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讀書筆記
開學一個月了,大三這一年專業課多,總感覺每天的事情都做不完啊,╮(╯▽╰)╭心裡很著急,希望自己能勤快點~封面是四月份去丹鳳縣玩的時候,在鳳冠山上拍的丹鳳全景。
白先勇 《白先勇細說紅樓夢》這是白先勇在他的母校台灣大學授課的講稿,文字處理方面確實比較粗糙,口頭氣息很重,不如他的小說精緻流暢。我很喜歡白先勇的小說,但這本《細說》我只能打三星,白近乎偏執的認為後四十回是雪芹原作,字裡行間都表現著對程乙本的溢美,明明有些段落是庚辰本更好,但白仍然堅持說程乙本為佳。不過有些論述也不無道理,比如偷試雲雨情時襲人的表現,我也認為程乙本寫的更曲折含蓄一些,庚辰本錯漏太多,抓住它的缺點挨個批判,簡直要把庚辰本說的一無是處。白說到芳官戴的兩個耳環不對稱,我很喜歡這種不規則美,白卻說這可見芳官也是個不規矩的女孩子,諸如此類的論調令我非常反感。還有對程乙本尤三姐的形象表示認同,程乙本和庚辰本對尤三姐的塑造確實存在很大的分歧,我個人是喜歡庚辰本的,尤三的性格更為複雜細膩,而不像程乙本簡單鮮明的「聖女」。我只看了上冊,下冊委實看不下去,總之,我雖然不認同白先勇關於紅樓的許多觀點,但還是很喜歡他的小說。
林冠夫 《紅樓夢縱橫談》這套《名家解讀紅樓夢》我自己買了好幾冊,現在讀的是第五本了,大體質量有保證,幾乎都是三到四星的評價。《縱橫談》由一篇篇的雜談組成,若干篇劃分為相似的主題,但沒有很嚴格的區分,讀來比較輕鬆。林冠夫對續書的評價很客觀,他和白盾同樣懷疑高鶚是否為續書作者,並且對比了幾種續書,使讀者真切感受到,其他續書是如何的荒唐……很遺憾的是,林冠夫提起某些問題,但並沒有深入探索,只是淺嘗輒止而已,比如我很感興趣的空空道人,這個以後有能力專門寫一篇文章談談。
王蒙 《紅樓夢啟示錄》這真的是非常私人的一本紅樓筆記,作家眼中的紅樓是它的宏大的結構、繁複的人物、張馳有度的情節帶給自己和其他小說家的啟發,書名為《啟示錄》很合適。有些看法現在看來不免幼稚和簡單,讀起來很快,沒有什麼地方需要細加思考的,啟示錄給我的啟示倒是不多。
嚴歌苓 《芳華》和她之前的作品相比,這本書更多的加入了嚴歌苓自我的意義,成都文工團的生活儼然就是嚴歌苓少女時期的經歷。嚴歌苓的小說中常常有一個「我」來追憶敘述祖輩的生活,這個「我」和作者自己還有一定的距離,但我們在《芳華》中可以感受到,這個「我」和嚴歌苓已有一定的重合,蕭穗子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少女嚴歌苓來回憶自己的青春,一群少男少女在狹小的紅樓里不斷試探、曖昧,青春期的懵懂和悸動。翻開第一頁,有一句簡短的英文「You touched me.」小說原名《你觸摸了我》,我更喜歡《芳華》這個名字,芳華,應該是指少女們最好的一段時光,芬芳馥郁,光華奪目。兩次觸摸事件,一次將劉峰對林丁丁的愛戀打入深淵,一次使何小曼對劉峰的依戀深埋心底。小說真正的女主角應該說是何小曼,小曼是上海女子,嬌小,卻不溫柔,幼時失去父親,又缺少母愛,形成了她攻擊性極強,難以相信他人的性格心理,劉峰在所有人都不願跟她搭檔時,伸出手掌捧住小曼的腰,優美的完成舞蹈動作,少女的身體藏著幽微的秘密,就算再餿,再難聞,也難掩其中的跳動旖旎,劉峰觸摸到小曼的腰,為之後兩人的相伴埋下伏筆,劉峰愛情的死亡自林丁丁始,劉峰生命的死亡自何小曼終。