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 應激——應激與情緒、性格
內容提要:應激如何影響情緒?不同兩維結構對應激的易感和耐受。
各種應激將體現為相應的情緒,如壓力應激,容易產生憂慮和失落。如果對壓力應激的耐受力不足,就容易啟動心理防禦機制,把憂慮合理化、把悲傷代償。其它應激也依此類推。
12型應激:傷害性壓力應激,傷害帶來的沉重壓力,營造了悲傷氛圍。
21型應激:挫折性壓力應激,這種壓力中充滿了對失敗、挫折的憂慮。
22型應激:壓力性挫折應激,那些形成持續心理陰影的失敗,讓人深惡痛絕(厭惡)。
31型應激:失依性挫折應激,令親密關係和心靈寄託破滅的挫折打擊最讓人沮喪(抑鬱)。
32型應激:挫折性失依應激,當社會性價值的喪失源於自身的失敗,這是焦慮的心理根源。
41型應激:傷害性失依應激,當社會性價值的喪失源於外界的破壞,我們的回答就是憤怒。
42型應激:失依性傷害應激,會令人失去依靠(安全感)的傷害,導致恐怖情緒。
11型應激:壓力性傷害應激,帶有環境壓力的傷害應激,導致對事物的消極態度。
當然,親人離散等使反饋性下降的因素,也是一種心理的打擊,在導致反饋性下降的同時,無可避免地也拉低了動力性。
也就是說,一個創傷事件有可能同時產生四種應激效果。比如地震中,既有直接的傷害,也有失去親人、熟悉環境的失依,還有潛在的生命威脅,也可能遭遇失敗打擊。但其中有些是主要的,有些是次要的。
意識系統具有一定的耐受閾限來消化輕微的創傷,強烈的創傷則會促使意識系統原本的兩維結構跨越平衡的臨界點,呈現各種障礙癥狀。(從這個角度來看,障礙症也是意識系統的一種應對模式,本質上有其生存價值。)
意識系統的兩維結構越平衡、適度,離失衡、異常就有更廣闊的縱深來調整恢復,則應對生活應激的耐受力越高。
古人「頭懸樑、錐刺股」的作用不止於防止瞌睡,適度的無害痛覺有利於內部動力的整合凝聚,這一點可用於開發一種提升意識系統動力性的儀器。
不同性格對心理刺激的承受能力:
我們的精神系統易感相同位型的心理刺激,容易啟動相應的特徵性行為。比如:
計劃型對壓力刺激更敏感(不堪承受,易啟相應行為),但對失依刺激的反應閾限較高(更能承受)。臨機型與此相反。
主動型對傷害刺激更敏感,被動型則對挫折刺激更敏感。
與心理刺激對應的是心理支持,心理支持的作用不是單純對那一個維度的升降調節,而是改善兩維失衡,是對治一切意識障礙的萬靈丹。
應激導致的異常後果有兩種:進行性兩維失常,效果性兩維失常。
因應各自的兩維結構,個體形成了相適的具體應對模式,進行性是指兩維失常導致偏離了這個相適的最愜意狀態。因為原來的兩維結構與相應的行為邏輯已經在個體與環境之間建立了一種現實的「均衡」,超出閾限的突發刺激,不管是什麼性質,都會對這種現實的「均衡」造成傷害,產生一種「進行性的兩維失常」。
而進行性失常的固化和長期化即是效果性失常。效果性失常中有些是原有兩維特徵的強化,相對容易導致障礙,其它方向的改變實際上使原兩維結構趨向更均衡(適度),通常導致正性影響。
進行性失常是相對平常狀態的失衡,而效果性失衡是絕對性的兩維失常。
(位型不同的)異質刺激可能強化也可能調和原來的兩維失常。如果這些刺激是有助於調和原來兩維失衡的,使意識活動相對更易從進行性失常癥狀中恢復,這就是對異質刺激更耐受的本義。
060 心理防禦——全新定義
目錄——一個簡潔、整合的心理學基本理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