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了那麼多方法,為什麼你的小腿還瘦不下來?

本文約2972個字

閱讀全文大概需要6分鐘

今天將為大家解析,為什麼有些人會小腿粗壯,以及對應的改善動作,動作不多、技術不難,貴在堅持,每天花上10min,就能告別小粗腿,穿進心儀的高筒靴和小短裙,還是很划算的!

小腿粗的成因

小腿粗有很多原因,大致可以歸為: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

先天因素包括跟腱長度、先天肌肉形態、脂肪堆積程度等,如果你的「出廠設置」就是如此,後天也很難改善。

後天因素包括不良走路姿態、足弓塌陷、長期穿高跟鞋等,而這些方面我們通過一些簡單的動作練習,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你是先天小腿粗嗎

在了解自己小腿的「出廠設置」前,先來看看小腿的形態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

我們拍了幾十個人的小腿,每個人的跟腱長度、肌腹形態各不相同。

通過下圖的解剖結構可以看出,小腿形態是由骨骼、肌肉和脂肪共同決定的,其中的骨骼,顯然我們拿它沒辦法,剩下的就只有肌肉和脂肪了。

對小腿圍度影響最大的兩塊肌肉就是:淺層腓腸肌和深層比目魚肌,統稱為小腿三頭肌,它們向下融合成跟腱。

肌肉的肌腹和肌腱受遺傳因素影響,不同的人會呈現不同的形態,而肌肉形態直接決定了小腿的基本形態。

舉個例子,一般來說跟腱越長,小腿的整體形態就越纖長,跟腱短,肌腹佔比大,小腿形態就顯得相對粗壯,這時候可以低頭看看自己的小腿,是哪種形態呢?

除了肌肉外,脂肪囤積也影響著小腿維度。脂肪包裹在肌肉外,脂肪越厚,圍度越大(好像是句廢話,可還是要說出來)。

但人身上的脂肪並不是均勻分布的。有的人四肢纖細,腹部肥大,這類人就是腹部容易囤積脂肪;有的人上半身瘦,臀部圍度大,這類人更容易在下肢囤積脂肪。同樣,有的人先天就容易在小腿處囤積脂肪。

以上都是我們的「出廠設置」,如果你的「出廠設置」不是很完美,那就要從其他角度入手,儘可能的去美化小腿的形態。

你的小腿粗可能是後天原因

相較於先天因素,後天因素更為複雜,有可能是不良習慣和訓練方式,讓小腿一點一點的變粗壯,下面我們逐一分析一下。

因素一:你會走路嗎?

走路誰還不會?每天看計步軟體排行榜:「我都走了一萬步,為什麼腿還不細?」然而事實是,如果你「走錯了路」,沒有掌握正確的下肢發力模式,當心走粗了小腿。

無論是走路、跑步還是跳躍,下肢的發力順序都是一樣的,只是關節角度的差異。

上圖為理想狀態下,下肢關節活動順序示意圖。其中,髖關節優先產力,活動範圍最大(曲線曲率最大),進而膝關節順勢發力,踝關節產力能力和活動角度均最小。

錯誤的發力順序+高強度訓練

=

局部粗壯+損傷風險

雖然走路的強度很低,但你日復一日,一直都是錯誤的發力順序,長期累加起來,結果也不可小視。

錯誤的發力順序會對身材產生影響。如果你平時的走路跑跳時,足踝發力過多,則容易導致小腿粗壯。

因素二:你的足弓還好嗎?

足弓由骨骼和韌帶、肌腱等具有彈性和收縮力的組織共同構成,形成一個向上方凹的弓形結構,可分為縱弓(內測足弓和外側足弓)及橫弓。

有很多人,都出現了「足弓塌陷」,為什麼呢?這就要要「歸功」於人類發明了鞋子,不需要再像遠古人一樣,用足底去適應凹凸不同的路面,這就使足底彈性變差,產生了足弓塌陷,我們管這種後天原因造成的足弓塌陷叫:功能性扁平足。(有些人屬於先天性扁平足,不在本次討論範圍內。)

若有足弓塌陷的情況存在,很有可能,你的小腿粗壯就是「足弓塌陷」引起的。

當足弓消失,或出現足弓塌陷,足底肌肉彈性就會缺失。我們的足跟、足前掌、腳趾在走路過程中,就像車輪滾動,每走一步,你的足底筋膜就被拉長一次。

如果足底肌肉彈性缺失,足踝承載的力量就會增加,而負責足踝發力的肌肉就是構成小腿圍度最主要的肌肉:腓腸肌和比目魚肌,小腿就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的變粗。

足弓塌陷自測法

觀察足弓在非承重和承重狀態下的形狀:

