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品過度包裝,這樣真的好嗎?
近聞,某普洱茶企去年用在包裝設計製作的費用超過了2000萬元。意外嗎?
在勐海,許多茶企苦苦掙扎多年,一年的銷售額尚且達不到這個數字。人家僅包裝一項就如此「大手筆」投入,是產品太好賣,還是別的原因?
長期以來,普洱茶行業普遍存在包裝粗陋、品牌形象模糊等痼疾。即使一些上規模的茶企,產品包裝也因循守舊,缺乏創意與變化。個中緣由,倒不是這些茶企捨不得在包裝上花銀子,而在於尚未充分認識到產品賣相(或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
普洱茶作為農產品屬性突出的商品,茶企之間同質化競爭現象十分普遍。同一個山頭的純料茶,品牌調性傳達給用戶的價值信息,要遠超過山頭本身,這也正是不同品牌茶品之間價格鴻溝的根源所在。難怪有人調侃一些所謂「高端」品牌,賣的是包裝紙而非普洱茶。
包裝固然重要,但如果茶企將主要精力放在外包裝或賣相上,不可避免會造就大量「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產品。今年上半年,某茶商在勐海加工了一批普洱茶,30元一公斤的原料成本,加工、包裝費就超過了30元,如此「講究」的包裝,成品定價自然不可能太低。
這兩年流行的「一罐一泡」,是茶品包裝升級的又一大發明。區區幾克茶,配一個用一次即拋棄的鋁合金罐子,這樣真的好嗎?
每一個頭腦正常的人都應該明白,過度包裝產品帶來的顯然不是品質感,而是罪惡感,奢靡無度的罪惡感。
過度包裝的茶品,恰恰體現出產品本身的蒼白無力。扒了華麗外包裝這張皮,內里究竟還能剩下什麼?不言而喻。
對於某些茶企來說,包裝上的巨額投入,最終還是要轉嫁到終端用戶頭上。正如票房大賣的爛片終究是爛片一個道理,靠華麗包裝攻入高端市場的茶品,又有幾家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茶品的品牌形象是靠點點滴滴的品質細節、用戶口碑積累起來的,絕不可能速成。昂貴的外包裝與內在品質並無必然聯繫,正如大金鏈子繞脖的粗魯暴發戶,韓國整形歸來的人造美女,骨子裡的基因絲毫不會改變。
重面子不重里子的用戶,絲毫不值得同情。
茶品的消費,在於文化傳承,更在於品質本身,過度包裝、過度營銷之風斷不可長。說到底,包裝應該為產品本身服務,而不應該反過來——僅僅為了某種有「賣相」的包裝形態而生造出一款產品來。
買櫝還珠的故事每天都在這個行業上演。只是,「珠」都很有可能是魚目混珠的「珠」了。
陸羽說,「茶之為用,味至寒,為飲,最宜精行儉德之人。」茶,可以「賣相」不好,好喝與否才是衡量其價值的唯一標準。
華麗奢靡、過度包裝之茶,也許會有其特定用戶群,顯然不可能是「精行儉德之人」了。
大家各玩各的罷!
文:老茶鬼 2017.10.11
推薦閱讀:
※世界那麼大,茶餅為何偏愛棉紙包裝?
※普洱茶「僅僅是飲料」嗎?
※星巴克關閉所有茶店,跟某人說普洱致癌有關係嗎
※這一天,喝到了老山的茶
TAG: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