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家遭遇阿茲海默

隔壁家的飯總是聞著香,隔壁中心的研究也總是顯得有趣。何況我們隔壁是行為治療中心,前三年剛開始了我最感興趣的一種治療模式培訓 —— 藝術治療。

說到阿茲海默,病症的發展過程總逃不開智力衰退、妄想、人格與行為發生巨大改變、家人照顧起來相當辛苦。雖然現階段阿茲海默還是不治之症,但想想,曾經肺癆就帶走了林妹妹,現在好多的曾經的不治之症都能藥到病除。

所以希望總是有的。

作為心理學家在藥物治療之餘又能做什麼呢?改善患病後的生活質量嘛。藝術治療在這個角度來說,也許能為大家提供一些新思路。在心理層面上,藝術治療有別於以語言作為媒介的心理治療方式,能幫助患者將許多說不出或語言能力逐漸退化而無法說的感受,涵容在作品當中。當然這個過程需要治療師和病患建立互信,慢慢打磨。藝術治療有兩大取向,一為藝術心理治療(Art psychotherapy),一為藝術即治療(Art as therapy)。前者透過藝術媒材創作以及藝術治療師的陪伴與見證,探索個案內心世界與介入治療。後者則透過藝術創作的歷程本身,藝術治療師的陪伴與回應,達到治療效果。

今天給大家介紹後者的一個案例: 英國藝術家威廉(William Utermohlen, 1933-2007, 享年75歲)。作用藝術家,威廉以前就畫過自畫像,1995知道自己罹患阿茲海默症後,更開始密集地畫自畫像,我們就來看看他的自畫像怎樣隨著疾病的進程而變化:

1967:

還是下筆精準輕微開始禿頭眼神清晰的35歲中年人

1995

1996

1996

1997

1997

1998

1999

2000

我們可清楚從他的自畫像中得知病程的轉變。一開始的作品,下筆線條明確,輪廓分明,患病後逐漸轉為面貌模糊,內容從寫實漸漸變得抽象,最終的作品幾乎無法辨別長相。威廉的情況迅速吸引了科學家的注意,Lancet柳葉刀在2001年發表了他的案例,文章總結說:

視覺藝術本質上是一個創造性的活動,涉及新的設計和想法的產生。創作的作品,如繪畫,捕捉到的是我們的想像力,它大於我們能夠探索到的自然,它也反映了創作者當下的狀況。正是這種關係使得在疾病背景下的藝術和創造性更能讓人共情。(1)

醫生們也給威廉做了很多認知測試,MMSE的分數圖表如下:

從文章里,我們能看到威廉隻言片語的對自己病情和畫作的文字描述:「當作畫的時候,你永遠表達的是自己的感受。」 對於1995年那幅他剛剛確診之後畫的畫,他的妻子認為,這幅畫描繪了恐懼與孤立,人物為主,周圍環境甚至無關緊要。當威廉被問及他的畫是否有這樣的隱喻時,藝術家本人指著窗戶說:「是的,我得到了解放」。

(1) SJ Crutch, R Isaacs, MN Rossor (2001). Some workmen can blame their tools: artistic change in an individual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The Lancet, 357, pp. 2129-2133.


推薦閱讀:

談談中國的美院
安利向|當盧浮宮遇見紫禁城
誰說食物只能用來吃?
為什麼街舞舞者不像其他舞種一樣一看就像跳舞的?
人類的想像力可以到什麼程度?

TAG:阿尔兹海默病 | 艺术 | 老年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