若非承重狀態下有足弓,但腳踩在地面上承擔體重後,足弓消失,則判斷為足弓塌陷。

對於因足弓塌陷造成的小腿粗壯,就需要對足底進行激活與訓練,讓足底恢復它本該有的緩衝功能,從而優化小腿形態。

01 膠球激活足底筋膜

動作細節:將膠球踩在腳下,左右前後滾動,稍加用力,保持微痛狀態。

練習時間:30s/組*2組。

02 彈力帶足底拔河

動作細節:坐姿腳跟撐地,腳趾屈曲夾住彈力帶一側,用手抓住另外一側,多角度變換拉動,腳趾始終發力夾住彈力帶。

練習時間:30~60s/組*3組。

03

緩爬坡訓練

動作細節:斜坡的最佳角度是15°左右,站立在坡面上,足底與地面平行,小步緩慢的邁步向前移動。

練習次數:10-15步/組*3組。

因素三:運動後放鬆到位嗎?

跑步、跳躍、球類對抗類運動,經常是下肢發力,容易導致肌肉緊張,如果運動後沒有進行適當的放鬆與牽拉,很容易造成肌筋膜代謝環境紊亂,導致局部供氧不足,出現酸痛、水腫。所以趕緊回憶一下,跑步後、打球後,小腿有沒有很緊張呢?有沒有放鬆呢?

01 泡沫軸放鬆小腿後側

動作細節:坐在墊子上,雙小腿交疊壓在泡沫軸上,雙手撐在身體後側穩定姿態,雙腿左右滾動,上側腿主動向下壓,增加下側腿按壓力度。

練習時間:60s/段,分3~4段按壓。

02 牽拉小腿後側

動作細節:雙手撐牆,雙腳前後開立,前側腿膝關節微屈,後側腿蹬直,背挺直,收下巴,雙腳踩實地面,重心向前移動,後側腳跟不要離地。

練習時間:30s/組*2組

因素四:偏愛高跟鞋?

高跟鞋通過把足跟墊高,在視覺上腿顯得更長,但是卻始終讓小腿後側處於發力緊張狀態。如果你的鞋跟高,走路時間長,還不注意放鬆與訓練,小腿圍可能就一粗不可收拾了。

但我們也不能因噎廢食,也許是為了美,也許是真的喜歡,很多場合下,高跟鞋還真的必不可少。當然合適的訓練還是可以幫助我們彌補高跟鞋的壞處。

01 拇指彎舉

動作細節:站在略高於地面的檯子上,支撐腳站穩,另一側腳前腳掌懸空,踩在檯子邊緣。用一根彈力帶勾住大拇趾,雙手緊拉彈力帶。大拇趾向下發力,對抗彈力帶向上的拉力。踩到大拇趾屈曲的最大位置,向上抬起放鬆,發力再次完成。

練習次數:每側完成10~15次*3組。

02 足跟走

動作細節:身體直立,前腳掌離地,小步向前行進。

練習時間:30~60s*3組。

03 平衡軟塌站立

動作細節:單足站立在平衡軟塌上(可以用彈性適中的沙發墊、床墊代替,訓練過程中注意安全),微屈膝屈髖,雙手叉腰或頭後交叉,儘可能保持身體穩定,減少晃動。

練習時間:30~60s*3組。

以上訓練完成後,記得進行小腿的放鬆與牽拉。

因素五:訓練方法合適嗎?

很多健身愛好者、訓練者都越來越重視足踝的訓練,經常會練習到各種提踵動作,比如坐姿提踵、站姿提踵。

(圖示即站姿提踵練習)

提踵類動作是針對小腿肌肉的訓練方式,可以增加小腿肌肉含量,如果是以增肌為目的,想把小腿練粗,當然沒問題。

但提踵動作並不是一個合適的足踝功能訓練,因為在實際運動中,小腿三頭肌的收縮方式並不是頻繁的進行向心收縮,而是趨向於靜力收縮,儲存彈性勢能,通過跟腱的彈性來完成運動。

我們訓練動作的選擇,一定要配合目標來進行,否則背道而馳,反而達不到我們的目的。

小腿粗壯基本都能在本文中找到原因,自我檢測——對號入座——開始鍛煉,改造小腿指日可待。

如果看完文章覺得無法對號入座,這時候提醒一下自己,你是不是全身都胖呢?如果是,那就快快全身減脂吧!

相關閱讀:

  1. 如何提高基礎代謝率成功瘦身
  2. 如何快速瘦大腿,瘦小腿。那麼黑科技的方法來了!
  3. 減肥,巧妙飲食讓你瘦成一道閃電
  4. 仰卧起坐錯在哪?我們應該如何系統有效練習腹肌?

本文轉載自:古德體育 作者:張晴雪 轉載已獲得授權。


推薦閱讀:

聽君一席話,不如讀一小時原著
學習Anki精神——以知識點為單位的卡片
麗莎大夫說,換個思路解決健康問題!
漢字教學的十種方法 寫給對外漢語教師的你
國際註冊漢語老師教學技巧分享之語音篇

TAG:瘦腿 | 健康 |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