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不合,遠比三觀不合可怕

1、

今天看到一條新聞,一個小伙開著跑車、載著兩米六的大熊,去學校給女生表白。

自然毫無意外被拒絕了,有所謂的「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被拒絕的原因是因為長相問題,還有一些圍觀群眾發微博,稱「有錢是有錢,但吃藕就是吃藕(丑)」

為此,記者寫新聞「小伙開跑車追女孩,卻因長相被秒拒」,還附上了關於「顏值就是正義」的鏈接。

於是網友的評論多數都是:批評現代女生要求多,沒有臉的人會失去整個世界;這個社會對長相丑的人充滿惡意等等。

然而在整件事中,我對小伙更多地是同情。

我認為導致他被拒的原因並不是丑,至少我能從模糊的照片中看出,他身高不矮、也不胖、五官也端正,可能就衣服品味差點。

關於顏值這件事,也許大家對所謂的外貌協會缺乏了解,外貌協會的人如果第一眼看你就不合適,那你連繼續接觸她的機會都沒,別說來學校送禮了。

胖翔就曾經在交友群中認識了一位美女,美女讓他發照片,他發了過去,結果美女自豪的來了一句:「我這個人有點外貌協會。」就再也不理胖翔了,無論胖翔後面怎麼展示自己的經濟實力。

值得一提的是,胖翔其實很有女人緣的,因為他嘗試的多。

所以,小夥子表白被拒是因為長相,是不太可能。雖然當眾表白這個行為本身就不合適,但每一個表白者必定對這段關係有一定自信,才有可能實施行動。

真正讓小伙搞砸這段關係的,不是他的外貌,而是他對女生情緒的理解。

他要低調點,這事就成了。在這段關係,他的經濟實力一定是加了分的。

試想一下,你開跑車到人家宿舍樓下表白,要是女生接受了,她周圍的朋友會怎麼看她?

赤裸裸的拜金女啊!

雖說愛財乃人之本性,但擺在大家面前就不對了,特別是在大學這種強調知識的地方。

每個人都有兩種態度:外顯態度和內隱態度。

比如在一項計劃書的簽字中,領導批示同意,這便是領導的外顯態度。

不過有時你就會發現,即便領導批示了,事情還是遲遲辦不下來。

為什麼?

因為領導表示同意只是不想得罪人,仔細觀察同意兩字後面有一個空心的句號,那這個句號就代表了領導的隱藏態度:這事還沒定論,先拖著不辦。

領導不會把這個細節告訴辦事員,因為他不能給人留下把柄,關鍵時刻可以甩鍋。所以辦事員們也只能在日常生活中,揣摩上意了。

剛入職的辦事員不懂這個,看到批示就風風火火把事辦了,這樣的愣頭青自然要被領導秋後算賬。

也許你覺得這事不地道,但遺憾地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不願被別人知道的想法,讓這些想法能得到一定滿足,又保有一定的空間,這是親密關係中最重要的一課。

跑車開到宿舍樓下就相當於,把「追求物質」這個內隱想法晾在大眾面前鞭笞。

首先這想法並不可恥,其次它也不是二人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

另外,這個兩米六的熊,哪怕它是全國四個限量之一價值上萬,我也不想吐槽了。

你這不明擺著告訴大家,收禮的人很幼稚嗎,送個包也比這好啊!

這事對女生還真是無比尷尬,接受了就是「拜金女」,拒絕了就是「外貌歧視」,無論哪條路都要被大眾批判。

戀愛無非「臉」和「錢」,能得出這樣簡單結論的人,可能內心中真的缺少點「情」。

2、

很多人都在強調「三觀不合的人不能嫁」、「遠離三觀不合的人」,如此重視三觀的今天,人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所謂三觀,到底是外顯態度,還是內隱態度?