遺憾的是,何小曼和劉峰只是臨死前的一段相互扶持,並不是我所想像的愛侶,聯繫小曼後來發瘋,一切都是意料之外,卻是情理之中。女作家寫人性,我最喜歡張愛玲,其次就是嚴歌苓,不得不說,嚴歌苓實在太會講故事了,這個講故事,和一般流俗的網路小說有很大差別,講故事和講故事是截然不同的。嚴歌苓的書更流行商業一點,並沒有很高的文學性,但讀起來,就是極動人。小說中提到劉峰參加戰爭失去一條臂膀,書中雖然沒有點明具體的名字,但我們結合嚴歌苓的早期生活,很容易可以看出這場戰爭就是對越自衛反擊戰,這也許是敏感的原因,電影撤檔,不知有沒有這方面的因素在。迄今為止我所看過嚴歌苓作品改編影視最成功的是《天浴》,期待《芳華》會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莫言 《紅高粱家族》莫言這部作品給我的第一感受是色彩極為濃郁,張揚粗獷,對比鮮明,最突出的顏色就是野性的紅色,各種鮮艷的顏色渲染著生命的奔放。紅高粱代表著東北高密鄉人的赤誠和血性,勃發的生命力,有如「我」所敘述的爺爺余占鰲一生奉行的酒色財氣,奶奶戴鳳蓮的潑辣果斷,長工羅漢大爺的堅毅不屈,到「我」的父親豆官天真魯莽,在那場殘忍血腥的人狗大戰中失去了一個睾丸,雖然並沒有失去生殖能力,但這似乎意味著紅高粱生命力的倒退,而到「我」甚至倒退成自己厭棄的「雜種高粱」,因此「我」十分仰慕祖輩的絕世風采,莫言在書中深情的歌頌高密土地,深情的呼喚紅高粱,表現出對自己對這片土地深深的眷戀。其實可以看出,莫言筆下的東北高密鄉,和真正的農民生活脫離了太多,莫言追求的是一種民間傳奇敘事。小說延續了莫言一貫的荒誕筆調,他深受馬爾克斯和福克納的影響,時空錯亂,故事情節不因時間的線性發展敘述,完全根據「我」的情緒和感知轉換。小說描寫的是抗戰時期的農民生存狀態,但是和平時所看的抗戰小說大不相同,《紅高粱》中並沒有很明顯的時間節點,沒有重要的歷史事件,而且意識形態接近於不存在,「我」爺爺余占鰲既不屬於共軍,也不屬於國軍,他是屬於匪軍,不受政治的管轄,所做的一切全憑自己的個人恩怨情仇,俠氣和匪氣並行,當的起英雄二字。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家裡釀造的高粱酒本來平平無奇,但當余占鰲放肆的撒了一泡尿後竟然香飄十里,自此遠近聞名。酒和高粱是本書中兩個靈魂意象,小說中對酒的偏愛讓我聯想起西方的酒神崇拜,酒神狄俄尼索斯是為希臘人所祭祀供奉的神明,英雄傳說正是起源於祖先崇拜。
納博科夫 《洛麗塔》圖書館只有上海譯文主萬的譯本,這個譯本很多句子都不夠流暢,但是納博科夫繁複的長句真是有另一種獨特的審美感受。這是非常奇特的一次閱讀體驗,小說本身受到的爭議和批判非常多,一度被禁,但是關於色情的描寫並不出格。故事是42歲的亨伯特在監獄中的回憶錄,亨伯特是個文學教授,他對文字非常敏感,小說中處處可以看到他對洛麗塔痴狂到變態的控制欲和佔有慾。洛麗塔,她是令亨伯特迷戀讚美的性感少女,天真的小仙女,稚嫩的小精靈,又是勾魂攝魄的小妖女,是使人沉醉愛欲發瘋的女魔。我有一個很深刻的印象,洛麗塔在亨伯特的回憶中總是處於陽光的折射和陰影的移動中曖昧不清,亨伯特認為他的洛麗塔在別人眼中只是個智力平平的普通少女,亨伯特對她引誘,強姦,又對她詛咒,斥責,他的回憶錄敘述主觀性非常強,我們很少能夠看到洛麗塔她的感受,那麼洛麗塔她本身的想法呢,她真的是亨伯特所認為的那樣嗎,我覺得不是的,從亨伯特自己所回憶的洛麗塔的言語行為,她早已對這種亂倫的同居無法忍受,她想方設法的逃跑,逃離這永遠無法公開的畸形關係中,洛麗塔自己的控訴,和亨伯特的主觀感受是矛盾的,洛麗塔她的心理線是一條隱形在亨伯特敘述背後的伏筆,只有明白這個,才能理解為什麼結尾處亨伯特近乎病態的挽留,換來的只是洛麗塔的厭惡鄙夷,因為她的反抗由來日久。
