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書的進度 (丁敏 v2017.10.13)
本來我的投資手冊,應7月就出版。但由於一些原因,有希望,但也有可能不會出版。看下周三出版中介機構的回復。如果可以,那最好,本來就是一件好事。如果不行,也沒關係,本來自我學習和分享的主要目的早已達到。很多得失或利弊,都是相互的,是可以對沖的。剩下來的精力,可以干更多有意義的事
一、出書的過程
大概從去年12月底開始寫投資手冊,每天好像熬湯一樣,我所看到,想到,聽到,學到的所有,但慢慢整理到手冊中。從剛開始僅11頁,到目前104頁。
3月,某公眾號律師找到我,說內容很好,可以考慮出版。但才60頁,這樣吧,建議加塞東西,比如行業條文等,可一下變150頁,他來負責發行。我覺得不妥,這樣就不夠乾貨,違法了我寫作的風格。
4月,有3個出版社找到我,說內容很好,但頁數不夠,才70頁,要加塞。我覺得不妥,讀者要看的是價值,有用的東西,要能解決問題,而且能節省時間的看。我主動把合作拒絕了。
5月,清華大學出版社某暢銷書主編找到我。說內容很棒,也認同「內容價值」比「頁數」重要的理念(此時約80頁)。內部審稿順利過會,只要修改一些錯別字和太過口語化的內容便可。作者無需支付出版費用,並可拿銷售額7%的版權金。但一重要條件沒談攏,即「停止在知乎更新投資手冊」,因為這和實體發行會有利益衝突。由於這和我寫手冊的重要目的,即「分享」有衝突,沒多考慮就拒絕了。雖然覺得很可惜,畢竟清華大學出版的口碑,可以帶來很好的光環效應。
7月,某出版中介表示願意合作,滿口沒問題,都OK。但進度始終緩慢,我嚴重懷疑忽悠,沒再理會。
9月,某金融機構主動找到我,他們負責人看了很喜歡,預計下周二上會討論。核心的條件,即「公開分享」做了一些妥協。知乎WEB版可繼續免費永久更新,但百度雲里的PDF版本,不能再公開,因為對線下銷售影響實在太大。畢竟,我也要照顧到發行人的商業利益。
二、我的思考
我好奇的是,和出版社合作談判的過程,到底是什麼因素決定或促成了一個事情,或項目能否成功。
最好的合作,其實是「水到渠成」,能很自然和輕易的完成,不費勁,不折騰。比如說,我有好的東西,很有價值,而你正好也需要。這種合作是最舒服的。
我們分析下,出書這件事,利益相關方到底是誰,他們的訴求是什麼?
1)我:需要口碑和信譽,同時,順便能賺點錢也是開心的事
2)出版社:需要賺錢,同時不影響自己的口碑
3)讀者:想解決問題,需要有價值的乾貨
其實前幾次合作出了各種障礙,跳票多出,主要問題是1)沒能很好的兼顧到出版社的商業利益,他們沒動力去推動;2)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本書的質量和價值,存在問題;
三、不管怎樣
在半年內,感謝各位讀者的捧場,通過微信讚賞、知乎讚賞、知乎LIVE、以及一些意外讚賞。6個月內,累計賺得2.4萬元,而且目前每月還有約1000元的被動收入。
一個東西有沒有價值,大家的標準都不一樣。但從投資的角度看,問 1)有沒有用;2)有沒有人肯主動推薦給別人用;3)有沒有人肯付錢;
比較感動的是其中4筆大讚賞,分別是200、100元,50元,50元。因為明明就是免費的,他們本應不必如此。
還有三個讀者,把手冊列印出來,還拍了照片發我看
推薦閱讀:
※一部叫做《熔爐》的電影
※理財10年,我靠這7個投資「鐵律」護身
※一家公司上市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跑到國外去上市?和在國內上市有什麼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