老闆畫了很多餅,比如期權,比如改變世界。但這家 O2O 公司終究在 C 輪融資失敗後,給所有員工發了一封解釋信。第二天,便人去樓空。

另一個朋友的公司更扯,前一天還什麼事都沒有,第二天門就關了,上面貼了一張紙,大概意思是:公司因經營不善,雖然做了很多努力,但仍入不敷出,請大家諒解。

諒解你妹啊!

這個話題很沉重。

基本上每次和一個朋友聊完,都能感受到很強的負能量。

大家的年級基本上在 25-30 歲之間,我們面臨著整個大環境的改變,也承受著不斷上升的房價壓力,以及來自感情上的迷茫和不安。

「焦慮」是出現最多的詞。這來自於行業,來自於同事,更多則來自於自己。

每次聊到最後,朋友都會問我,「你覺得呢?」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畢竟,很多我也在經歷。

有時情緒來了的時候,我會給老媽打電話。她最擅長的安慰方式是:「我跟你說一件事,那誰最近特別慘……」

是的,這就是她的方法,告訴我更多她看到的案例。但這像流鼻血時塞上的紙巾,只能它不肆意污染環境,但終究需要調理內在,這才是治本。

「本」就是「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馬斯洛對人的需求做了劃分,共五個:生理、安全、歸屬、尊重和自我實現。這基本上可以將以上的疑惑進行分類。

生理和安全:強調金錢。這是基礎,只有滿足這個,才能有尊嚴的生活。我喜歡一個前輩說的:「所以如果工作三年後,還不能在經濟上相對寬裕,那就換個能帶來更高收入的工作吧。」

歸屬:強調同事關係。領導如果對你有偏見,同事如果關係不協調,要麼是溝通不到位,要麼是你本來就不屬於這樣的氛圍。前者可以嘗試改變,比如及時彙報,多進行非正式溝通;後者就另謀他路。

尊重和自我實現:這是高階需求,一般基於自身的基礎能力、公司提供的平台和強有力的人際資源才能達到。因為我目前還差很遠,所有沒什麼建議好說。

最後說說自己吧:8 小時之內,我想要的是和有能量的人一起工作,也就是說目前「歸屬」需求大於其他。8 小時之外,我想要收穫目前工作上還難以達到的「成就感」,所以我寫東西,至少在自媒體這裡,還是可以做出一點點成績。

好了,今天就先寫到這裡。

本文涉及的所有人稱皆匿名化處理。

推薦閱讀:

你想裸辭?先自檢下這4個條件
我該在什麼時候辭職?
別太把離職當回事
在考慮辭職的時候,是什麼原因讓你堅定信念的呢,受什麼觸動或者刺激就毅然決然了呢?

TAG:辞职 | 职业发展 | 职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