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農、工、商、黑——中國金錢與道德的雙螺旋
可能有點「政治敏感」,儘可能不觸犯檢查規則。
按中國的仁義道德傳統,先來點定義:
- 士:自利利他,最聰明的人
- 農:自利,從非人類那裡換取生存資料,不傷害他人利益
- 工:自利,從人類那裡換取生存資料,不傷害他人利益
- 商:自利,儘可能少地但仍可能輕微損害他人的利益
- 黑:自利,對等甚至超額地損害他人利益
我們中國的教育,其實潛移默化有種傳統,就是想讓人變成自利利他的「士」,所以你看很多年輕人其實是十分高尚的,道德感極強,願意用生命去捍衛理想。這跟西方文化很不一樣。
你看現在所謂的「大學」,即是來源於古代的「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的對象,是擁有大量社會資源的人。說白了是一種自我的道德約束。
一個十億人的社會真不需要那麼多「士」,也許只要一個,最多1000個就足夠。士是真的在提高社會運行效率、為所有人包括自己創造福利的,自己得到好處的同時,也讓別人得到同樣甚至更多的好處。但這真地非常困難,沒有強大的意志力和頭腦,根本辦不到。
成為「士」不一定是做官。
大多數「大學生」,最後大多會變成不得志的「讀書人」。這不是什麼秘密,自古以來就是如此。
至於農民,以前農民是是耕種土地,換取食物,維持生存,農民本質上是個與世隔絕的群體,他不太需要與人發生交換。即使發生交換,也是因為「想換換口味」。只要農民有土地,他就能自力更生,不太管其他人的那些煩心事。
新時代里的土地,逐漸變成了電腦、互聯網。所以你看現在有碼農這種說法,實際上是非常貼切的。碼農在操作系統裡面寫一些代碼,將無意義的0和1編成有意義的技術工具,就跟農民將空氣、土地和水變成糧食一樣。從完全無序的高熵狀態,通過人意志力的干預,變到有序的低熵狀態,是一個逆自然的過程。
不過碼農有個致命的弱點,就是再牛逼的代碼也不能直接拿來填飽肚子。所以碼農必變成碼工。
一切事情的根本還是在於填飽肚子。可能許多現代人不太理解這個事情。
工人的本質是拿自己的生命去製造一些自己永遠不會用的東西,換取生存所需的資料,奴隸時代就是食宿,封建時代和資本時代,就是工資,但只是變相的提供食宿。
現在「工人」也許變得有點含有貶義,你說一個「大學生」是工人,也許他很不高興。但在40年前,工人可是非常光榮的稱號呢。這是評判標準在發生變化。我們需要注意這些變化。
商人,我們中國人的血液里,其實有種精神,就是瞧不起倒買倒賣的商人,現在去和一些地區的農民交流,也許還能感到這種敵意。這和西方國家有本質的區別。比如我們對很多大型企業,往往有種不切實際的期待,希望他們保持極高的道德標準,同時又要維持這麼多人的集團不垮掉,這是以「士」的標準在要求企業主。實際上中國的一些企業主,的確希望自己成為「士」,但之前說了,那並不容易。
商人的起因是信息不對稱。你不知道,所以我才可以從你那裡賺到差價。
新時代的商人更高明了,而且我們可以看到,現代社會對商人也沒那麼強的敵對情緒了。壟斷者是商人的升級,他掌控了信息的來源。
黑道一直存在,就在我們身邊。黑道的本質是將他人的利益直接據為己有,不管對方會怎樣。搶劫、偷盜是最直接的,而且做這些事的人,一般不是單獨行動,是有團伙的。我們在城市、城鄉結合部,總能發現一些混混,這些混混都有一個鬆散的組織,到了一定時候,組織就會需要他們,放風,增加陣勢,打人,交易等等。