由於外顯態度受社會道德契約影響,絕大部分人在許多事(出軌、犯罪、戰爭等)上是有一致性態度的,這一層面必然不是影響親密關係的關鍵因素。

影響親密關係的必然是內隱態度。

可是我們前面說過,內隱態度是隱藏的,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很難判斷,兩個人三觀是否合適的原因。

大部分人都認可旅行是一種最好的檢驗三觀的方法,這是一個檢驗內隱態度的好機會。

旅行結束後,他看到卸妝後你斑駁平庸的素顏,你無理取鬧的小脾氣和年齡不相稱的公主夢,以及日漸粗糙油膩的皮膚。

你也窺視到了他不為人知的一面,原來男神如他,睡覺也會打鼾磨牙,會為了幾塊錢的早點和人爭論不休,甚至會在大清早把臭掉的襪子丟朝一邊。

此刻你的妝已經花了,他的人設也崩了,留在你們兩人中間的,便只有最原始的情緒滲透方式。

回家的路上,車廂昏暗冷清,你們相擁看窗外飛馳的風景,細想著這一路的分歧,爭執,妥協,你們感覺身旁坐了一個熟悉而陌生的人。

所有的這一切,都在不斷強迫你審視這段關係,思考要不繼續下去。

這時車窗上倒映出你們的臉,馬賽克般的景色從你心頭掠過,突然你想起自己為什麼能和他在一起了。

晚餐的時候你想吃牛排,而他想吃火鍋,剛想生氣時,他開口了。

「是啊,你吃多了辣臉上會長痘痘,而我老吃牛肉又會長胖,搞不好回去後爸媽都不認識我們了。不如這樣,聽說這裡的海鮮很不錯,我們一起換個口味吧。」

你們一起去吃了,你感覺口味不錯。

睡覺前,他說他想要,此時你覺得做愛不是必要條件,而他早已饑渴的猶如人形泰迪。

你問他:我實在不想,但看你憋著的樣子也很心疼你。今晚你輕點,但以後我們得分房睡,因為我實在沒準備好,行嗎?

他使勁親了你下,抱著你說:要不咱們結婚吧。

此時你明白了,當迥異的人生改變了你們思維的軌跡時,你們兩人都在用一種情感的紐帶,把情緒注入到對方心理。而最後你們不是改變了對方,而是雙方又組成了新的東西。

三觀相合,其實很難,很多時候是情緒的表達讓三觀在漸漸變得相合的。

3、

心理學家Forgas提出過一個情感滲透模型 ,模型針對情緒對人際信任的影響效應提出了一個觀點,比起人的行為或思考特徵(三觀),兩個人親密關係信任程度更取決於高情感滲透策略模式下,積極情感的表達(情感互動模式)。

高情感滲透策略有兩種,包括啟發式加工(heuristic processing)和實體式加工(substantive processing)。

啟發式加工基於與不相關環境信息的聯繫而做出判斷(Griffitt, 1970)或者基於個體佔優勢的情緒狀態而做出判斷(Clore &Parrott, 1991; Schwarz & Bless, 1991)。

比如,女生在服裝店詢問哪件衣服適合她時,情感高手們判斷基準不是衣服的樣式花色價格等,而是觀察女生在試穿哪一件衣服時,情緒更為高漲。

實體性加工做出的判斷需要對信息加以選擇、認知和解釋以及與已有認知結構加以聯繫。

「是啊,你吃多了辣臉上會長痘痘,而我老吃牛肉又會長胖,搞不好回去後爸媽都不認識我們了。不如這樣,聽說這裡的海鮮很不錯,我們一起換個口味吧。」

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實體性加工,由於引入新的參照系,會降低親密關係的衝突。

研究也發現,人際中所產生的不信任線索,多數出現在心境不一致的時候。

可以說,三觀合不合這件事上,情緒是一個重要變數,一旦情緒不合,三觀無論如何也合不了。

我國網友在互噴對方時,是深刻的理解這一點的。

周國平說過:愛,可以讓你不寂寞,但是卻無法讓你不孤獨。即使是最親密的愛情,最貼心的愛人,不能,也不應該替代你自己。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和自己內心對話,不要把這個責任強加到愛人身上。

作為獨立的人,我們應有所擔當,應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生活和情緒。

所以,願意放下所有的戒備,傾訴喜怒哀樂,也感受到對方情緒的細變化,相互了解,將彼此的傾訴作為最好宣洩情緒的渠道,輕鬆、愜意、安心,毫無後顧之憂,這才是真正的親密與和諧。

推薦閱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隱峰於心,品味杯中山川。
北極熊的螺
椅子的起源

TAG:心理学 | 人际交往 | 生活方式 |