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遠遠走在了「哲學」的前面 | 霍金的《大設計》
義大利北部城市蒙扎,曾經通過法令:「禁止寵物主人把金魚養在彎曲的魚缸里」。因為提議者認為:「金魚透過這個彎曲的魚缸所看到的東西都是扭曲變形的——而這樣做很殘忍。」
嗯。仔細想想,如果我是那條金魚,看到扭曲的世界,好像......是有點慘。
這項法令一時間引發廣泛爭議,但在眾多的爭議聲中,有一個特殊的聲音,問出了一個石破天驚的問題:
「作為人類的我們,有沒有生活在另外一個巨大的魚缸里呢?」
——這個問題來自於理論物理學家霍金,最初發表於霍金和蒙洛迪諾的合著的《大設計》一書中。
《大設計》不僅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著作,更特別之處在於,它除「陳述現有研究」之外,還對宇宙和人類,進行了更底層的思考,並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認知視角。
就請各位跟我一起,點擊下面這個5分鐘的視頻,沿著霍金的思路,開啟一場思維的冒險吧:
泛讀科普經典《大設計》:霍金眼中宇宙的「終極理論」_科普中國·科普影視廳2017-典讀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cover/4wvq0hjgw32e8vu/g0556vnvbwj.html如果不方便看視頻,下面的圖文也同樣精彩:
自柏拉圖以來,哲學家們長期爭議:到底什麼是「實在」?
「實在論」認為:存在一個確定的,絕對真實的,不因觀察者變化而變化的客觀世界。
而建立在「實在論」之上的經典科學,進一步認為:物體,擁有如「速率」,「質量」等確定的物理性質。同樣的參照系中,無論誰去觀察這些性質,得到的結果都會是相同的。笛卡爾的「坐標系」,是基於這種世界觀之上,有代表性的思想。
"實在論",在傳統的視角中看起來是毋庸置疑的;但霍金指出,在現代科學的視角中,它就受到了嚴峻的挑戰。
霍金先把視線看向世間萬物:
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能看到,摸到的物體,都是「大量微觀粒子,被看作一個整體後,在宏觀世界的表現」——這個整體所表現出的屬性,如"溫度",「運動狀態」,實際上都是統計學視角的反映。
而我們一旦把視角放到微觀,就發現不是那麼回事了。
物理學家發現:一個粒子,只有在被觀察者測量的時候,才會擁有確定的位置和速度。
當它沒有被測量的時候,它就沒有確定的位置和速度。注意,不是「還沒測到」,而是「沒有」。
"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的提出,讓人類揭開了「宇宙真相」的一角。也讓人類增加了對"客觀實在世界"的懷疑。
霍金的思索還沒結束,他又把視角看向人類自己:
人類的「認識」 是通過「視覺」,「聽覺」,「觸覺」,以及「思維」等過程產生的。霍金認為:「人類從來不能直接攝取客觀信息,而是由一種類似於「信號處理器」的東西——即我們人腦加工並解釋的。」
舉個例子:光從人的瞳孔進入眼睛,經折射後抵達視網膜,視網膜將光信號轉化為生物電信號,並通過視覺神經將信息傳給大腦。
值得一提的是,人類整個視覺範圍中,真正具有高解析度的部分,僅有視網膜中心大約1度的狹窄視角範圍。相當於你伸出手臂,你的拇指所覆蓋的角度。
幸運的是,你的大腦具有強大的運算能力,它會把兩隻眼睛接收並翻譯過的信號,用「智能演算法」進行拼接,填充,優化,並藉助其他經驗,將二維數據,三維化。
然後才有了你「看」到的這一切。
那麼,到底誰是那隻金魚呢?什麼又是真實的呢?
柏拉圖以來,「實在論」與「反實在論」爭論了兩千多年,而霍金終於給出了這樣一個新的觀點:「依賴模型的實在論」。
霍金認為:沒有那個最客觀,最真實的「實在」。只有我們建立的「模型」,和這個模型框架內的「實在」。
人類所能做的,就是建立模型,觀測數據,解釋現象——人類既無法突破"不確定性原理"找到"絕對的客觀";也無法繞開人類的「信號處理器」,開啟"上帝視角"。
基於以上的思考——霍金眼中,能夠解釋我們所在的宇宙的,是一系列不同的理論:這些理論就像是一張張互相交疊的地圖,分別覆蓋有限的範圍。而在交疊處,它們展現相同的風景。
霍金認為:這一張張地圖拼湊起來的就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是人類苦苦尋找的「終極理論」的答案。
如何理解生命,萬物和宇宙的存在?
平凡的你我,被歷史創造,同時也在作為觀察者,創造著歷史。
感謝你選擇和霍金一起經歷這場「思維的旅程」。
期待人類能在不久的將來,找到那個「大設計」。
推薦閱讀:
※NASA驚天計劃:要把太陽當成最大望遠鏡!
※【元素家族——連載55】推翻燃素理論——氧氣發現史(下)
※好好吃飯是一件讓人絕望的事|你知道進食障礙么?
TAG:霍金StephenHawking | 物理学 | 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