賣淫、買賣毒品、賭博,這些也都是由黑道在掌控著,一般人進不去。「野雞」確實很多,但野雞賺到的利益很少。大部分的黑灰色利益是被黑道組織賺取了。
互聯網催生了的新的黑道,竊取資料庫,搶劫流量,惡意點擊,攻擊伺服器等等,總有人會去做這些事情,因為社會需要。
黑道洗白,是通過政權變更。黑道有錢,扶某派上位,於是也自然而然變得正義起來。但這種機會不常有,比如現在就很難。
士、農、工、商、黑,這是個分類方法,並不是絕對真理,只是為了方便我們把握社會現實。
士農工商黑是一個閉環,黑道很可能會進入統治階層,商人可能淪為黑道,工人可能覺醒去做買賣,農民生存不下去就必須去打工,而「士」,腐敗過後就等於是黑道。
在中國的倫理道德中,利他是至上的,你的利他程度,代表了你的高尚程度。這種倫理的形成,簡單來講,是為了便於形成穩定的社會形態,利於管理。
而自利本來是天經地義的,但也因為過於抬高利他而變得稍帶貶義。
這就造成了很多中國人的「擰巴」,本身其實我只想爭取自己的利益,但又感覺這好像不太道德,不太高尚,還是希望能也讓別人好。中國人總體上真是太太太善良了。
你看現在的大學生們,都有這種狀態,我自己可是深有體會。
文化渲染越多,最後心理的矛盾就越大,你理想的自己和本能的自己是完全衝突的。迷茫便是因為不知如何取捨。世界上,不論哪裡,只要理想教育太多,都會有這種現象。
理想拔得過高,導致很多人都不自信,很自卑,覺得自己沒價值。這種心理完全沒必要。
不忘初心,這個詞為什麼能打動很多人?因為只要你讀過小學,你就知道中國讀書人的最高理想是什麼樣的。但實際上,社會的結構就決定了大多數人根本沒機會去實現那種理想。
中國的文化決定了大多數中國人心地上都十分善良,最後去做黑道事業,也大多是不得已,即使成功發跡,也總有點糾結。文化的力量就在這裡,它可以無形中給所有人施加影響。
很多商人最初自然也是幫助黑道來做生意,因為黑道最大的一個需要就是交易,只有交易才能將黑變成白。
金錢與道德,糾纏在一起,就是中國文化的雙螺旋,是中國人精神的DNA。
如果徹底放棄了道德,我們就稱他是「野蠻人」,眼中只有金錢,不擇手段攫取利益。如果徹底放棄了金錢,我們稱他為「雷鋒」或「聖人」,從不利己專門利人。
我們希望自己是野蠻人,我們也希望自己是雷鋒,但通常,我們兩樣都做不到。
我們想放棄道德,但那風險太大,太危險,我們承擔不起;我們讀書時都愛項羽,學劍要學萬人敵,稱霸一方,但我們都不想二十五歲就死亡。我們想放棄金錢,但也許馬上就沒飯吃了,生活凄慘而寂寞;我們讀書時都愛顏淵,簞食壺漿一瓢飲,但如果沒有孔子這個大佬欣賞你、支持你,你也會覺得很無趣,而且逐漸餓死。
士農工商黑,本質上就是利益與道德的取捨,追逐利益到極致,必然就是直接搶,追逐道德到極致,必然就是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但被大多數人誤解。
最終就是「中庸」或「平庸」,隨你怎麼說,因為兩頭都做不了,於是去尋一個中庸之道,這就是我們普通人的出路,也就是回歸現實,所謂的腳踏實地。
推薦閱讀:
※中華文明在東南亞輸給了誰?地球知識局
※單方面覬覦我們的印度,野心勃勃的製造戰略究竟如何?
※中國隊包攬第14屆軍警狙擊手世界盃全部冠軍,這個比賽含金量如何?
※老外機長說 這裡機多、錢多、速來!
※世界從亂紀元進入恆紀元(最終話):雙核模式循環下的恆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