肖洛霍夫 《靜靜的頓河》好大一個部頭,四冊一百五十萬字,因為《白鹿原》讀的,陳忠實反覆提到過俄國文學對自己的影響,尤其是《靜靜的頓河》,讀了以後才感受到,其實阿克西妮亞和葛利高里的愛情,很像黑娃和田小娥,說不定正是脫胎於此。由於蘇聯特殊的誕生和解體,重大的政治問題註定了俄國的社會歷史和我國不同,俄國小說一般都篇幅宏大,反映社會人民大眾的全景生活,擁有自己獨特的史詩品格。《靜靜的頓河》把紅軍、白軍和匪軍,哥薩克人和俄羅斯人這些激烈的階級鬥爭和群體衝突,一戰、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哥薩克叛亂等等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融合在人與人的矛盾關係中,表現出頓河哥薩克民族命運深刻的變遷,全書最動人的是阿克西妮亞和娜塔莉亞之死,還有我很偏愛的間諜和安娜的愛戀。阿克西妮亞性感熱烈,是極其美貌誘人的哥薩克女人,她是女性之美的典型,她對葛利高里飛蛾撲火的愛情使得她一次又一次背叛自己的家庭和丈夫,被人唾棄,但只要有葛利高里的愛,一切代價都顯得微不足道,她和葛利高里在一起時已經是已婚之婦,阿克西妮亞逃離冷漠的家庭和葛利高里私奔,就算所有人指責她是蕩婦,她從不以自己為恥,反而更加熱烈的愛葛利高里。聯想起她少女時被禽獸般的父親強姦,失去了處女之身,結婚後又受到司捷潘的虐待的不幸經歷,最終她在流彈中受傷身亡,是葛利高里的愛情給了她新生,又加速了她的毀滅。娜塔莉亞是我最最心疼的一個女人,她溫柔美麗,善良勇敢,她本可以生活的無憂無慮,但當她愛上葛利高里並嫁給她的時候,就註定她命運的悲劇,你永遠無法感動一個不愛你的人,葛利高里在娜塔莉亞死後表現出的難過,更多的是對孩子的責任心,對自己妻子的愧疚,至於說一個男人對一個女人憐惜的感情,可能會有那麼一點點。娜塔莉亞愛葛利高里到放棄尊嚴,甚至為他自殺,她的愛情深沉而悲愴,面對葛利高里的不忠,她謾罵、指責,但毫無用處,當娜塔莉亞徹底絕望的時候,此時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肚子還懷了一個新的生命,一個妻子,一個母親的忍耐已經達到了極限,她選擇用殘酷的墮胎來表達自己沉默的反抗,她一生委曲求全,連死都死的這麼安靜,那個老婆子用鐵鉤子把她的子宮全弄壞啦,流出的血那麼多,濕透了一個又一個床褥,中午她就死了。娜塔莉亞雖然在暴風雨中憤懣的詛咒過葛利高里,但當臨死的時候,還是穿上了第一次見葛利高里時的裙子,告訴兒子替自己吻他。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洛麗塔》中亨伯特的自我剖白,用在娜塔莉亞身上似乎很合適,「你是不是相當、相當肯定——唔,當然不是明天,也不是後天,而是——唔——將來某一天,隨便哪一天,你不會來跟我一起生活?只要你能給我這樣一點微小的希望,我就要創造一個全新的上帝,並用響徹雲霄的呼喊向他表示感謝。」
祝大家假期愉快。
推薦閱讀:
TAG:读书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