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交網路》為點來談談人物改編類型電影的基本結構(一)
近年來好萊塢的傳記片和真實事件改編電影層出不窮,最出名的莫過於《血戰鋼鋸嶺》和《薩利機長》,這兩者都屬於後者,也就是真實事件改編電影。
傳記片同樣也是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從嚴格上來講,「傳記片」的真實性不可能達到百分百,因為電影的複述性和藝術性決定了傳記片的主觀性,即使是在複述一段歷史,我們也是通過別人的記載去了解那一段歷史。最經典的莫過於對辛德勒事件的改編,造就了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通過對戰爭年代不同角度的主觀展現來儘可能的「客觀」的表現辛德勒救助猶太人的故事。
同樣的,《美麗心靈》中的男主角約翰·福布斯·納什也是如此,電影中不僅展現了作為數學家的男主約翰天才的一面,同時也通過對其產生的「幻覺」的客觀展現來讓觀眾進入到他的內心世界裡。
而這種內在世界的展現,就是電影的「主觀行為」,如果沒有攝像機和劇本可以去向我們展現男主角的內心世界,我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感受到男主內心的恐懼和折磨的。
從以上看來,《辛德勒的名單》和《美麗心靈》都是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作品,他們應該都是屬於後者才對,但是實際上,這兩者同樣也是屬於傳記片類型的。
即使是我要講的電影《社交網路》,同樣也是一部優秀的傳記片。
那麼,傳記片的特點是什麼呢?
傳記片和真實故事改編電影的有區別嗎,如果有的話,區別在哪?
相比於傳記片來說,真實故事改編電影的跨度非常大,因為改編類型和風格的多樣性,也就導致了形式和結構的多樣性。
在故事改編的過程中,導演和編劇可以通過將多種形式類型雜糅在一起來表現自己的風格,但是在對真實故事的取材上卻可以只是借鑒一個核心。
什麼意思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導演科波拉的經典作品《教父》三部曲了,故事改編於曾發生在美國境內的義大利黑手黨的發展歷史,而這裡面的所有人物全部都是虛構,只是借用了「義大利黑手黨」家族的殼而已,而通過借用「殼」,電影的時代感和整體風格就通過角色和歷史迅速建置起來,我們看到了老柯里昂刁鑽和世故,也看到黑手黨內部的殘忍鬥爭。
這些都是在對真實故事的藝術再創造的展現,通過將人物戲劇化和立體化,從而使得故事的維度增加,張力增強。
同樣的,《薩利機長》也是如此:一般我們在展現一個人的故事的時候會選擇危機發生之前作為開端,比如電影《大空頭》和《社交網路》以及《公民凱恩》,但是《薩利機長》卻沒有那麼做。
他是怎麼做的呢?
倒敘。
一場空難事故是本部電影中的一個核心片段,而整部電影的發展和延伸都是由於這個事件的持續發酵而產生的,按照我們正常的思路來看的話,我們可能會將薩利機長拯救乘客的故事放到故事中後期,然後將整個故事的敘述核心集中在對薩利機長的正麵塑造上,這樣的話我們的故事就成了一個衝突疊加的過程了。
這很類似經典英雄旅程的套路,通過對主人公的歷練和引導,來使他走上成為英雄的道路。
但是《薩利機長》並沒有按照這樣的套路來,故事是從薩利機長的一場噩夢開始,然後通過這場噩夢向觀眾影射了他的心理狀態以及「墜機事故」的片段,而在之後的劇情里,故事就一直在過去和現在兩條線里交叉,通過對薩利機長的「恐懼」外化的手段,來引導觀眾進入薩利機長的內心世界中去。
恐懼可以外化,同樣的,其他情感同樣也可以外化,比如在《末代皇帝》中,大量使用全景和遠景來讓觀眾與人物產生「距離感」和「陌生感」,這是導演刻意營造的一種情緒,而這種情緒不僅僅感染了我們,同時也在暗喻作為主角的溥儀內心世界的「孤獨」和「無助」。
《美國往事》中,多次採用到悠揚、柔軟的音樂作為配樂,比如在片中出現的一首經典歌曲:「Amapola」,就是在主角麵條與女主黛博拉第一次親密接觸的時候的背景樂,音樂很好的渲染了他們之間的相遇,同時也通過這種渲染讓人物的內心變化呈現在觀眾面前,這種用音樂來表達人物情緒的片段在以前的電影中經常出現,當劇中人物笑的時候配樂是歡快的,而當人物難過的時候配樂則是悲傷地。
以上這些電影作品全都可以屬於真實事件改編電影的範疇之內,但是能作為傳記片的卻只有少數,因為傳記片的對於故事的真實性存在一個大致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必須以真實事件或人物為核心來進行藝術創作。
這就要求傳記片類型的電影在表現的過程中不能刻意的去營造和表現與真實事件相差太遠的東西,比如電影《教父》只是依託於真實事件的大背景而創作的虛擬小說,所以並不能算作是傳記片,同樣的,傳記片的類型也絕不僅僅只局限在「個人」身上,無論是對「個人真實故事片段」還是「歷史事件」的創作過程,都可以算作是人物和歷史的還原過程。當然,前提是故事的核心是人物和歷史事件。
這樣來看的話,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中式包含傳記片類型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在電影《社交網路》中,facebook的創始人馬克扎爾伯格的傳奇經歷在導演大衛芬奇的手下變成了一場觀賞性和懸疑性俱佳的優秀作品,憑藉的也是對扎爾伯格真實故事的藝術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加劇人物衝突,時間線上的交叉重疊,音樂上的情緒渲染,人物線上的多次重合等等來展現故事的懸疑性和趣味。
大衛芬奇用了一個好熱點(Facebook和創始人扎爾伯格)造就了一個好故事,同樣的,他也是一部很好看的傳記片。
(下一篇文章里,我將就大衛芬奇的敘事結構做簡單分析,今天先寫篇水文....)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