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大燜鍋:NBER 中國家庭金融的基本特徵

香港中文大學李連江教授的最新著作《戲說統計:文科生的量化方法》目前已在工作論文咖啡館(本部店,地址:政熙路國年路路口)出售,共140本。數量有限,欲購從速。

書籍簡介:你嚮往量化方法,又好奇又喜歡,然而擔心數學基礎不厚你畏懼計量分析,然而非學不可,希望找到便捷通達之路那麼,這本書是為你量身打造的它三無三有無公式推導、無數學演算、無複雜圖表有邏輯思維、有哲理情趣、有典雅文采瀏覽可得知識參考能獲啟示研讀會長智慧。(文字來自京東網)

http://www.sohu.com

者簡介:李連江,1963年11月生於河北滄縣農村,自幼胸無大志,以生存為偉業。有幸加入南開大學哲學系1978級,從此走上能走通的書籍之路。四十年來,讀書、譯書、教書、寫書,失去的是空虛和無聊,收穫的是充實與志趣。對書感情之深,不言自明。近兩年重歸母語世界,倍感親切,2016年出版了《不發表就出局》,2017年初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譯作《人生智慧箴言》(叔本華著)。這本《戲說統計》既是二十年來思考量化方法的總結,也是作為求是講座教授交給浙江大學師生的一張答卷。(文字來自京東網)

論文鏈接:Household Finance in China

這是論文大燜鍋的一篇推送

相較美國而言,中國家庭更傾向於儲蓄:根據兩國調查數據,中國家庭的平均財富-收入比約為14.67,而這一值在美國家庭僅有約4.67。由Russell Coopera與 Guozhong Zhu合寫NBER工作論文「Household Finance in China」使用中國家庭金融調查數據(CHFS)對中國家庭的財富積累以及投資組合構成進行了研究,並比較了中美兩國家庭金融的不同特徵。

本文通過對比中美數據分析了中國家庭金融的三個特徵:1.股票市場參與率低,2. 股票在家庭財富中的份額少,3.高財富-收入比。制度原因(如收入不確定高,社會保險不健全,股票市場不發達等)與由於政策變化導致的世代效益(cohort effect)是造成這一現象的重要潛在因素,本文也對這些因素進行了定量分析。

設計一個可納入股票市場參與以及進行資產組合調整這些特徵的代際選擇生命周期模型是作者的主要分析框架,使用模擬矩估計(Simulated Method of Moments)對參數進行估計,並通過年齡與受教育程度的差異分析不同的家庭金融模式。定量分析主要遇到兩項挑戰,一是調查數據中存在的世代效應,二是現有數據的時間跨度較小,所以作者設計了不同的估計方法用來處理橫截面數據中的世代效應。作者在文章第四部分列出了改革開放以來的重要政策變化時間點,如股票市場開放,國企改革,房地產市場改革等,根據家庭成員在2011年的年齡劃分為年輕(35-45歲)與年長(60-70歲)兩個世代。這樣年輕的世代在剛進入勞動力市場時即可參與股市投資,而年老的世代要到40歲左右,所以兩個世代在各自不同的年齡段經歷了政策變化,因此可能形成了不同的家庭金融模式。在分出兩個世代後,作者分別求解他們的生命周期動態最優化問題,把由於政策變化引起的世代效應納入分析的框架中。文章第三部分對生命周期模型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包括家庭的收入過程,醫療支出衝擊,股票市場參與以及資產組合調整等。

對比中美兩國數據,作者將影響家庭金融特徵的因素劃分為家庭偏好,金融市場與勞動力市場三類。作者通過反事實實驗發現具有中國家庭偏好,在中國勞動力市場工作,在美國金融市場投資的家庭的財富-收入比超過現有的中國調查數據,而如果假定在美國勞動力市場工作(因此面臨較低的收入不確定性,並有更好的社會保障),財富-收入比會下降約2/3。而具有美國家庭偏好,在中國勞動力市場工作並投資中國的金融市場的家庭,在股市的參與率幾乎為零。這些實驗表明偏好因素在家庭金融特徵的國家間差異上有顯著影響,勞動力市場與金融市場條件也十分重要。

作者同樣分析了政策變化對中國家庭金融選擇的影響。反事實分析的結果表明由勞動力市場改革帶來的收入不確定性顯著提高了中國家庭的財富積累,並提升了股市參與率以及股票在總財富中的份額。房地產改革帶來的房地產投資高回報率也提高了家庭的財富積累,但降低了年輕世代家庭的股市參與率。而1990年前不能參與股市投資對家庭金融模式僅有輕微影響。

最後,作者提到在本文的分析中沒有考慮影響儲蓄與住房需求的一些因素:一是住房對婚配的重要性,二是家庭成員規模對儲蓄決策的影響,認為這些因素值得進一步研究。

廣受歡迎的知乎專欄「論文大燜鍋」每日推送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及自然科學期刊最新內容。本帳號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陳碩教授及其團隊負責。歡迎媒體及學界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聯繫郵箱paperexpress@sina.cn。

推薦閱讀:

江南憤青:中美教育的一些簡單看法
2017年資產投資配置策略:中美全球化再平衡和中國經濟周期的涅磐重生
任澤平重磅分享:美國80年代槓桿併購及對中國的啟示
為什麼每年殉職的美國消防員遠比中國多?
當代美國年輕人是否比中國年輕人過得更為艱難?

TAG:存款 | 金融 | 中美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