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喬布斯:死亡是人生抉擇的試金石

摘自劉寶紅的最新專著《供應鏈管理:實踐者的專家之路》,機械工業出版社,京東、噹噹等各大網站有售。

不要向現實妥協,更重要的是,不要向自己妥協。

喬布斯逝世兩周年之際,我重聽他在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一遍又一遍。感觸很深的是對死亡的闡述,即如何讓它成為人生選擇的試金石。現代職業人,壓力山大,活在當下,活在別人的期望里。長此以往,理想缺失,沒有成就感,是個大問題。

在網上找這個演講的中譯本,看到很多版本,翻譯質量參差不齊,特別是對待死亡的那部分。我在這兒重新翻譯,與大家共饗。如有翻譯不到位之處,請不吝賜教。


17歲的時候,我讀到一句格言,大意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做對了」。這句話對我影響深遠。在過去的33年里,每天早晨我都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還會做我今天計劃要做的嗎?」如果一連多日答案都是「不」,我知道我需要改變了。

記住你會很快死去。在人生的重大抉擇上,這句話對我意義非凡。幾乎所有的東西——所有外界的期望、所有的自尊、所有對尷尬和失敗的恐懼,在死亡面前都會消失殆盡,剩下的才是真正重要的。記住你要死去,這是讓你避免患得患失、瞻前顧後的利器。你本來就一無所有,還有什麼理由不去追逐心中的夢。

一年多前,我得了癌症。早晨7:30我做了掃描,清楚地看到胰腺上有個腫瘤。那時候我連胰腺是什麼都不知道。醫生告訴我,基本上可以肯定這是絕症,存活期不會超過3到6個月。醫生建議我回家料理後事。這在醫學上叫臨終準備,意味著原來你有幾十年時間跟孩子講的話,現在卻不得不在幾個月里說完;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地緊緊有條,好讓家人到時候不至於手忙腳亂。這也意味著說再見。

那個診斷讓我整天心神不寧。傍晚的時候我做了個切片檢驗。他們把一個內窺鏡從我的喉嚨穿過胃,插入小腸,透過小腸把一個針頭刺入胰腺,取下腫瘤的幾個細胞。我打了麻藥(沉沉睡去)。我太太在現場,告訴我當醫生在顯微鏡下看過細胞後,他們(不由自主地)叫了起來: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胰腺癌,可以手術治療。我做了手術,現在沒事了。

這是我面臨死亡最近的一次,希望在未來的幾十年里不會更近。經歷了這些後,死亡對我不再是單純的理論。我可以更加肯定地對你說:

沒有人願意去死。即使是上天堂,人們也想活著去。然而死亡是我們的共同歸宿,從來沒人能夠逃脫。它本來就應該是這樣。(但是,)死亡很可能是生命的最好創造。它是生命的催生劑,讓老的逝去,給新的讓路。現在你們是新的,但在不遠的將來,你們會慢慢變老,從世上消失。抱歉這有點聳人聽聞,但事實就是這樣。

生命有限,所以不要浪費在活別人的生活上。不要局限於教條,按照別人的想法生活。不要讓別人的噪音蓋過你的內在心聲。最重要的是鼓起勇氣,追隨理想與直覺——它們早已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其餘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聽完了喬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講,我想說的是職場十年八年後,要說生死或許有點太早,但基本生活有保障了,是該讓心中的夢想復甦的時候了。「記住你要死去,這是讓你避免患得患失、瞻前顧後的利器。你本來就一無所有,還有什麼理由不去追逐心中的夢」。

讓我們重溫羅曼羅蘭在《約翰·克里斯托夫》的一段話:「大半的人在二十歲或者三十歲上就死了:一過這個年齡,他們只改變了自己的影子,以後的生命不過是用來模仿自己,一天天地重複……」不要向現實妥協,更重要的是,不要向自己妥協。用大前研一的話講,就是「心有所想,必定身體力行」。要知道,命運不是天意;命運是個人選擇。

劉寶紅 | Bob Liu

暢銷書作者,供應鏈管理專欄創始人(scm-blog.com 最新專著《供應鏈管理:實踐者的專家之路》聚焦專業能力提升,在京東、噹噹等網站正式發行。《供應鏈管理:高成本、高庫存、重資產的解決方案》《採購與供應鏈管理:一個實踐者的角度》繼續領跑暢銷榜。

推薦閱讀:

六浪記-序
米衙:職場轉行,不妨先嘗試跨界,做斜杠青年
【轉載】如何管理自己——《哈佛商業評論》史上重印次數最多的文章
如何控制自己對知識的渴望?
任何領域的高手,都在這三點上下足了功夫,沒有例外!

TAG:职业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